होम ब्लॉग पेज 26

ताइवान गे परेड 2018 की थीम और भावना

圖片來源:2018台灣同志遊行聯盟官方網站

性平攻略由你說.人人 18 投彩虹

論述:

如果,學校有教過什麼是性別氣質,我是不是就不會再被欺負?

如果,主管有學過什麼是性別認同,我是否就可以不用再穿裙子?

如果,社會大眾都能真的理解不同,我是不是就不必再害怕被側目,能像一般人一樣地過生活?

何時,可以不再有這些如果?

去年,臺灣同志遊行走上街頭,希望社會能重視性/別多元的性別平等教育,讓看見多元與認識差異的概念,能落實在每個人的心中;對此訴求,教育部在去年遊行當日有了回應,重申對性平教育的堅定立場,替性平教育的落實打了一劑強心針;但一年過後的現在,反同公投(即愛家公投)卻打算用選票開啟另一個戰場,試圖讓「同志教育」消失於學校的性平教育中!因此,在慨嘆假友善的「適齡性平教育」混淆視聽的同時,讓遊盟決定今年再度提起需要被持續關注的議題——人人都需要性平教育。

「性別平等教育」是指:透過教育認識並理解各種性別、性傾向、性別認同、性別氣質,以及LGBTIQA──性多樣社群的文化差異,藉此消除因歧視而產生的霸凌與壓迫,促進性別地位的實質平等。

簡單來說,性平教育的重點,是讓我們學習看見並認識各種不同的性別、性別氣質、性傾向等「知識」,而目前的性平課綱也有因應不同階段的學習歷程,規劃對應的課程內容與教學設計,希望讓學生藉由初步的認識,學會「理解」他人與自己的不同。當我們學會以開放的心胸去認識他人,才有機會看見多元性/別的存在;當大家真的有在生活中認識性多樣社群的朋友,自然就不會有「非我族類」的排斥與歧視,校園中如葉永鋕、小雯等,甚至是台中市議會中無法發聲的孩子們,自然不會再被視為怪胎,而當整個社會的性多樣社群都能自在生活時,「我有很多同志朋友」──就是最真實而溫暖的句子。

不幸的是,性平教育目前的處境非常危險。「性別平等教育法」中規定的時數每學期只有至少 4 小時,而教導認識同志的同志教育佔的時間更少;但反同公投第三案,卻無視性平教育課綱的專業課程安排,正拿著「適齡」的說法洗腦家長,想用選票抹除同志生命的真實存在,甚至像今年瑞祥高中的性平教育講座、龍安國小的童書繪本等,僅是因為外校家長或議員施壓,就能讓學子們立刻少掉認識這個世界的另一種可能。若未來即將上路的十二年國教課綱中,性平教育僅剩附錄,那麼教科書中相關的課程內容,將更容易被家長、學校左右,未來性平教育的落實,想必會更加艱難。

與你我更切身相關的是,校園內的性平教育只是我們學習「知識」的開端,出社會後的職場、家庭、人際關係等,才更是我們需要長久面對的課題。但當我們離開校園後,其實並沒有可以學習、接受性平教育知識或資訊的管道,因此家長、老師們才會不知道怎麼教孩子;職場中的主管或同事,自然也很難理解並尊重與他們不同的人們;這樣的困境,除了同志朋友會遇到外,陰柔的男生、陽剛的女生等較不符社會觀感的異性戀朋友們,也會受到同樣的歧視與壓迫。因此,不論何種性傾向、性別認同、性別氣質的人們,其實都需要性平教育。

性平教育就像是一本攻略,幫助我們抵禦、攻克各種人生關卡中的歧視大魔王,當我們用它來打敗歧視,並救下更多受傷的夥伴,通過關卡的成功率就愈高;而現在的狀況是,我們的性平教育正處於先天不足、後天失調的狀態,但年底的反同公投卻已虎視眈眈,正準備將同志教育排除於性平教育之外,現在的我們,最直接能做的,就是號召親朋好友一起參與公投,同時也請注意,年滿十八歲未滿二十歲的朋友,雖不能參與選舉的投票,但卻可以投公投票。因此,若 11 月 24 日大選投票時,你或你的親朋好友剛好滿十八歲,請記得提醒他返鄉投下象徵彩虹的一票!

臺灣同志遊行聯盟每年提出的訴求,都是希望引起各種議題的討論;今年除了公投需要關注之外,我們希望正在看這篇文章的你,能在已經準備好的狀態下,訴說或分享自己的生命故事,或生活中遭遇歧視的經驗與感受,因為我們每個人的「不同」,都是性平教育最佳的教材,當我們能讓別人看見,就能增加互相理解的可能;而每一年遊行走上街頭,同樣也是讓更多人看見多元與差異,看見我們都能自在做自己的可能。在此,遊盟誠摯邀請你我共同發聲,用自己的方式分享故事、訴說生命,同時也請為了還沒有力量做這些事的朋友們,一同走上街頭,用我們的步伐,踏出未來沒有歧視的彩虹大道!

當歧視持續被消弭,就能減少如果;

但我們不走出來,就不會有那一天。(引用自2018 LGBT Pride Parade台灣同志遊行聯盟網站)


遊行地圖

遊行團體

社團法人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彩飄性別權益推動聯盟、世新大學性別研究所 ·彩虹城市管樂團、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性別教育研究所所學會、長庚科技大學、 Taboo、紅樓部屋/風城部屋/諸羅部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性壇社、長庚大學
性別納異陣線、PAR.T、彰師輔諮婚家撐同志、台灣廢除死刑推動聯盟、台灣人 權促進會、東華大學英美語文學系、台男邦、台南R9音樂會館、台大浪達、台灣 關愛之家、國際社會主義前進、輔大彩虹週、情義相挺大7步道群組、北大尋寶 社、長庚大學學生會、女神卡卡台灣創意反叛軍粉絲團 Lady Gaga Creative Rebellion Taiwan
台灣性別平等教育協會、高雄醫學大學性別研究所、同志父母愛心協會、臺大社 會系、銘傳心理系性心理學課程、大臺北同學會、台灣伴侶權益推動聯盟、中華 身心健康促進暨研究協會 X 桃緣彩虹居所、彩虹大道、社團法人台灣基地協會、 婦女新知基金會、性別平等教育大平台、新莊社大公民共學、翁麗淑歐巴桑新北 市議員候選團隊、社團法人台灣親子共學教育促進會暨歐巴桑聯盟、全球青年綠 人 Global Young Greens、全國傳播媒體產業工會、樹黨、新中和社大&永和社 大聯隊、中華角落關懷互助協會、全國中學學生權益研究會、姝文創、2018桃園 市市長參選人朱梅雪競選團隊、高雄RD夢想酒吧、政大野火陣線
集合出版社、愛神丘比特、火金古/軍犬、皮繩愉虐邦、師大多元性慾友 善社、台大BDSM社、縛.生、國立臺灣大學女性研究社、臺大學生會、 Fairy Taipei、Taiwan Rubber Man、台大社工所研學會、台大濁水溪社 、政大陸仁賈同志文化研究社、 hours cafe、為i篩檢、東吳大學同志 合作社、台灣酷兒權益推動聯盟、黑豆黑豆黑豆豆、TSUJIRI辻利茶舖、 靜宜大學、長老教會青年陣線、Vegan equality fighter、社會民主黨、 Tag me
社團法人台灣同志家庭權益促進會(with婚姻平權大平台)、遊行酒組聯盟、彰化同志行動連線、國立成功大學TO.拉酷社、台南彩虹遊行、花東彩虹嘉年華、台中同志遊行聯盟、也渡視工坊、平權前夕・彩虹起義、宜蘭驕傲大遊行、宜大原色思潮、宜蘭大學「性 別/社會與文化」通識課程、T-STUD10束胸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American Institute in Taiwan – Taipei、IBM、羅浮童軍人權興趣小組 Taiwan LGBT Scouts、同屋社-多元議題研究社 、台大人類學系系學會、中正大學酷斯拉社、 社團法人台灣露德協會、東吳社會小可愛、Lez’s Meeting女人國&LEZS、大愛同盟、airbnb LGBT community、歐盟•澳洲•奧地利•比利時•加拿大•丹麥•芬蘭•法國•德國•義大利•盧森堡• 荷蘭•紐西蘭•西班牙•瑞典•瑞士•英國的駐台代表處、台灣女同志拉拉手協會、台大男同性戀社 、中部學生性/別社團聯盟(逢甲大學-性別友善社、東海大學-同伴社、國立影化師範大學一性酷社、靜宜大學-異同夢想社、國立暨南大學-天晴性別研究社、亞洲大學-Rainbow百姓社、大葉大學-彩虹同話社、台中教育大學-Mul-thought社、中國醫藥大學-性別探索社、國立中興大學附屬臺中高級農業職業學校-虹性社、國立中興大學-性別文化研究社)、清交部落革、 LGBTQ趴趴走
原住民族青年陣線、交大敵霸閣、國立基隆海洋大學酷兒社、台灣醫學生聯合會、世新口傳人、G大調男聲合唱團、逼逼日記野豬家族、LesPark拉拉公園、Wonder bar、JcZoe、向山社、樹德科技大學人類性學研究所、山居 Outdoor登山社、SKYLUM、基進黨、 G和弦吉他社、做純的
同光同志長老教會&激揚Amplify-亞洲同志共融教會大豊、高師大同志文化研究社、展心復原中心、Wikiwomen Taiwan 薇姬的房 間、重慶小三隻、PVH Taiwan、HSBC 滙豐銀行、yahoo, oath、Bank of America、博仲法律事務所、花旗銀行、Google、HPE、哈利男孩 、GoIdman Sachs、Gilead吉立亞、安永聯合會計師事務所(EY)
手天使和殘酷兒大隊、台灣性諮商學會、台灣好世協會、批踢踢、 時代力量、淡江大學同進社、HPI、淡蘭彩虹船、淡江大學學生會 、東吳城中跳馬社、磊山保經 彩虹團隊、Instameet Taiwan、 TESLA 、 Hong Kong Interbank Lesbians in Finance (LIF)、 Lez go hiking !我愛山女孩~、北大翻牆社、Uber、梵高娛樂有限 公司、ZesT、Microsoft Taiwan
綠黨、國際雷爾運動、GagaOOIala、無性戀小組Taiwan Asexual Group、Bi the Way・拜坊、泓淇DT、世新飛魚社、AIDS Concern、人間工作坊、雷老師、星座塔羅、Women’s March Taiwan台灣女性長征、北市大多元性/別工作坊、 Willis Towers Watson、Air Canada加拿大航空、高雄同志大遊行、國立臺灣大學 學生代表大會、清大學生會、國立臺灣大學工學院學生會、北醫、大酷Cheer 社、Rainbow of Macau |澳門彩虹| Arco-iris de Macau、青平台基金會、好孕工作室、WeMo Scooter、台灣生育改革行動聯盟(生動盟)、紫、女同學社

(引用自台灣同志遊行官方網站)

ताइवान गे परेड 2017 की थीम और भावना

2017同志遊行主題

圖片來源:2017台灣同志遊行聯盟網站

澀澀性平打開開,多元教慾跟上來

論述:

台灣同志遊行已邁入第十五年,每年的主題都希望讓社會看見多元、尊重差異。2015年,我們談社會規範透過年齡與性別,妨礙自我的展現;1 2016年,我們談環境中無處不在的假友善;2 而在看到層出不窮的校園歧視事件,以及變形盟持續聚焦的抹黑後,今年我們要談的是——因為年齡而被「設限」學習、又被「假友善」氛圍壓迫的——性別平等教育

性平教育應是性/別多元的教育

  「性別平等教育」是指:透過教育認識並尊重各種生理性別、性傾向、性別認同、性別氣質,以及LGBTIQA──性多樣社群的文化差異,藉此消除因歧視而產生的暴力與霸凌,促進性別地位的實質平等。在教育現場,「性別平等教育法」(以下簡稱「性平法」)初擬時,其目的是落實「兩性」平等教育,2000年因葉永鋕事件影響4,才加入尊重多元性別差異的內容,希望藉此保護下一代。但施行14個年頭後,不論是性別平等教育,或政府的政策、調查、補助的研究等,仍多以「異性戀」、「兩性」為主。

  在性平法、性侵害防治法的規範下,國中、小學每學期應實施至少六小時的性平相關課程及活動,讓性平教育得以在學校裡慢慢扎根。然而鷺江國中楊同學、屏東女同志學生自殺等憾事一再發生,顯示性多樣社群在成長過程裡,仍舊缺乏認同上的支持,及外在環境的友善接納,且當城鄉資源分布不均時,情況更加惡劣。

  此外,為避免學生遭受性騷擾、性侵害及性霸凌,法律規定「疑似」即需「通報」,以致於學生若與人發生合意性行為,想詢問相關問題時,老師便背負「必須通報」的壓力,反讓學生的性平教育一片空白。5這樣的性平教育既無法保護性多樣社群,又限縮學生受教空間,已失去本意。原期許不漏接任何人的保護機制,反而讓人窒息其中。

  若性/別多元的性平教育能真正落實,年輕的生命便能知道自己的「不同」並沒有錯,有機會認識進而喜歡自己,產生自信、有力的自我定位;若校園內的每個人,保有開放的態度去認識他人的不同,讓同理心化解恐懼,霸凌便能真正減少。若各級學校面對學生的親密關係議題時,對學生的情慾需求與困惑視而不見,持續用「你長大就會懂」來迴避問題,拒絕陪伴與對話,形同「放生」學生自行摸索;而校園之外,更有一群號稱「尊重」多元的人們,多年來努力不懈地造謠、抹黑性平教育,更讓性/別多元的性平教育岌岌可危。

拒絕假友善的性平教育  

  變形盟從 2011 年開始,便用扭曲事實的方式,阻撓性平教育:先以「專家學者」的身份與權力位置,包裝歧視;且有組織地「動員家長」,散佈謠言,積極「卡位」成為學校事務代表;更透過民代與議會,施壓各地教育局處,抹殺性平教育,6企圖以「地方包圍、中央滲透」雙管齊下的政治動員,將力倡的樣板家庭觀、反墮胎、反同性戀等議題與各種保守勢力結合,不擇手段地持續煽動恐懼與仇恨。加上十二年國教新課綱延後在108學年度分段上路,各縣市公聽會恐正重現「跳針大軍」入侵的夢魘。7 當這些家長以「為孩子好」為由,多年來藉親權凌駕教育專業;但身為專業代表的教育部,卻曲解「多元差異」之意,將「不認同性別平等」的學者,納為「性別平等教育委員」,不僅令「政教分離」的民主價值岌岌可危,更帶頭放任惡意肆虐。

  今年婚姻平權的釋憲案通過後,攻擊性平教育不停歇的變形盟更加強火力,以看似美好的教育願景,包裹「假友善」的蜜糖外衣。他們聲稱性平教育是必要的,但需要「適性適齡」的學習;揚言以「尊重」為出發點、「愛」為核心價值,建構友善校園,但實際上卻將概念偷換成兩性教育,認為生理性別只有男、女,無視陰陽人的自然存在;而放入「性別光譜」、「跨性別」、「恐同症」、「異性戀霸權」內容的課本或教師手冊,竟被斥為不適齡且具爭議的性平教材──「會讓孩子變成同性戀」!然而性平教育的精神,本應是尊重各種認同、讓多元並存,不論保守、中庸或激進的理念,都有其參考價值,但變形盟總是排除並否定他人,「真理唯我獨尊」,徹底違背民主社會的原則、侵踏他人權益。

  無數性多樣社群的生命經驗告訴我們,性傾向與情慾的啟蒙早在兒童時期便已開始。每個人的生命進程與議題各不相同,教育不該是由上而下的主導主控,也無法輕易將學生分類。因此,多元的性別認同、親密關係、性喜好,甚至性工作,都應該被認識,也值得擁有開放討論的空間,譬如:開放式關係、娛樂性用藥、指交與肛交、各種性愉悅的方式(多P、BDSM等)、身體裸露權(例如 Free the Nipple)、被排斥在婚戀市場之外的底層性權等議題,都真實存在於社會中;這些議題與生命的慾望、平等、解放、自由,都有所連結,並影響著社會的運作與環境氛圍。因此性平教育的多元概念,不應僅限於校園內,而是與全民的「性」福息息相關。

人人都需要性平教育

  因為「兩性教育」的根深蒂固,對於多元性別與性事,家長及老師其實也是被「放生」的世代。當學生正透過各種流行文化或社會議題討論,反過來與師長、既定課程,產生抵抗、互動或討論等種種關係時;老師如果不進修、家長獲得資訊的管道又有限,自然不知道該如何教小孩,也才更需要性平教育,打開眼界、跟上慾望的發生與探索。

  我們都需要愛與被愛、需要性/別議題能被探索的空間,更需要教育帶來生命的自由、而非恐懼。回顧過往的求學歷程,當我們踏入社會,面對親密關係的種種,是否都能瞭解、享受自我的身體情慾?是否能發展出比較成熟的人際關係,在性事上懂得協商或拒絕?甚至看見「一男一女、一生一世」之外的情感關係與慾望?從多元性別出發,看見多元族群,特別是身心障礙者、年長者、未成年者的性探索與性需求;降低各種對性多樣社群的污名,譬如對愛滋感染者的理解與接納,「讓愛走在恐懼之前」9

  台灣自詡為「民主」多元的社會,那麼教育的目的和內容,應是培養能獨立思考的人民,在面對日益複雜的社會帶來的挑戰時,學會如何替自己作主;讓不同生命經驗的個體,能在相互尊重、不被差別對待的前提下,進行價值的衝突與對話,並反省自我,才能促進社會的進步。因此我們呼籲:

  • 拒絕升學主義帶來的慘淡青春!青少年才是校園性平教育的主體,讓每個人帶著自己的差異去理解他人的差異,才能體現多元教育的真諦。
  • 老師秉持教育專業,持續進修多元性/別議題,將教室打造成能自由坦言、相互理解的開放空間。
  • 握有親權的家長,請誠實面對孩子對情慾的渴望和探索,陪伴他們走過不安、接受真實的自我。
  • 政府不要再將進步詞彙當作包裝、大行倒退之實,卻無視性多樣社群的存在及權利。應拒絕變形盟的騷擾與政治算計,拿出堅定立場、實踐性平教育,減少城鄉的資源落差。
  • 身為社會中的一份子,多元平等的性/別教育需要你我一同努力,請以友善的支持與行動,讓各行各業都有真正的平等!

  第十五屆台灣同志遊行,讓我們一起上街,展現不同的生命樣貌與議題——你我就是活生生的性平教材,不僅為自己而走,也為無法自在現身的朋友,「開開」性平教育的大門,一同給這個社會一場繽紛多元的「性教慾」10遊行!(引用自2017台灣同志遊行聯盟網站)

註解

  1. 2015 年「年齡不設限——解放暗櫃●青春自主」─主論述  
  2. 2016 年「一起 FUN 出來——打破「假友善」,你我撐自在」─主論述 
  3. 「變形盟」泛指基督信仰系統相關的保守團體,包括:真愛聯盟、守護家庭聯盟、下一代幸福聯盟、台灣公民權團結組織等團體,及信心希望聯盟(無愛盟)的政黨組織⋯⋯等等 。 
  4. 葉永鋕原是屏東縣高樹國中學生,因較陰柔的性別氣質遭同學霸凌,不敢在下課時間上廁所。2000年4月20日早上,他於上課時間去上廁所,後被發現倒臥血泊中,送醫後過世。此事件引起社會大眾對於性別教育的討論,使得2004年「兩性平等教育法」改為「性別平等教育法」,教育政策也從兩性教育延伸為多元性別教育。
  5. 可參考「性別平等教育法」第21條主論述Q&A版第六題。​
  6. 今年7月,雲林縣政府發給所有雲林縣國中小公文,要求排除多元性別意識教材,並去除「性別光譜」的內容,目前新竹市、花蓮縣、台中市、高雄市等各地政府,也都出現類似提案,完全違反性平法的精神與規範。可見報導:政治凌駕專業? 雲林縣禁教「多元性別意識」
  7. 今年9月3日至11月4日,國家教育研究院會在各地舉辦「十二年國教社會領域課程綱要草案公聽會」。目前已在花蓮縣、高雄市等場次,出現高舉家長之名、行反同之實的變形盟大軍,以偏離主題的歧視性發言,佔據公聽會。
  8. 由性衍伸出來的,可以是從個人出發的性傾向、親密關係、性喜好;可以是身體的性自主、性權;更可以是社會議題面的性暴力、性霸凌、性工作權等——這些都由每個人的慾望所生。此外,無性戀雖不會對他人產生性慾望,但仍有喜歡浪漫愛、親密關係,以及以上兩者皆不需要的群體,這些都是慾望的多元展現。當這些慾望被否定、被認為不正常時,「性」福將影響個人的幸福,進而影響伴侶、家庭、社會,因此與其侷限慾望的多樣性,不如讓大眾認識各種慾望的可能,才是真正的「性」福。
  9. 陳伯杰,YouTube-「生病之後」。
  10. 本篇主論述中的「慾」,泛指人的基本需求,包括:情慾、食慾、性慾、對成家的想望等等,是驅動人追求更多美好與進步的源頭。因此使用「性教慾」一詞,是希望能藉由認識每個人多元的性/別樣貌,讓大眾正視慾的存在與衍伸而來的各種性/別認同、親密關係、性喜好等議題,這也是主標題將「教育」改為「教慾」的原因。
    ​2011年變形盟曾推出一部名為「性教慾」的影片,藉由強化社會對於「慾」的汙名,扭曲、抹黑當時校園內的性平教育。此處再次使用該詞,便是希望能翻轉大眾對於「慾」的恐懼與避談,讓多元性平教育能真正落實社會。

遊行地圖

遊行團體

社團法人台灣基地協會、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性別教育研究所、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同志文化研究社、 彩虹旗飄揚團隊、清華大學服務學習兩岸學生交流計畫、 國立中正大學酷斯拉社、台灣紅絲帶基金會、紅樓、風城、諸羅部屋、 國立成功大學TO.拉酷社、彩虹城市管樂團、東吳大學社會系、Taboo。
LGBT Inter-Co Network、HP Inc.、HPE、博仲法律事務所 Winkler Partners、Lexie Tai X 同志道合、TAIWAN LGBT SCOUTS、國立嘉義大學六色性別研究社、NTPU international students、Hornet。
水男孩、UNICORN獨角獸、台大BDSM社、台師大 多元性慾友善社、Google Gayglers、縛.生、外國駐台代表處聯合大隊、桃緣彩虹居所 X 洄瀾居所 X 中華身心健康促進暨研究協會、樹德科技大學人類性學研究所、關愛之家、花旗銀行 (台灣)、TSUJIRI辻利茶舗、G大調男聲合唱團、Airbnb LGBT Community、Tokyo Rainbow Pride。
婚姻平權大平台、台灣同志家庭權益促進會、台灣親子共學教育促進會、Oath Taiwan (Yahoo Taiwan)、彩虹重擊龍舟隊、TIQFF台灣國際酷兒影展、國際特赦組織台灣分會 Amnesty International Taiwan、同志父母愛心協會、台灣女性學學會、工具青年陣線、台灣人權促進會、台灣大學學生會、彰師大輔導與諮商系所/婚姻與家族治療所、同志人權法案遊說聯盟、島國前進、台大女性研究社、LEZS&女人國、花東彩虹嘉年華、社會民主黨、交大敵霸閣、台中同志遊行聯盟、moon、時代力量、BEAROLOGY。
台大社會系、海西同心社、北台灣學生性/別社團聯盟(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性壇社 、東吳大學同志合作社、國立交通大學部落革、國立清華大學部落革、臺北市立大學性/別工作坊、國立宜蘭大學原色思潮、文化大學性/別研究社、淡江性別平等工作坊、輔仁大學性/別研究社、輔仁大學好社、淡江大學同進社、國立台灣大學浪達社、國立台灣大學男同性戀社、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同屭(ㄒㄧˋ)社-多元議題研究社、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性蘋社、淡江大學淡蘭彩虹船社、長庚性別納異陣線)、中部學生性/別社團聯盟(朝陽科技大學-彩虹夢境社、逢甲大學-性別友善社、東海大學-同伴社、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性酷社、靜宜大學-異同夢想社、暨南大學-天晴性別研究社、國立中興大學-性別文化研究社、亞洲大學-Rainbow百姓社、大葉大學-彩虹同話社、台中教育大學-Mul-thought社、中國醫藥大學-性別探索社、國立中興大學附屬臺中高級農業職業學校-虹性社)、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性酷社、彩虹旗正飄飄、GAP。
集合出版社、美國在台協會、國際社會主義前進、世新大學性別研究所、台灣醫學生聯合會性健康推廣部(FMS-Taiwan SCORA)、Greater Seattle Business Association、T-STUDIO緹威公司、彩虹大道、向山社、台北文華東方酒店、G和絃吉他社、台灣微軟股份有限公司、宜塊 Equal Rights、社團法人台灣性別平等教育協會、婦女新知基金會、愛囡仔小組、Outdoor山居登山社、為自己驕傲吧—彩虹男孩、Sunpride Foundation驕陽基金會。
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障嘆Seafood~掃礙大隊(手天使、殘酷兒、台灣酷兒權益推動聯盟、新活力自立生活協會、香港婦女基督徒協會的「有愛無陷」團隊、台灣障礙者權益促進會、台灣殘障希望工程協會)、台灣性諮商學會、澳門彩虹|Rainbow of Macau、南風一同二所、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海洋酷兒社、同光同志長老教會、TAIWAN PVH、Rooit.Inc、政大106高中輔導班、女人迷、新竹市諮商心理師公會、長庚科技大學LGBT異同社、lespark拉拉公園。
Study in Sweden、PLU(People Like Us )、Asians and Friends Taipei、60712、政治大學陸仁賈同志文化研究社、台科酷兒同樂會、世新大學飛魚同志社、綠黨、國民黨青年團、GaLesy銀河火箭隊、台灣電子電機資訊產業工會、淡江大學學生會。
Bi the Way‧拜坊、Ace Home無性戀社群、Women’s March Taiwan (台灣女性長征)、社團法人台灣伴侶權益推動聯盟、大愛同盟、銘傳心理系性心理學課程、大台北同學會、批踢踢 甲板及拉板、清大人社子團體、彩虹酷兒健康文化中心。

捐款 & 贊助

捐款徵信錄:

一群臺大學生 1500 
陸一萱900
謝群5000
hibeetle甲蟲手繪 3500
Green Tea  500
小邊  1000
程石 50000
Commander D. 30000
楊志翔300

贊助徵信錄:

T-STUDIO 緹威國際有限公司
國際特赦組織台灣分會(Amnesty International Taiwan)
雪豹科技
2017同志大遊行 Uber 平權贊助計畫
北京 DESTINATION CLUB
Hornet Taiwan
GAP
驕陽基金會
LesPark拉拉公園
艾緦整合行銷有限公司
台灣預防醫學學會
婚姻平權大平台
Esha 束胸
辻利茶舗

「澀澀性平打開開,多元教慾跟上來」主論述Q&A

Q1. 今年的主題「澀澀性平打開開,多元教慾跟上來」,要表達的是?

A:第一句「澀澀性平打開開」包含多種解讀:「澀澀」可以是「滯澀」、「青澀」或者「色色」的諧音;「性平」則是多元的「性別平等教育」。整句來看,希望整體社會滯澀難行的性平空間被打開;也希望校園中的青澀生命能夠學到多元的性平教育;更希望聽起來「色色」的事有被討論的空間。

第二句「多元教慾跟上來」,承接第一句被打開的各種空間,希望不同的情慾、性傾向、親密關係等與「慾望」相關的議題,都能一起跟上來,一同在性平教育中被看見並加以討論,不再避而不談,所以把「教育」改為「教慾」。此外,這裡的「多元性平教育」,不只針對體制內的校園,更是面對整個社會進行倡議!

遊盟希望各種議題透過更多的討論與理解,能減少無知所產生的恐懼、歧視與可能的暴力

Q2.「慾」是私領域之事,為何要當成公共議題來討論呢?

A:「慾」泛指人的基本需求,包括:情慾、食慾、性慾、對成家的想望等等,是驅動人追求更多美好與進步的源頭。特別進入現代社會之後,個人是組成社會的最小單位,於是由個人出發、看似屬於私領域的「慾」,其衍伸出的各種認同及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交織成社會中大大小小的網絡,並反過來以公共議題的方式影響個人。因此整體社會是否能讓多元個體能安放自己、開展更多可能性的空間?也與社會是否更加平等、進步、開放,息息相關。

而在性平教育的領域中,關係相對密切的就是性別認同、性傾向、親密關係、性慾等等的處理。這些議題需要學習、觀察、討論,才能讓個體面對自己的慾望、找到相對應的位置,不因自己的不同而痛苦、壓抑、羞恥;同時透過不同個體的分享與疑問,從中了解多元與差異,才有機會從自我經驗的侷限中跳脫出來,進一步讓社會在尊重、同理中達到共融——各種不一樣,都能被平等相待。

Q3. 遊行主題中的「性平」是指學校所教的性平教育嗎?包括那些範圍?

A:長期以來,台灣同志遊行倡議的對象是社會整體,所以本次主題所談的是「包含多元議題、教人能夠尊重差異的性別平等教育」,不只限於校園內的課程,更包含兩性以外的多元性別。如同主論述的第三個副標題「人人都需要性平教育」,就是指不管校園、家庭、社會等場域,性平教育都能被社會大眾所關注、普遍落實。

Q4. 遊行提出多元的性平教育,是想告訴老師怎麼教學生嗎?

A:今年的主論述並不是想告訴老師怎麼教學生,而是想將多元的性平教育從校園推廣至社會大眾,也期待性知識的衛教之外,更能貼近、看見生命的徬徨與疑惑。並邀請家長、老師等教育者,能留意個體的差異,「開開」教育現場的空間,回應「澀澀」個體真正的需求,避免遭遇疑惑的學生,求助無門。

同時,多數家長及老師其實也是被「放生」的世代,因校園時期並未接受多元的性平教育,所以長大後只能自行摸索,遇到孩子詢問性/別相關問題時,自然不知該如何回答、聆聽,遑論陪伴孩子共同學習;甚至有些家長會以「為孩子好」為由,藉親權凌駕教育專業。因此,教育者也需要和孩子一樣,時時進修、學習,沒有人能窮盡所有的議題和解答,而且隨著社會的複雜化,議題將不斷推陳出新。這也是每年遊行作為一個平台,希望讓各種議題的討論與思考,百家爭鳴,一起透過差異來對話、拉扯,為每位獨特的個體打開更多一點自在的空間。

Q5. 「適性適齡」的性平教育是重要的,難道國小就教孩子怎麼指交、肛交嗎?

A:目前十二年國教的規劃中,性平教育的確有適齡教學的設計,依照國小、國中、高中,分為五個學習階段(可參考國家教育研究院《議題融入說明手冊》第31頁),並且強調「學生是自發主動的學習者」、「兼顧個別特殊需求」、「尊重多元文化與族群差異」的精神。
所謂「國小就教孩子怎麼指交、肛交」,一直以來都是變形盟的抹黑與扭曲,並沒有任何性別團體如此主張。變形盟提出的「適性適齡」,其實是以各種明示暗示的手法,強調婚前守貞、婚後才能有性關係,並藉此否定或不教任何性教育;同時也否定兩性以外的多元性別(如「性別光譜」),認為會「感染」孩子成為同性戀⋯⋯等等。這樣的「適性適齡」,正是歧視與假友善的最佳範本,完全違反性平教育的核心價值。

現實生活中,許多學生的確會在同一個階段,遭遇各自的性/別教育問題,因此遊盟主張:回歸學生主體,同時照顧到多元性別的需求,不以教材為限,真實回應個體的差異和情感需求。

Q6. 學生詢問和「性」相關的問題時,老師就需要通報嗎?為何通報機制會限縮性平教育的空間?

A:「性平教育」不僅限於衛教知識、認識多元性別,如何面對親密關係、初嘗禁果的狀況等等,也需要引導和討論。

由於「性別平等教育法」第21條規定,只要學生「疑似」遭受性侵害、性騷擾或性霸凌,該校校長、教師、職員或工友等人,就必須在24小時內通報學校。若學生詢問的不是單純的、與性有關的衛教知識,而是跟喜歡的人發生合意性行為,想找老師聊聊,就必須技巧性地迴避當事人的身份,否則老師一旦知道未成年的學生有合意性行為,將被迫通報並進入行政流程,
反使學生想求助老師時,因雙方隱微的壓力,間接壓縮了性平教育的空間。

除了法律手段之外,在未成年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好好教導他/她們性教育和情感教育,是否更加重要?(可參考:蘇芊玲,〈兩小無猜需要的是教育〉,國語日報,2017/6/1)

Q7. 主論述所列舉的多元性別關係與議題(譬如:開放式關係、娛樂性用藥、多P、BDSM等等),代表遊盟贊成這些議題嗎?提出這些爭議性議題,不怕被變形盟扭曲或斷章取義,反而限縮學校性別平等教育的空間嗎?

A:台灣同志遊行一直是個平台,希望多元的關係和議題都有被看見與討論的可能,特別是各種邊緣、小眾、承受污名卻又真實存在的群體/課題。遊盟並不持贊成或反對意見,謹守作為平台的原則,倡議一個多元差異能被呈現與討論的友善社會。

整理變形盟阻撓「性平法」歷年事件如下:

時間事件
2008輔大神學院反對「性平法」保障懷孕學生受教權,依照宗教立場應予以退學
2011「台灣真愛聯盟」阻擋「性別平等教育」課綱及相關教材,進入校園,並在教育部舉辦的課綱公聽會、網路平台、電子郵件等各種管道,散佈歧視與不實謠言,引起社會恐慌。「真愛聯盟事件」大事紀 https://goo.gl/U30Lz基督教右翼綁架政策 成性平教育最大阻礙 https://goo.gl/9XL9f
2011/10/30鷺江國中楊同學因為「娘娘腔」的性別氣質,長期遭受歧視與霸凌,他在台灣同志遊行舉辦的隔天,跳樓身亡。 又一個玫瑰少年的隕落 https://goo.gl/S1RHSZ
2012/4/17性平課綱延宕多時 同志處境調查 近六成遭他傷 https://goo.gl/EU1kzt
2013/11/30「台灣守護家庭聯盟」發動「1130全民上凱道」,反對2013/10/25「婚姻平權草案」通過一讀。現場發生多起禁錮他人人身自由事件 https://goo.gl/5e5mBp
2014教育部公布「性別平等教育委員名單」,曾發表歧視同志言論的曾品傑教授(中正大學財經法律系)及丁雪茵副教授(新竹教育大學幼教系、台灣真愛聯盟成員),赫然在列。當時教育部認為,性別平等教育委員會不能只有「認同性別平等」的委員,也需要有「不認同性別平等」的委員,才能聆聽「多元的聲音」,政策才能「兼顧不同立場」。 身為專業代表的教育部,卻曲解「多元差異」之意,不僅令「政教分離」的民主價值岌岌可危,更帶頭放任惡意肆虐。楊巧玲:反同者豈能變身性平委員 https://goo.gl/QLYkLZ
2015/10-1212年國教課綱-各地公聽會激戰
2016/8/24機械系甄試涉性別歧視 台大遭罰3萬元
2016/12/5全長聯:性平教育必要 需適性適齡學習 https://goo.gl/pJRtVQ 請參考本 Q&A 第五題
2016/12/9性平教育二十載 保守團體抹黑不斷 性別團體籲十二年國教課綱納入性平https://goo.gl/k4Pd5M
2017/3/28性平教材 引發高雄挺同反同戰火 https://goo.gl/d7SXJf
2017/6/21「教育部性別平等教育委員會委員公開推薦作業須知」公告施行
2017/6/27王欣儀「性平提案」昨闖關失利 委員會刪除「更高」參與權 https://goo.gl/zd1Cq1
2017/7雲林縣政府發給所有雲林縣國中小公文,要求排除多元性別意識教材,並去除「性別光譜」的內容,目前新竹市、花蓮縣、台中市、高雄市等各地政府,也都出現類似提案,完全違反性平法的精神與規範。可見報導:政治凌駕專業? 雲林縣禁教「多元性別意識」https://goo.gl/gY1dTM
2017/9/3~11/4國家教育研究院會在各地舉辦「十二年國教社會領域課程綱要草案公聽會」。目前已在花蓮縣、高雄市等場次,出現高舉家長之名、行反同之實的變形盟大軍,以偏離主題的歧視性發言,佔據公聽會。

Q10. 目前性平教育似乎只在學校裡教,若已經離開學校,要去哪裡學習?

A:目前只談兩性的(偽)性平教育與婚姻的課程和宣導,仍是主流。學校以外的多元性平教育,管道有限,多是性別友善團體或社區大學的演講、課程,也有少數企業會舉辦相關的內訓、演講,但整體資源仍舊太少,並有著城鄉資源的巨大落差。而當我們回頭檢視,性平法雖已規定從中央到地方皆需貫徹多元的性平教育,為何校園內的教育環境,仍得遭受變形盟的壓迫與騷擾?遑論校園外的資源更是付之闕如!

對青少年而言,性平教育的推廣與落實,體制內的教育只是第一步,需要更多元、友善的管道。例如瑞典廣設的青少年諮詢中心(youth center),讓青少年對性有充分的了解和準備;也因為青少年能在諮詢中心獲得信賴和尊重,如果遭遇困難,也願意主動求助(可參考:蘇芊玲,〈兩小無猜需要的是教育〉,國語日報,2017/6/1)。[返回]

最後,遊盟長期關注法律的規範與施行下,對性多樣社群所造成的影響。但法律只是基本權利的保障,並不是萬靈丹,更何況法律落實成為政策的過程中,往往有許多瑕疵或不足。遊盟做為一個平台,更希望關注的是埋沒在主流社會、文化與教育中,微小卻深刻的呼喊,並期待藉由點出這些議題所受的壓迫,能提醒你我時時保持警醒。多元性別的生命,不僅止於遊行當天自由、自在的現身,更希望在遊行外的每一天,能平等、自在、酷異地綻放,安穩生活!

在當前的學校體制裡,這些看似聳動的議題,的確可能被變形盟以一貫斷章取義的方式抹黑、施壓於體制內的性平教育。然而,避而不談並不會讓變形盟消失,反而限縮了議題被討論的機會,喪失性平教育空間被「打開開」的可能。此外,學校以外的倡議若能撐開更多自在空間,也會由外而內影響校園內師生的討論,將有助於整體社會朝向「人人都需要性平教育」的方向發展。

Q8. 家長、老師是為了教育孩子,才需要學習性平教育嗎?

A:遊盟主張「人人都需要性平教育」,每個人都能以自己為主體來學習性平教育,共同創造友善、自在的社會氛圍。

對家長或老師來說,面對日益複雜的社會環境與孩子的提問,更需要了解環境所帶來的挑戰,陪伴孩子共同學習與成長,避免升學主義獨大的慘澹青春;此外,在職場裡,才能免於各種因差異造成的職場霸凌、歧視與性騷擾等,藉由多元視野的建立創造真正的平等。

Q9. 既然性平教育的精神是尊重各種認同、讓多元並存,不論保守、中庸或激進的理念,都有其參考價值,那麼為何遊盟要針對變形盟,不斷指謫其謬誤?

可參考主論述第二個副標題「拒絕假友善的性平教育」,接續其下的原文。簡單來說,多元理念的兼容並蓄,正是民主社會的可貴之處,但不應該排除或抹黑和自己不同的立場,然而變形盟總是恣意踐踏他人權益,「真理唯我獨尊」,徹底違背民主社會的原則,惡行罄竹難書。

(引用自台灣同志遊行官方網站)

ताइवान समलैंगिक परेड 2013 की थीम और भावना

2013同志遊行主題

圖片來源:2013台灣同志遊行聯盟官方網站

看見同性戀2.0

論述:

台灣同志遊行邁入第十一屆,今年主題為「看見同性戀2.0—正視性難民,鬥陣來相挺」,遊行聯盟沿用第一屆的主題「看見同性戀」,有兩個重要的因素。

一、回首遊行十年,性多樣社群仍不斷遭受各種言論、形式的壓迫


台灣同志遊行自2003年喊出「看見同性戀」起,每年的遊行、主題都希望能與社群及社會產生能見與對話,但回望這十年,性多樣社群在社會上受到的壓迫仍未停止[附表一]。

二、正視「同性戀」,不讓中性的「同志」遮蔽多樣的戀愛與性


「同志」原指志同道合之人,之後與「同性戀」幾乎同義,演變至今,儼然成為 LGBTQIA[1]等社群的統稱。然而,中性用語的「同志」,好聽、好用、好開口,卻也遮蔽大家看見 LGBTQIA的戀愛與性。即便大家總說社會愈來愈進步、開放,同志在生活中,更容易被看見,但是對於同志的性與情感模式[2],社會仍抱持負面觀感。

台灣社會及法律僅保障與鼓吹「男女有別、一夫一妻、一生一世」的價值觀,這個價值觀不僅包含對性喜好、性的表達方式的要求,也囊括了對性傾向、性別氣質的要求。而非婚的性、非生殖用途的性、非一對一的性、非香草式性愛[3]的性,往往被遮蔽、隱晦和道德高壓所禁制,不僅無法分配到任何資源、無法討論與表述,甚至受到社會壓迫與法律懲處。凡是偏離這個價值觀的性,就不符合社會的主觀想像及期待。
為什麼個人的性喜好、性選擇、性的表達方式必須符合社會的期待?一旦無法符合,就成為社會制度下的受難者。

我們統稱這樣的受難者為「性難民」。性難民除了得面對大眾的偏見、不友善的眼光與言論,還會在國家政策上被漠視、在司法上被入罪,而被剝奪生存資源。輕則人際關係受挫,重則受到媒體放大檢視,而因此失去工作、流離失所、結束生命[附表二]。性多樣社群中的每個人都是性難民,因性的緣故受到責難、壓迫、歧視、壓抑自我與失去資源。而種種不符合社會期待而受到壓迫的性難民,並不僅只是LGBTQIA等社群,就連異性戀者也會是。

性難民的受難,肇因於臺灣社會提供的挾帶懲罰的價值標準。社會允許每個人在不同的面向有不同的偏好與決定,譬如飲食、穿著、職業、交友等。而個人對這些面向的評價並不受到社會的規範,但性的多元偏好與決定則受到法律和社會的約束。

同樣的,臺灣社會中有許多資源分配不均的情況,每個面向都有被壓迫的受難者。像是因麻瘋病污名而用來隔離病患,最後又被視為妨礙發展的樂生療養院、都市更新計畫下被強拆的士林王家、假開發之名讓怪手殲毀的苗栗大埔與南屯天主堂、因經濟發展而犧牲的眷村華光社區、因勞委會的政策搖擺而被迫再臥軌的關廠工人、形同虛設的性專區法案造成娼嫖皆罰、即使環評撤銷仍強行施工的美麗灣與淡北道路開發案。國家運用法規及輿論形成壓迫與污名,儘管人民努力對抗,仍成為社會制度下的難民。

性難民與各個面向的難民們,同樣犧牲於社會制度的暴力下,個人的力量渺小,目前每個受難者都只能以透過法律申訴、甚至走上街頭的方式對抗。但因為我們都有受壓迫與歧視的經驗,我們可以也應該串聯彼此,鬥陣相挺對抗這個社會制度下的暴力結構。

2013第十一屆同志遊行的主題「看見同性戀2.0—正視性難民 鬥陣來相挺」希望透過串聯同在整個社會制度暴力下受壓迫的難民們,一同出來對抗。不只是看見、正視我們,還要共同衝撞不公的社會體制,讓資源得到公平、正義的分配!
串聯、鬥陣、相挺,使我們成為彼此的支撐與力量!(引用自2011台灣同志遊行聯盟網站)

[附表]

附表一

  • 2003年,第一屆同志遊行「看見同性戀」後,台北市議員在議會中提出公部門經費不可支持同志活動。
  • 2005年,衛生署將男男性行為者及性工作者列為不可捐血對象。
  • 2006年,第四屆同志遊行「一同去家遊」因主題內談論家庭,遭市議員及保守勢力反對。
  • 2009年,第七屆同志遊行「同志愛很大」,遊行前一週出現反「同志遊行」遊行。
  • 2010年,台北市教育局發送公文給各國、高中及高職,要求學校防止同性戀假藉社團名義,誘導一般學生,從事同志交誼等活動。
  • 2011年,原訂實施的性別平等教育課綱,受到宗教人士以家長之名、現聲不現身的隱晦方式反對,因而延議。
  • ​2013年,保守宗教團體組成同盟反對伴侶法案的推動。

附表二

  • 田啟元因感染愛滋而被剝奪受教權。
  • 葉永鋕因性別氣質陰柔而遭受霸凌,也因為害怕霸凌而只敢在上課時間去上廁所,最後死在學校廁所內。
  • 馬偕醫院跨性別(MTF[4])員工被要求不能穿女裝、不准上女廁所,還被非法解僱。
  • 火車趴事件遭到媒體大幅報導,讓社會大眾即使找不到法規也要想辦法將主辦人定罪。
  • 不管是在網路上還是生活中,散佈情慾文字或圖片者會觸犯兒少法29條、刑法235條。
  • 從事性交易者,即便雙方合意、行事隱密,仍妨害善良風俗、觸犯社維法80條。

遊行地圖

10/26(六)14:00  台北市政府仁愛廣場出發

2013台灣同志遊行再聲明

台灣同志遊行聯盟對於這次的遊行主題與講座內容在社群內激起的迴響與討論,經過審慎的會議討論後, 決定發表以下聲明表示我們的立場。

一、遊行主軸:為多元的性難民發聲

台灣同志遊行聯盟(以下簡稱遊行聯盟)這次主題整體調性上是很直接的關注在多數同志朋友的日常處 境:你能大方向所有親友或同事介紹你的伴侶、或是請他們為你介紹伴侶嗎?當你需要手術時,若你的伴 侶是同性,他(她)能以家屬或配偶的身分替你簽下同意書嗎?妳(你)能自由的依自己想要的性別氣質與形 象打扮,自在的遊走在日常生活中嗎?你們能合法繼承彼此的遺產嗎?你沒有任何被迫隱藏的、關於「性」的事情嗎?

由這些角度來說,我們都是廣義「性難民」的一份子,即便我們當中多數人不一定如國際與人權議題上所 稱呼的「難民(refugees)」那樣受到立即的生命迫害,但希望我們因性身份而共有的那份「受難/難民 (sufferers)」處境能在我們互相的瞭解及參與,讓各位因為性傾向性身份而必須在家庭、交友、工作、 政治等生活領域而隱藏自己,或被差別待遇甚至遭受驅逐的「性難民」們一起為自己生活中不同場域的多 種權益一起發聲。

二、遊行聯盟論壇:呈現同志的多元樣貌

今年遊行前夕,遊行聯盟辦了很多關於遊行的論壇與活動,比較大型的一共有三場,以下是簡單介紹:

1. 配合府中十五電影放映,說明台灣遊行的歷史:遊行當初是如何開始,從最初走到現在有什麼不

同,以及未來可能方向

2. 針對當前性少數處境來談論整個社會氛圍:包括性平教育與真愛聯盟,生命教育裡頭的性別議題,

外籍感染者在台處境,全民篩檢的問題,青少年在校園的情慾自主權

3. 目前會被國家懲罰的性主體:娛樂性用藥,BDSM實踐者,性工作者,而其中引起最大討論與反彈的

就是娛樂性用藥的議題。

立報報導之後,有網友因此誤以為遊行聯盟支持娛樂性用藥,也有朋友認為關注娛樂性用藥、性工作議題 不是當務之急。然而遊行聯盟要強調的是這屆遊行的座談會與影談會,我們呈現了眾多議題,除了娛樂性 用藥、性工作權之外,我們也介紹了遊行的歷史、邀請第一線工作者來分享性別教育與青少年同志議題, 也探討了愛滋政策如何影響同志伴侶的權益等。比較可惜的是,事後這些主題似乎只有娛樂性用藥受到關 注與討論,甚至可能在某些以訛傳訛或是擴大渲染的情況下,導致部分朋友的誤解、困惑與反彈。這絕非 遊行聯盟的初衷。

三、遊行聯盟的能力侷限與立場

遊行聯盟是由不同背景的人或團體所共同支撐起,一年一次性的義工性組織,所以在人力資源的運用與資 歷上並不如許多人想像的精練及充沛;另一方面對於各種爭議性議題立場,就算是內部參與成員也有分 歧,但整個遊行聯盟至少有一個共識是:不能剝奪議題發聲或討論的空間。因為如果連這個最基本的言論 自由以及一點討論的空間都沒有的話,那或許同志運動可能就會跟某些封閉且拼命追殺異己的基督教保守 團體一樣可怕。

回顧這兩年來台灣保守勢力的反撲,很多家長或宗教團體只要一聽到「同性戀」就抓著性濫交或家庭價值 淪喪等情緒性字眼,激烈的連署反對這個法案。而且不論拿出什麼理論證據或是現身說法,都很難動搖這 些人的信念,因為恐慌憤怒讓他們不願再認識這個世界了,不願意認識不一樣的人的生活處境是什麼。而 遊行聯盟本身的運動底線:尊重各個議題的發聲權,提供多元性少數議題發聲的舞台。

四、提供各種議題發聲與討論的空間

或許有些人會質疑遊行聯盟為什麼要碰觸這麼有爭議性的議題?其實台灣同志遊行十年來的歷史,一直都有 提供平常沒有機會談的爭議議題一個發聲與溝通的平台,就像農安趴事件發生時,當時參與遊行籌備的同 志諮詢熱線與性別人權協會都秉持相關立場。

而必須澄清:遊行聯盟也不是第一次處理和藥物有關的議題,以大炳(2012年彩虹大使)為例:大炳是一 位一直都熱情無條件贊助遊盟舞台表演的藝人,儘管前幾年因為負面新聞不斷,也有部分社群朋友反彈, 然遊盟也未曾因為他的用藥新聞就封殺他的上臺機會,同時也感謝大炳總是提供很多妙哏來炒熱帶動台下 觀眾氣氛。(可參考2011年遊行總召—阿哲在大炳離世時撰寫的紀念文章「扮裝天后的情義相挺與羞恥友善」) 同志運動在自由平等的脈絡裡得以漸漸發展,我們相信某些與同志社群有關的議題,即使是有爭議性,也 都應該尊重其發言權,並提供發聲的舞台。

五、歡迎大家帶著自己的議題鬥陣遊行

我們都期盼夢想著幸福,也腳踏實地的追求幸福。遊盟希望在爭取同志權益的運動道路上,大家可以看見 彼此的差異並包容多元的議題,多一點諒解寬容,少一點批判責難。想起過世的夥伴敬弘一貝蒂夫人 (2011年遊盟的文宣組組長,2012年彩虹大使)曾聊過:「我們今天走出來是為了自己走出來,帶著自己 的議題走出來。我不要自己僅僅是傻傻得什麼都不想就等著被代言出來充人頭而已,所以我永遠都是趾高 氣昂又妖嬌美麗的扮裝太后。你可以拒C可以恐娘,但你不可以否認我也投身運動甚至用我的肉身檔在歧 視與暴力的最前頭。」或許吧,我們謙卑的站定自己的位置追求前方幸福,同時看見差異彼此包容,或許 這有時候會有所衝突,但是否所有衝突都必然用一方犧牲一方,或者是一方人頭暴力壓過一方,才可能有 解決辦法?又或者在急著彼此指責之前,我們可以拋出更多的處境讓彼此看見,然後站穩自己的腳,深耕 各自關注的議題,或許共同的未來沒那麼遙遠。

遊行團體

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社團法人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南部辦公室、彩虹旗正飄飄、師大性壇社&師大人文學社、中興大學性別文化研究社、T&G拉子社區、台灣醫學生聯合會   性健康推廣部、應許者基督徒行動聯盟、LEZS雜誌/女人國派對、M cubic、台灣女同志拉拉手協會、台灣性別不明關懷協會、國際陰陽人組織-中文版、財團法人台灣紅絲帶基金會、台灣紅樓同志社區服務中心-GisneyLand紅樓部屋、北區同志服務中心─GisneyLand風城部屋、KQF & KSCRC
台灣伴侶權益推動聯盟、國北教同鬩社、銘傳大學優客社YOKE、台大浪達社、同性戀教師聯盟、澳門性別教育協會、玻璃紙團隊-徒步尋找愛的可能、邪教組織【殘酷兒】、熊學會、國立東華大學「東華通是性別」、台北大學翻牆社、淡海青年陣線、淡江五虎崗社、社團法人台灣基地協會、露德協會 關懷帕斯堤大隊、台灣大學研究生協會、皮繩愉虐邦、世新大學飛魚同志社、台灣性別平等教育協會、高雄師範大學同志文化研究社、Gayhere、逢甲大學性別友善社-台中大專性別社團聯盟、台中聽障同志聚會
集合出版社、羅東高中同心圓、月下邱比特、桃園T.POWER、直直地走刁民團、MR.RICH、瞳畫攝影坊、實踐大學、中正大學酷斯拉社、《當我們同在一起》、關愛之家、沒有名稱、Bi the Way‧拜坊、中央酷兒文化與女性研究社、友善的直(Friendly Straight)、TABOO、政大種子社、輔大黑水溝、七年級拉拉學園、南華大學彩虹平道、暨南大學天晴性別研究社、台大法律司法一、台中以勒團契、亞洲大學Rainbow百性社──台中大專性別社團聯盟、臺中科技大學扶拉甲-臺中大專性別社團聯盟、靜宜大學異同夢想社─台中大專性別社團聯盟、弘光科技大學彩虹微醺社-台中大專性別社團聯盟、Tokyo Rainbow Week  
同光同志長老教會、Top Model 名模團、彩虹動保志工團、輔大同好、中國文化大學性/別研究社、Google 、公經pass、基恩之家、政治大學陸仁賈同志文化研究社、世新大學性別研究所、”我念諮商,我挺同志”、南風一同二所、性別平等教育議題輔導群教師、清華大學人文社會學院學士班、工國委(CWI)台灣、輔仁大學學生會、同志父母愛心協會、「南方小帳棚」同志基督徒團契、兩人世界、台灣女性學學會、王室貴族、舞精靈原住民舞蹈團、香港基督徒學會、性神學社、台灣大學社工系系學會學術部、眾樂教會、TKC長老教會青年團契、台大女研、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系系學會
水男孩同志游泳社、HXproduction/JUMP 、國立宜蘭大學義行工場Goody志工團、Boo Bar Hong Kong、東吳大學同志合作社、NTUST rainball、國立臺灣大學男同性戀社 NTU GayChat、GLAM Asia、清大性別研究社、M群、華梵大學諮輔組、淡江大學淡江幫、南人窩、YZU Rainbow、V R Malaysian、雞婆小YG、高雄醫學大學性別研究所、交清部落革 BLG、黃 藍 紫、MONEY Hat RICH IN MY MIND、同心坊 台北基棧
國立東華大學RainbowKid同伴社、異同愛我願意、LGBTaipei、高雄同志遊行聯盟、好板飲食習慣平等聯盟、熊都創意涮涮鍋、成大TO.拉酷、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海洋酷兒、銘傳大學諮商與工商心理學系性心理學課程、出版人挺同志、台師大人文學社、大學新聞社、高中生制服聯盟、國立台灣大學學生會、基本書坊、台灣大學學生代表大會、華人拉拉聯盟、進擊的文豪戰隊、臺灣學校社會工作協會、台灣同志家庭權益促進會、致理雙向緣社、北京同志中心、婦女新知基金會、中興黑森林社、中原大學性別研究社、大葉大圈圈、台大意識報社、傻瓜

捐款 & 贊助

捐款徵信錄:

明發&Jacker1200 
程石10,000
許一鵬100,000
同志之夜籌備小組6651
Eddie @Hong Kong40000
無名氏11,665
胡敏華1600
王儷靜1600
麥麥MAI_BEAR300
阿放1000
鍾君竺1600
呂旭賢1600
JND1600
博拉圖文創200

贊助徵信錄:

LUXY 
HX Production
ANIKI 
Alleycat’s Pizza
PAR.T帕特拉拉 時尚舘
T-STUDIO束胸
GFSD璀璨水鑽生活精品
東區遼寧街鹽水雞
名璧醫美
LEZS
h*OURS cafe
Bi the way
梧桐沙龍
GUY-SHOP
TENGA 晶美總 代理
G-star
基本書坊

2013遊行前論壇-國產性難民—聲討性別友善的未來

9月29日 YWCA 401
主持人: 智偉 (同志諮詢熱線協會社工主任)
講者資訊:范順淵 (台灣愛滋病護理學會/個案管理師) 葉珈語 (社團法人中華民國愛滋感染者權益促進會/社工師) 胡敏華 (羅東高中主任輔導教師/教育部生命教育學科中心執行秘書) 王儷靜 (任教屏東教育大學教育系/台灣性別平等教育協會理事長) ​呂昶賢 (前輔導老師/現為單身自由助人工作者)

同志遊行走了十年,然而十年前那個「看賤我們」的眼光,卻從沒離開過,我們以為性別友善的社會已經來到,然而事實上從同志教育入課綱到多元伴侶成家法案的阻擋,一再再凸顯對同志社群的日常歧視甚至伴隨著國家政策的共謀,更甚者,當「同志」可以驕傲大遊行時,卻有一群因為國家制度的暴力而走不出來,甚至來不及長大的「性難民」們,看不見自己的未來:

  • 一個都不能少的全面暱篩政策到底是醫療資源還是公衛吸血鬼?
  • 老年同志誘拐未成年同志成為感染者是新聞事實亦或鄉野傳說?
  • 台灣號稱文明國家依舊驅逐外籍感染者並對藍領移工強制篩檢究竟為何?
  • 同志教育課綱暫緩,真愛聯盟步步逼近,性別教育何去何從?
  • 由宗教信仰所把持的生命教育裡頭的家庭倫理如何撐出性別友善的空間?
  • 當學校的性別平等教育只剩性騷擾與性侵害防制,青少年的情感困擾糾紛總是被強制通報成性侵害時,兒少的情慾自主權又在哪裡?

愛滋處境 X 同志/生命教育 X 青少年情慾, 三個在國家政策的踟躕與錯誤下的議題,我們該如何理解?如何行動?

2013遊行前論壇-誰在看賤性難民─性縛靈的慾望場景

10月13日 臺大校友會館
與談人:鍾君竺(日日春協會工作人員)、小D(皮繩愉虐邦成員)、陳伯豪(同志諮詢熱線性權小組義工)。

摘要 :

鍾君竺提到,早期的底層性工作者,面臨被驅逐的境況,經過多年社會討論,性工作的污名與歧視開始有鬆動跡象,甚至開始探討合法化的必要性,但此一合法化卻是「有距離的合法化」。鍾君竺解釋,就是性交易專區應該存在,但不能在我家附近,有人甚至提議,學校方圓1公里之內,不能成立交易專區。

鍾君竺表示,性工作者面臨跟同志類似的處境。有人口口聲聲表示自己尊重同志、不歧視同志,但自己的小孩卻不能是同志。她認為,過去這段時間,性交易爭取到公眾及政府的某種默許,但性工作始終無法被平常化為身邊的人。


(引用自台灣同志遊行聯盟網站)

ताइवान गे परेड 2021 थीम और स्पिरिट

圖片來源:2021台灣同志遊行官網

友善日常 in Taiwan

論述:

自2019年同婚元年起,臺灣同志遊行的主題從「同志好厝邊」——看見你我身邊就有同志的存在,談到「成人之美」——理解並尊重他人的認同,無非是希望讓社會大眾知道,同志就在你我身邊,而理解與尊重,正是讓社會對於多元文化可以更友善的鑰匙;但理解與尊重不僅僅是口號,日常生活中的感受才是最真實的,因此今年遊行的主題,就讓我們來談談如何打造「友善日常」。

我們都曾聽過「同志友善」、「性別友善」、「○○友善」等,然究竟何謂友善?「我有很多同志朋友,但……」是友善嗎?相信你我都知道那只是「假友善」的起手式,2016年的主題我們談到「打破假友善」,而後才能「你我撐自在」;歷經了2018年的公投之後,社會大眾已愈來愈能辨別包裝在假友善下的歧視,故若有人號稱要「打破同溫層」,卻是讓反方成為一言堂時,我們就能發現,「打破同溫層」只不過是給歧視言語舞台的理由。但真正的友善不是區隔——或許有人會問,「性別友善廁所」、「同志友善店家」等是不是一種隔離式的平等,這想必對「友善」一詞有很大的誤解。

友善不是「專用」,性別友善廁所不是「只有」跨性別才可以使用、同志友善店家也不是「只有」同志可以進去消費,這裡所謂的「友善」,是希望使用者/消費者可以在那個空間裡感到自在,而不是特立的保護區。那何時才能不用「友善」這個詞呢?唯有當我們不再需要用「友善」去標榜任何特定人事地物時,也就是處處皆友善、無處不友善,這才是真正友善的社會。去年的主題說明也提到「如果這個社會已經夠友善,則生而為人不用感到抱歉,不管是在家庭、學校或職場上,每個人都能以自己最自在的方式活著,那就是你我的日常。」因此,就要讓友善成為日常。

隨著同婚專法通過後,同志與異性戀一樣有了結婚的權利,但結婚真的是一件值得昭告天下的喜事嗎?在職場上請婚假,會有身分曝光的疑慮;又結婚乃終身大事,想結婚就得面對如何向家裡出櫃的議題——除非雙方只登記不公開,但若家人看到戶口或戶籍時,還是有可能會發現。因此若平常沒有做好出櫃的準備,可能還是得面臨一場風暴;但出櫃是需要資本的,做自己不等於一定要出櫃,重點應該在於這個社會是否已經夠友善到不論出櫃與否都能過得自在。

對社會大眾而言,當年同婚立法前擔心的種種,如爸爸媽媽不見、爺爺奶奶消失等並沒有發生,大家的生活還是如常,唯一可見的是,感覺同志好像變多了?其實並非更多人「變成」同志或被性平教育「教成」同志,而是社會風氣的轉變以及性別知識的普及,讓愈來愈多的同志可以更自在地現身,故以前少見不代表沒有,只是他們不願意在你面前出櫃而已。然友善的氛圍仍會由於地域性、年齡層等因素而有所差異,尤其老年同志的處境可能又更為辛苦。

同志是人也會老,那老年同志的日常又會面臨什麼樣的問題呢?根據國外的經驗,當同志老後若需要他人照顧,可能會面臨「再入櫃」的議題——因為不確定照顧者是否友善,或可能漸漸失去與社群的連結(有些人則是刻意切斷與社群的連結);甚至若要進入長照機構,那裡的人員是否友善?又如果是HIV感染者呢?也許沒有長照機構願意收。法律雖有明文不能有不公平的待遇[1],但以目前長照資源供不應求的情況下,機構若說床位滿了又能如何?或是要收取較高的費用,是否接受?不接受的話,對方大可把床位留給別的需求者。

今年年中於萬華茶室爆發的一波COVID-19疫情,讓社會方才看見異性戀老年人也有性的需求,若這在之前尚且被社會避而不談,那老年同志的性呢?或者障礙者的性呢?儘管台灣已步入高齡化社會多年,大眾對於年長者或障礙者是否仍只停留在「去性化」的想像,覺得他們可以「活下去就好」,要求再多(性、情慾、隱私等)就會被視為太貪心、找麻煩?此外,目前障礙者的日常實際面臨的就是生活環境、硬體設施等種種的不友善,每個人都會老、每個人都有可能成為障礙者,打造友善的環境是這個社會上每一份子的責任,也是為自己的將來做好準備。

那友善的對立面是什麼?是汙名,我們都知道汙名不利防疫,這在「同志團體」一詞提出時,就已被各團體廣泛回應,縱後來各縣市多以「特殊交友圈」稱之,亦不改其指涉。社會大眾對於同志日常的想像,是否仍只停留在因疫調而被迫曝光同志身分者?又為了疫調而令個案的隱私曝光,是否真有其必要?照理而言,接受疫調者應僅需告知過去出入場所的時間及地點等資訊即可;至於其身分及行為,皆與社會上大多數人無關。在病毒面前,無論何種性傾向、性別認同,都有染疫的風險,故特地標明「特殊交友圈」更不知其目的何在,是否異性戀染疫者也需標明「一般交友圈」?若覺得異性戀是個不必要的資訊,為何同志身分就又變得必要了?

沒有人會希望自己染疫,COVID-19如是,HIV等亦如是。當這個社會仍將染疫者/感染者視為「罪人」,只會讓其中具有染疫風險的朋友面臨疫調時,更加不願說出實情或主動去篩檢,甚至影響其就醫的意願;因為一旦確診,便要直接面對沉重的社會汙名及指責,長遠來看,這種情況並不利於傳染病的防治。但有沒有可能法律本身就是不利防疫的幫兇呢?有,如蓄意傳染條例[2],它所規範的「明知感染」要件,就會讓人降低去篩檢的動機——因為不篩檢就不會知道,而這就與UNAIDS的「90-90-90」目標[3]有違。今年七月修正的危險性行為定義[4],雖已納入U=U的概念[5],然《愛滋條例》本身仍尚需調整,直到這個社會不再視病者為罪人。

此外,所謂一般人的日常,對有些人來說可能不是,比如異性戀可以和外籍配偶結婚,不用擔心被滲透、人口買賣、拖垮健保;異性伴侶可以共同收養小孩,不需先離婚再收養,或為了收養而不能結婚[6];異性不孕者可以使用人工生殖,不必遠渡重洋、動輒數十或數百萬的花費,這些對一般人而言看似本就該有的權利,同志伴侶卻被排除在外。又對跨性別者而言,一般人所不會注意到的日常生活小事——例如上廁所——可能都是每日必須面臨的挑戰,更別說求職、住宿等問題;對身障者而言,一出門可能面臨的是高低不平的騎樓、障礙重重的人行道,而被迫只能在危險的馬路上移動;對聽障者而言,每個人因防疫所須佩戴的口罩,都讓他們在判讀唇語或手語的表情上變得困難。而當我們能意識並理解到以上這些種種的不便,就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更友善的第一步。

在COVID-19疫情的影響下,不論異同的日常都受到了影響,畢竟病毒不會挑人;但我們也可以發現,疫情爆發處往往是社會中最脆弱的地方。防疫需要資本,不是所有的工作都能居家辦公、分流上班,尤其需要與人接觸的產業都被迫暫停營業,至今尚有仍需關閉者。而社交空間的限縮、群聚的限制對同志社群的影響可能反而較大,畢竟不是每個同志都有在日常生活中出櫃,或在現實生活中有同志朋友。在以往聚會的地方被迫關閉後,可能便失去大部分與社群的連結;甚至若在家中未出櫃、或出櫃後家人尚不能接受者,當必須和家人終日共處一室時,壓力之大更是可想而知。

無論各行各業,你我的身邊都有同志的存在,同志也與社會大眾一同抗疫,不論醫護、警消、社工或第一線防疫人員等,都有同志的身影;同志也與大家一樣,努力防疫並期待生活回到疫情前的日常——又或者與疫情共存才是未來的日常——無論如何,我們仍期望:社會能創造友善的環境,並讓友善落實到日常之中,讓所有人都能以自己最自在的方式生活。第19屆臺灣同志遊行,縱使今年無法走上街頭,但我們用自我約束與社交距離做好防疫,同時也邀請大家,今年一起在線上用「心」走遊行,讓我們互相理解,並且更友善地對待彼此,讓心的距離更靠近。(引用自2021台灣同志遊行官網)

註解

[1] 《人類免疫缺乏病毒傳染防治及感染者權益保障條例》(下稱《愛滋條例》)第4條第1項:感染者之人格與合法權益應受尊重及保障,不得予以歧視,拒絕其就學、就醫、就業、安養、居住或予其他不公平之待遇,相關權益保障辦法,由中央主管機關會商中央各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訂定之。

[2] 即《愛滋條例》第21條:明知自己為感染者,隱瞞而與他人進行危險性行為或有共用針具、稀釋液或容器等之施打行為,致傳染於人者,處五年以上十二年以下有期徒刑。

明知自己為感染者,而供血或以器官、組織、體液或細胞提供移植或他人使用,致傳染於人者,亦同。但第十一條第二項但書所定情形,不罰。

前二項之未遂犯罰之。

危險性行為之範圍,由中央主管機關參照世界衛生組織相關規定訂之。

[3] 90%HIV感染者都知道自己的HIV感染狀態;90%被診斷出HIV的感染者都有接受持續的抗反轉錄病毒治療;90%接受抗反轉錄病毒治療的感染者病毒都能被抑制。

[4] 《危險性行為之範圍標準》第2條:危險性行為之範圍,指未經隔絕器官黏膜或體液而直接接觸,且經醫學評估有重大傳染風險造成人類免疫缺乏病毒感染之性行為。

[5] U=U:愛滋感染者在穩定接受抗反轉錄病毒藥物治療(ART)後,健康狀態及平均餘命與常人沒有差異,且若血液中病毒量抑制在200 copies/ml(每毫升所含病毒複製數)以下,維持6個月以上,即稱為U=U(undetectable = untransmittable),也就是「測不到病毒等於不具傳染力」,不會再透過性行為將愛滋病毒傳染給他人。

[6] 同志議題懶人包》同志可以收養小孩嗎?我可以, 我們不行!|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

遊行團體

社團法人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台北拉子Les Taipei、手天使/Handangel、為i篩檢&讓i發聲、挺身而出小組、徐老師的性愛教室、愛滋感染者權益促進會、荷光性諮商專業訓練中心、台灣性諮商學會、長庚科大rainbow同趣社、紅樓部屋、彩虹平權大平台
愛‧舞赦 Bravo Dancer、台灣非營利組織產業工會、花蓮彩虹嘉年華、同窗會、
羅浮童軍人權興趣小組Taiwan LGBT Scouts、
中華民國童軍臺北市第410團-臺北彩虹童軍410團、世新大學性別研究所、
銘傳心理系性心理學課程、dentsuX貝立德、風城部屋、諸羅部屋、台灣廢除死刑推動聯盟、中國醫藥大學學生會
國際特赦組織台灣分會、高雄醫學大學巴塞拉性別友善社、陽明交大人社系系學會
RBs淡江彩船社、成大TO·拉酷社、中大性別小彩坊、mamak檔—大馬旅台同志會
愛自由計劃、人權公約施行監督聯盟、時代力量、聯合利華股份有限公司
Gilead吉立亞醫藥、桃園市性別權益促進協會
綠色和平、渣打銀行、香港同志遊行、Deloitte、全國廢核行動平台、台灣人權促進會
澳洲辦事處商務處、同寮、彰師大輔導與諮商&婚姻與家族治療 所學會
民進黨婦女部、LesPark拉拉公園、Hotels.com
阿斯特捷利康藥廠(AstraZeneca, AZ)
陽明學生會、社團法人台灣醫學生聯合會、元智大學學生會學生行政中心
彩虹城市管樂團 Rainbow City Symphonic Band、歐洲經貿辦事處
Dell Technologies、中華民國藥學生聯合會|PSA-TW
桃園彩虹野餐日、LEZS女人國、Biogen台灣百健、太古汽車、M.A.C
台灣民眾黨、臺師大性壇社、新北市政府家庭暴力暨性侵害防治中心
Bi the Way‧拜坊、電影《生而為人》、BMS PRIDE Alliance、
台灣無性戀小組Taiwan Asexual Group、EMI教會、Pubu電子書城、台灣酷兒權益推動聯盟
臺灣公衛學生聯合會、DIKE、gsk

贊助

白金級

銀級

花車及廣告贊助企業

(引用自台灣同志遊行官方網站)

ताइवान समलैंगिक परेड 2016 की थीम और भावना

圖片來源:2016台灣同志遊行聯盟網站

一起 FUN 出來—打破「假友善」,你我撐自在

【打破○○假友善】

  多年來,許多性/別團體持續在不同議題上努力耕耘,使性/別議題漸趨多元,曝光及討論度都日漸增加,透過立法建制、教育推廣等方式, LGBTIQA 性多樣社群1以下簡稱「性多樣社群」)要獲得資源、認同自我,不再遙不可及。但當社會高喊「看見多元、接納差異」、「不一樣又怎樣」時,性/別歧視的態度仍如影隨形、不斷再現,如長髮男警葉繼元因挑戰二元性別形象而遭免職、奧運國手許淑淨遭男主播建議「把裙子穿回來」,從性別氣質、愛滋污名、情慾探索到用藥等議題,各種「為你好」的「友善」說詞,包裹的卻是幽微、隱形的歧視,讓人不禁疑惑,社會氛圍的逐漸開放,難道只是假象?

  自〈性別平等教育法〉(2004)、〈性別工作平等法〉(2008)將性別、性傾向、性別氣質與性別認同等「多樣性別」納入法律保護範疇後,性多樣社群在教育現場與職場獲得制度性的防衛工具,但法律本身是否完善?執行與配套措施是否得當?這些都需要持續對話與修正。

  法律能提供一套判準,規範並嚇阻明目張膽的歧視行為,卻無法代替教育、對話及理解,反而可能限縮人際間的互動與討論空間,容易讓人簡化思考,只在意如何避免輿論攻擊或定罪,像「我尊重跨性別朋友,但我害怕和她們一起上廁所」、「我尊重同志,但是他們不能破壞家庭傳統」等話語,雖以「友善」為起手式,實際卻蘊含歧視,未見性多樣社群真實的生命經驗與處境,反使歧視更形隱晦而不自覺,不只讓性多樣社群無法自在展現,還必須不斷與之角力、對抗,讓人身心俱疲,傷痕累累。

打破「假友善」是撐出自在空間的首要之務。但如何打破?如何不讓自己也成為歧視的幫兇?唯有促進各種議題和族群間的對話,認知差異、深化同理,才不會只是口頭說說的假友善。

【撐出你我真自在】

只要我們是社會的一份子,所有的社會議題都與你我有關。

  當人們不瞭解愛滋,擺出「隔離」、「眼不見為淨」的姿態,甚至將愛滋與各種性污名連結時,恐懼也成為一種慮病2因此有店家貼出「店內餐具皆請愛滋感染者清洗」的公告3除了呼籲更多人反思愛滋污名與同志社群的過度連結、恐嚇教育外,也希望傳達「愛滋感染者是我們的家人、伴侶、同事、老師、同學」的理念。

  當我們與身心障礙社群連結,看見不同障礙者的真實需求與困境,才能瞭解障礙者的文化與自我倡權4不僅止步於施捨資源的慈善心態。當社會總忽略障礙者的自主能力,拒絕想像障礙者的性慾與獨立生活的能力時,「手天使」的出現,正提供了重障者性服務與陪伴,打破一般大眾對於障礙者「無性」的刻板印象,撐出障礙者的性權空間5

  當性/別議題更加多元開放,性多樣社群也能以自己舒適的樣貌出櫃、現身,但只要不友善、假友善仍然存在,則未成年的、偏遠地區的、經濟無法獨立的——這些缺乏資源的性多樣社群仍將被迫隱身。現身不是唯一的運動方式,倘若你我都能在生活中以力所能及的方法撐開一點空間:小至一句話、一篇新聞討論,大至一場串連抗爭的行動,任何形式的表態都是有意義的積累。你我並不孤單,當我們彼此連結、支援,共同「撐」出友善的環境,每個人便能更加自在,無須為現身與否感到掙扎困擾。

【多元一起 FUN 出來】

  友善只是起點,生活裡仍有那麼多人在受苦。為何個人的性/別自由,必須受到國家監控與道德公審?我們看到政府投入許多資源,用「多元性別」來更換「兩性」,但僅做到字面轉換,卻無法掩飾政策的空泛。我們不要沒有任何實質權利、行動內涵的「假友善」;我們也拒絕被隔離的不平等,不管是婚家體制的差別對待、情慾空間的臨檢騷擾、身心障礙或愛滋感染者的「眼不見為淨」。面對國家社會「無微不至」的假友善,你是否也能分辨?

  每年的同志遊行,希望能讓不同年齡、障礙、階級、宗教、族群、政治傾向的性多樣社群,從重重的假友善中解放出來。我們對抗不義、也看見仍在束縛中受傷的彼此,當我們撐出空間對話與療傷,將更能自在探索、「玩」出屬於自己生命的意義與美麗。在遊行中現身的朋友們,展現自己獨特的姿態;持續關注各種議題並付諸行動的朋友們,讓異議遍地開花;同志遊行不僅是為了「撐」自己而走,更為了無法現身的朋友們而走。希望社會正視「假友善」,讓性多樣社群不只享受遊行當天的自在,更能在生活中的每一天,放心 FUN 出來!(引用自2016台灣同志遊行聯盟網站)

註解

註解

  1. LGBTIQA 性多樣社群泛指所有非異性戀者,縮寫分別代表:女同性戀者(Lesbian)、男同性戀者(Gay)、雙性戀者(Bisexual)、跨性別者(Transgender)、陰陽人[雙性人](Intersex)、酷兒(Queer)或疑性戀者(Questioning);無性戀者(Asexual)或盟友(Ally)。
  2. 慮病是指患者全神注意自己的身體狀況和恐慌想像中的病,難以改變和說動其想法。有些正在進行愛滋篩檢的朋友,因為社會對愛滋疾病的嚴重污名,因此產生慮病。此處用於對疾病不瞭解而產生嚴重恐懼者。請參考:〈喀飛:慮病、汙名、感染了又怎樣?〉
  3. 「h*our s   café 發佈『請感染者清洗餐具』公告引發網友議論事件」 聲明稿全文 
  4. 今年具有指標性的國家級表演場地國家音樂廳與戲劇廳,進行 30 年來第一次內部整修,卻沒有考慮到輪椅席位和無障礙席位的增加及優化,雖然官方稱正「努力逐年改善,並未違法」,實則將身障者的「文化平權」需求,排除在外。即便已有〈建築物無障礙設施設計規範〉等法令,長期以來並未落實——戲劇院有超過 1500 個座位,卻只有 5 個無障礙觀眾席,遠低於〈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規範的 12 席;音樂廳則有超過 2000 個位置,一樣只有 6 個輪椅席。身障朋友每每遇到喜愛的表演節目,只能接受視野不佳、「放逐邊疆」的位置,或乾脆放棄不看。可見:〈國家戲劇院整修,忘了無障礙席?〉 ;〈兩廳院無障礙了沒?發聲記事簿〉。此外,由臺北市政府社會局主責的「身心障礙福利會館」甫於今年完工落成,邀請肢障者及團體到新大樓參觀,然而整體硬體設備卻充滿障礙,沒有常人協助,身障朋友幾乎無法自在利用該大樓,可見〈不當的空間設置,迫使我們成為失能的依賴者〉。事實上,政府機關往往徒設法規,卻沒有落實在政策與空間的設置上,譬如 2014 年迄今的「拆除路阻」運動,仍在台灣各地角落不斷上演,詳見:〈拆除路阻,還我人權〉 。 
  5. 請參考:手天使官網 :〈原慾覺醒:真正的性感帶,是人的腦袋〉

假友善事件表

遊行地圖

遊行團體

社團法人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台北市立聯合醫院 昆明防治中心 當我們同在一起、長庚科技大學異同社、國際社會主義前進、GisneyLand紅樓、風城、諸羅部屋、批踢踢甲板、彩虹旗正飄飄&彩虹俱樂部、國立嘉義大學六色性別研究社、彰化/台中/新竹諮商心理師公會聯合隊、島國前進、彩虹俱樂部RainbowClub、彩虹城市管樂團、維虹法律事務所
同志家庭權益促進會、台灣親子共學教育促進會、東吳社會、桃緣彩虹居所 X 洄瀾居所 X 中華身心健康促進暨研究協會、政大陸仁賈同志文化研究社、政大性別平等工作坊、清華大學兩岸學生交流計畫服務學習、輔大好社、民主進步黨、輔大性別研究社、彩虹騷客、臺大社會系、Lexie和同志道合/YP BASICS、V R Malaysian!、QueerWatch酷新聞、日日春關懷互助協會、人間工作坊、樹黨、政大種子社、高雄醫學大學性別研究所
集合出版社、MR.RICH小版男裝、南風一同二所、東吳大學同志合作社、JPMorgan PRIDE、黄瓜旅行、Taiwan Inter-Co LGBT Network、LEZS&女人國、羅東高中捌零壹社、逆思新聞社、同志人權法案遊說聯盟、時代力量、世新大學、國際陰陽人組織中文版、淡江大學蘭陽彩虹船、國際特赦組織台灣小組連線、迎向陽光幸福在我們左右、綠黨、ILGA ASIA 國際LGBTI聯合會亞洲區組織、花旗銀行 
Ya障眾大隊(台灣殘障希望工程協會、手天使、殘酷兒、台灣酷兒權益推動聯盟、台灣障礙者權益促進會、台北市行無礙資源推廣協會、中華民國聾人協會、台北市新活力自立生活協會、中華民國聽障人協會、人權公約施行監督聯盟、香港研究小組『有愛無陷』)、華人拉拉聯盟、同光同志長老教會、社團法人台灣基地協會、台中同志遊行聯盟、山居 outdoor、向山社、實踐伊果性別研究社、海洋酷兒社、NK、文化大學性別研究社、Lez go hiking!我愛山女孩、中部學生性/別社團聯盟、台灣醫學生聯合會、國立成功大學TO.拉酷社、:銘傳心理系性心理學課程共襄盛舉第十四屆同志大遊行、GZ同志登山、臺大男同性戀社、中正大學酷斯拉社、台大女性研究社(台大女研)、做 純的 共生空間、淡江同進社、淡江大學性別平等工作坊聯合陣線、長庚大學性別納異陣線
長照應援團、同志父母愛心協會、台灣伴侶權益推動聯盟、American Institute in Taiwan (AIT)、輔大黑水溝社、G大調男聲合唱團、臺大學生會性別工作坊、世新大學飛魚同志社Flying fish、關愛之家、師大性壇、彩虹重擊龍舟隊Rainbow Punch Dragon Boat Team、台大BDSM社、台師大人文學社、清交部落革、宜蘭大學原色思潮、政大社會系、Hewlett Packard Enterprise (HPE)、HP、新莊社區大學、桃園T.POWER、交大敵霸閣、华人彩虹联盟 China Rainbow Network、熱血狂潮企業社、Microsoft Taiwan、國北教同屭(ㄒㄧˋ)社、熊學會、Taboo、Top Model 名模團
社團法人台灣性別平等教育協會、自由台灣黨、Bi the Way‧拜坊、台灣無性戀社群、台大意識報、外國駐台辦事處大隊、社會民主黨、雷爾運動阿拉米斯、彰師大輔導與諮商所/婚姻與家庭治療所、臺灣女性學學會、批踢踢拉板 & the L word板、BEAROLOGY、澳門彩虹 Rainbow of Macau、台大浪達社、皮繩愉虐邦、彰師大性酷社、Korea Queer Culture Festival Organizing Committee、h*ours cafe、財團法人青平台基金會、婦女新知基金會、拉拉公园LesPark

捐款 & 贊助

捐款徵信錄:

邊邊1000 
HWN1000
程石40000
500
無名氏10,700

贊助徵信錄:

基本書坊/基本制作
TSUJIRI辻利茶舗(高平摩志股份有限公司)
DES App
台灣預防醫學學會
日本東京遊行
Blued
T-STUDIO x PAR.T
金鑛咖啡
島國前進
台灣粉紅卡夫卡
TIQFF 台灣國際酷兒影展
華泰飯店
國際人權特赦組織(AI)
沒有新歌的唱片行
異物有限公司
藍色覺醒 IllansionMenSpa
漢士三溫暖
狐狸野餐
h*ours cafe
Command D

觀照假友善活動

一、「照」出假友善,你我一起來!

我們的環境充斥著各種「為你好」的「假友善」說詞,裡面包裹的不僅是幽微、隱形的歧視,更是一種自以為是的假性接受,未見LGBTIQA性多樣社群真實的生命經驗與處境,於是歧視變的更加難以察覺卻仍舊存在,不只讓性多樣社群無法自在展現,還必須不斷與之角力、對抗,讓人身心俱疲,傷痕累累。社會中有數不清的假友善言論,族繁不及備載,在此列出九句最經典的語錄,讓我們身體力行,一起「照」出假友善,表明拒絕接受此種話語,並以飛揚的彩虹絲帶,代表我們「玩」出屬於自己生命的意義與美麗。

<九大假友善經典語錄>

  1. 我不反對同性戀,我的孩子不是就好。
  2. 女女我可以,男男我不行。
  3. 同性戀沒問題,但我不能接受娘娘腔。
  4. 我覺得變性人很勇敢,但還是別讓小孩接觸,小孩子不懂。
  5. 既然妳可以喜歡男生,就不要去跟女生在一起了吧?
  6. 無性戀就是沒感受過性的美好,真的好可憐。
  7. 得愛滋就好好保重不要出門,否則對別人來說很危險
  8. 我想說你坐輪椅不能做愛,所以才沒有跟你分享A片。
  9. 做自己是很好,但女生還是要保守一點。

在南北雙路線上,總共有9個大型舉牌,做為假友善經典語錄代表。

〖Just 3 Steps〗

Step1—拍照Photo :與「假友善語錄」合拍相片。
Step2—掃描Scan:掃描 QR Code 連線至台灣同志遊行聯盟「假友善語錄」活動專頁。
Step3—上傳Upload:上傳合照 +「留言 #TWPRIDE16  #FUNtogether」。

完成三步驟後,讓舉牌志工確認,即可兌換限量彩虹絲帶(一人限領一條)

二、集體創作-撐出一片天

讓每一個人活在自在的空間,不僅需要多方的努力,法令的制定、教育的方式,更需要整個社會氛圍的重新建立與調整,因此正身處社會中的你和我,每一個人的支持更顯得格外重要,就像

我們有時候走在大雨滂沱的街道上,總是會看到沒有遮蔽物的路人,倉皇地來回穿梭躲避大雨,此時我們手中的那把傘,便是唯一能保護他們免於淋濕的工具。
因此今年遊行,我們將以彩虹六色小紙傘作為精神象徵,每一隻小傘代表深藏在我們心中美麗的愛與包容,並欣賞世界上任何一個,環繞在我們身邊獨特又美麗的個體。我們邀請您一起「撐開」彩虹小紙傘,跟大家一起集體創作,創造每一個人都自在的空間。

L – 代表女同性戀者(Lesbian)
G– 代表男同性戀者(Gay)
B– 代表雙性戀者(Bisexual)
T– 代表跨性別者(Transgender)
I – 代表陰陽人[雙性人](Intersex)
Q– 代表酷兒(Queer)或疑性戀者(Questioning)
A– 代表無性戀者(Asexual)或盟友(Ally)
 

在南北雙路線上,總共有7塊代表LGBTIQA 性多樣社群的大型字板,當您經過它的時候,請撐開手上的小傘,插入您最喜歡的字板喔!

〖Just 3 Steps〗

Step1—選色Choose:請拿取最能代表你的顏色小紙傘
Step2—撐傘open:用你的力量將小紙傘撐開。
Step3—插板color:插進您最喜歡的大型字板,為字板上色。


(引用自台灣同志遊行聯盟網站)

ताइवान समलैंगिक परेड 2015 की थीम और भावना

2015同志遊行主題

圖片來源:2015台灣同志遊行聯盟網站

年齡不設限-解放暗櫃・青春自主 No Age Limit

論述:

【受限個體的展現浪潮】

    台灣近年來在公民運動的崛起,以及香港的佔中運動、雨傘革命,以及今年的反課綱微調運動中,有不少青少年為主要參與者。在台灣「十八歲公民權推動聯盟」仍努力推動十八歲投票權修憲案的修法討論,而相同的討論在今年5月,日本國會通過《國民投票法》修正案,將門檻從年滿20歲下修至18歲。政治參與總是以「你不夠成熟,沒有判斷能力」的門檻排除青少年。

    未成年意味著再多的表達清楚、思慮周全,都能被成年的代理人否定或反覆驗證你是否「真的懂」,法律以年齡設下的界線,無形中否定了年輕個體的自主表達、有判斷能力的可能性。性多樣社群在不同年齡階段,也面對抗衡著各種議題。近年隨著性別意識抬頭,LGBTIQA社群漸漸走出社會打造的櫃子,但社會對「年齡」的既定印象,讓不同年齡層同志的性與性別議題不是被忽略,就是被法律與規範打壓。我們要說:「忽視不同年齡層的性,排除群體中的差異,將製造更深的暗櫃壓迫,成為鞏固社會忽視多樣、排除異己的推手」。

【保護法傘下的揠苗實境】

    2004年之際,因婦女團體與性別平等教育協會的推動,以及玫瑰少年葉永鋕事件的發生,誕生了《性別平等教育法》(原為《兩性平等教育法草案》)。性平法案的立意是希望透過法律的約束以及性平會的設置,讓社會結構下處於弱勢的女性受害者,取得被保護、照顧的情況。《性別平等教育法》的施行,起初打開原先僵固的性別界限,但在接下來的十年,不成熟的制度環境,形成「名為保護卻實為強制」的規範,到頭來使原先撐開的空間再次受到侷限。如衛福部要求醫師,若有16歲以下懷孕者依性侵案通報,在社會的性侵污名、道德壓迫及社會眼光的加乘下,「性侵」通報讓當事人及家族或親密關係人進入多重的抵抗及彼此消磨的過程。法律以年齡門檻將這些人納入管制,又嵌入對不同性別的管制差異,從而產生對不同性別與年齡限縮的情況。自此,青春不再自在,立法期待的保障反限縮人際間的多樣互動。十年後的現在,對照性平法與青少年的實際處境,我們可以看到,法律與社會規範仍舊透過年齡與性別限縮著LGBTIQA,性多樣社群仍得持續抗爭。
    
法律的限制,預設了未成年必須被管制,先視其為不成熟、不具自我能力的狀態,再加以約束。法條對於年齡的刻板預設標準,約束著青少年的日常行為[1]。 不過,2010年台南女中集體脫裙秀褲抗議校方制定嚴格的服裝規定,展現青少年的自主思考與行動力;而不惑之年的成人,也可能說出「同性婚姻合法化等於變相鼓勵年輕人嘗試同性性行為」的歧視性語言。將年齡與「成熟」掛鉤,既忽略個體差異,亦預設成年人可名正言順地代替青少年發言,而剝奪青少年的自主權。從上文中,我們看到法律中設下年齡門檻後,成為成年人美其名保護,實際卻束縛青少年「適性」的箝制。

【分層嚴謹的年齡與性別規範】

社會規範與法律對不同年齡及性別的衣著打扮、情慾與情感都有著思考上的侷限。經由不同社會事件的觀察中逐一看見這些侷限如何影響著我們。如對衣著的刻板想像表現在職業期待上,便出現蓄長髮綁馬尾的男警,遭主管告誡傷風敗俗、破壞警察形象;在年齡預期上,穿著長裙的中年男子出現在公開場合,民眾則以獵奇窺探的方式,將男子調整衣服的過程公布在網路上,將此男子視為預謀的罪犯,訴諸公審。
        
當度過法定設定年齡,脫離了保護狀態,你我便馬上被要求進入成熟、符合社會期待的狀態。然而人們成長過程中的情慾探索,在成年人探索空間的限縮下,藉由網路媒介、預設為成年人彼此互動的過程,卻可能因被試探而觸及語涉性交易的用詞,終遭《兒少性交易防制條例》[2]第29條起訴。這種警方為求業績而進行試探、誘捕的「釣魚偵查 」[3]行為,利用法律中認定未成年需受保護、管束的狀態,限制了成年者在網路空間發言、表達情慾、情感需求的空間。個人在規範下被社會要求應符合特定樣板的結果,從外觀、行為、氣質到對個人慾望的探求,都因法律中對年齡的強制區隔而受限,未成年者不成熟、需被保護,成年人必須符合既定社會化樣貌。面對性,則更進一步地強加束縛或者忽略排除。
        
對適齡者的成家、生育規劃,則是社會對所有可生育者要求的責任,不論性傾向,若不符合社會期望的婚家與傳宗接代要求,皆會被視為不負責任,甚至上綱至滅國的程度。從社會到個人,對不同階段的個體有著相對應的規範與要求,這些都反應了社會對人有期待成為的樣子。社會往往只允許在可生育年齡範圍下的情感存在,而不符合生育年齡的情感關係,則遭指為不正常。老意味著身體退化、不具生育的能力,因此老人的情慾被忽略,被認為不具情感的需求。
        
在情感必然導向婚育的標準下,在其之外或認為不符規格的情慾都可能被忽略。青少年未發育成熟不宜生育,因此青少年的情慾被視為不應該、不存在;老人則是過了育齡,情慾亦被視為不應該、不存在。青少年與老人都因社會對年齡的期待與要求,以及未符合生育標準,而被忽略情慾的需求。社會對於「可生育」的情感追求,往往被視為理所當然,而因為性多樣社群不可生育或選擇不生育的狀態,也被視為一種不合理的存在。甚至變形盟[4]都以性多樣社群不可生育,作為社群不適合存在的理由。

【思索、探討、面對】

現代的社會呈現一種對於年輕人的全面否定,對兒少而言,除了考試科目以外,最好一切無知,但是一旦跨過十八歲成年,卻又希望他們什麼都要會,負起完全的責任。對性如此、對生活中大大小小的各種期望也是如此,成年人箝制了青少年「適性」的發展。到了老年,「身體」卻又不再是自己的,老人生活中的情感、慾望、陪伴需求被否定、忽略。年齡與性別從法律到社會規範設下的重重暗櫃,阻礙、限制了我們自在展現自我的空間。

今年,台灣同志遊行聯盟邀請大家,與我們一同思索、探討,面對法律與規範對不同年齡與不同性別設下的重重界限,要如何陪伴、培力與突破,才能釋放出性多樣社群自在生活的空間,解放暗櫃,青春自主!

[註解]

[1]例如《刑法》中《少年事件處理法》衍生訂定了《少年不良行為及虞犯預防辦法》,辦法中列舉少年不良行為,包含攜帶刀械、深夜在外遊蕩、對父母尊長態度傲慢舉止粗暴、穿著奇裝異服、儀容不整或男性蓄髮過長、吸菸、酗酒、使用暗語怪號交談、行為詭祕等等。但其中實際等同於犯罪的行為並不多。雖然目前「有觸犯刑罰法律之虞者」已縮減為:(一)經常與有犯罪習性之人交往。(二)經常出入少年不當進入之場所。(三)經常逃學或逃家。(四)參加不良組織。(五)無正當理由經常攜帶刀械。(六)吸食或施打煙毒或麻藥以外之迷幻物品。(七)有預備犯罪或犯罪未遂而為法所不罰之行為。即使法條歷經修訂、變更,但條文中對於年齡的預設標準,各校校規之中仍可窺其遺留。

[2] 雖於2015年2月4日立法院三讀通過《兒童及少年性交易防制條例》修正案,原《兒童及少年性交易防制條例》更名為《兒童及少年性剝削防制條例》,條例中第29條變更至第40條。但新法至今尚未施行,過往乃至現在仍以《兒童及少年性交易防制條例》第29條起訴。

[3]釣魚偵查:釣魚偵查是指警方常於”App”(手機應用程式)或聊天室中主動或被動勾搭後,透過訊息引誘教唆對方以利誘捕偵查。常見於買賣違禁物品(如毒品)與網路性交易等案,警方常於”App”或聊天室中主動或被動勾搭後,透過訊息引誘教唆對方以利誘捕偵查。其中兒少性剝削防制條例第40條中「足以引誘」、「暗示」等模糊用語,造成警方濫用,進行網路釣魚,更為求業績而刻意試探誘捕,造成網路文字獄嚴重侵犯人權。同志諮詢熱線理事喀飛更指出基層警員其實知道被釣魚的民眾,很多並無性交易的具體罪證,會進行網路釣魚、移送,完全是因為主管給予的業績壓力。另喀飛亦表示警方更利用同志擔心曝光的壓力,威脅若不到案說明,將告知家人,手法中明顯帶有對同志的歧視與惡意。近年警方利用網路釣魚進行蒐證逮捕的行為似乎又死灰復燃,然而應再次強調的是,最高法院對網路釣魚這種誘捕偵查行為表示警方以此方法進行蒐證逮捕的手段違法或蒐集之證據資料無證據能力。警政以網路釣魚造成網路文字獄的手法無疑是侵犯人權。熱線理事喀飛對於兒少惡法侵犯人權的評論可參考:http://blog.yam.com/gofyycat/article/30604707

[4]變形盟:指真愛聯盟、下一代幸福聯盟與台灣守護家庭聯盟等保守宗教團體,近年他們持續動員群眾反對國中小教材納入同志教育內容及反對同性婚姻合法化。在這些事件中,保守宗教團體不斷改名換姓,但內部組成卻多為保守教會與家長團體。他們就像「變形蟲」一般變化莫測,但內容卻不曾改變,故稱他們為「變形盟」。(引用自2015台灣同志大遊行網站)

遊行地圖


捐款 & 贊助

捐款徵信錄:

HK Eddie40,000
vivien T.500
陳怡茹1000
Porsche1000
彭賢生2,000
安朱1300
綠茶黃1000
王成偉2000
黃冠棨1000
Commander D20,000
程石30,000
喜歡狐狸的太太們570
misaki1000
無名氏5,000

贊助徵信錄

狐狸野餐
漢士三溫暖
DES APP./Destination,Beijing
柏克翰生技

特別致謝:
臉書粉絲專頁─「老娘說」版主Bruce以素人自居,並以私人的名義,透過管道串聯近50組藝人朋友以「LOVEWINS」為遊行聲援;《LEZS》雜誌社長、「Lezs meeting女人國」創辦人王安頤號召友善企業一同參與,並以「女性影響力,彩虹展實力」為主題,率領旗下員工上街支持,也提供「彩虹之眼」T恤鼓勵報名,也邀請藝人拍攝影片,支持女力活動前來參與遊行;更甚至,在遊行的這週一,施明德文化基金會也特地召開記者會,身著「彩虹之眼」T恤,訴求「告訴法務部,結婚不是人權,什麼才是人權?」

2015義賣品

ताइवान समलैंगिक परेड 2012 की थीम और भावना

圖片來源:2011台灣同志遊行聯盟網站

婚姻平權‧伴侶多元

論述:

各國有保障同志伴侶關係的制度,諸如同居伴侶關係(Domestic Partnership)、民事結合(Civil Union)到同志婚姻(Same-Sex Marriage)。
台灣在1986年,祈家威曾到立法院請願,2000年並到法院辦理同志伴侶公證結婚遭拒,於是向法院聲明異議,一路從台北地方法院上訴到高等法院,最後申請釋憲,然以要件不符未獲受理。
台灣2012年第一次依據聯合國標準提出「兩公約初次國家報告」289點指出:「台灣目前多項福利措施雖未排除多元性別之適用……惟因尚未針對同性伴侶(及非婚異性伴侶)家庭提供相關權益保障,包括部分獲得社會保障和其他社會保護措施的權利、租稅優惠的權利、取得合法居留權或移民權、退休撫卹福利、工作權、手術及侵入性檢查或治療同意權、醫療探視權、參與公共生活的權利、參與文化生活的權利、享有適當生活水準的權利等,應予檢討改進。」伴侶權益推動聯盟指出,報告先強調台灣福利措施未排除多元性別之適用,有意圖誤導基於婚姻與親屬身份之福利措施立法不足之嫌,且「各項福利」與「身分關係的承認」不應該分開討論。依照兩公約精神,不得有因身分不同而有歧視,應先正視歧視問題。且兩公約逐步實現的原則,要求政府盡最大努力保障權利,289點是否已盡最大努力令人懷疑。
1996年,作家許佑生和葛瑞在台北市的福華飯店舉辦了亞洲第一場公開的同志婚禮,慶祝活動有40桌。同家會(台灣同志家庭權益促進會)的活躍,也展現出同志社群養育下一代的多元家庭樣貌。在2009年年底,各同志公民團體以及婦女新知等非政府組織共同組成了「台灣伴侶權益推動聯盟」。該聯盟於今年7月31日正式宣布,其民法修正草案經過多方協商和多場公聽會,廣納各方意見,已經修訂完成。該聯盟強烈要求政府回應同志婚姻、伴侶權和多人家庭的要求。
因此此次遊行要求「婚姻平權」,結婚權在民法中實現

另外遊行聯盟也要檢視婚姻在制度、文化和社會各方面所帶來的性別和階級壓迫。同時,遊行聯盟也強調“伴侶多元”,打破基於生殖的家庭想象,豐富和肯定各種形式的聚合和相愛的家庭可能性。人生中應該存在多種不同的家庭模式,而守貞的婚姻只是其中之一。它的價值不應高於其他家庭模式
(引用自Taiwan LGBT Pride 2012台灣同志遊行聯盟網站)

遊行地圖

遊行路線

北路線

凱達格蘭大道→中山南路→青島東路→林森南路→林森北路→長安東路→中山北路→南京東路一段→林森北路→林森南路→仁愛路一段→凱達格蘭大道

南路線

凱達格蘭大道→中山南路→羅斯福路一段→羅斯福路二段→和平東路一段→金山南路二段→金山南路一段→仁愛路二段→仁愛路一段→凱達格蘭大道

亚洲最大同志游行 吸引超过3000名外国朋友参加

遊行團體

同志諮詢熱線「囂剌仔」大隊、nk/怪小孩俱樂部、藝想天開、TABOO、東吳大學思潮研究社、GisneyLand風城部屋、GisneyLand 紅樓部屋─台灣紅樓社區同志服務中心、UniiGay優男酷同志入口網站、財團法人台灣紅絲帶基金會、國立宜蘭大學GOODY志工團、國立台灣大學男同性戀社(NTU GayChat)、Bi the Way‧拜坊、露德關懷愛滋大隊、愛滋感染者權益促進會、中央大學酷兒及女性文化研究社、女人國LEZS雜誌、銘傳大學諮商與工商心理學系、東吳大學同志合作社、社工挺妖團、小YG行動聯盟、Rainbow World、New Les Life、台大婦女研究室 / 性別研究學程
台灣伴侶權益推動聯盟、同光同志長老教會、
日日春協會、M1魔男誌、熊學會、Boo Bar、、Club Destination Beijing、天蠍部落[scorpio]、廈門超同酷團契、世新大學性別研究所、國際特赦組織台灣分會、大衫元、教育部性別平等教育輔導群、、Yzu Rainbow、『當我們同在一起』、臺灣性別平等教育、唐変木、開心打球出遊團、HXproduction同玩派、同志父母愛心協會、台灣大學關懷生命社、台灣關愛之家協會、同在彼岸、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社、台大浪達社、同心坊(同志心靈成長工坊)、綠黨、學校社工、政大社會學系系學會
基本書坊、同志家庭權益促進會、應許者基督徒行動聯盟、高中生制服聯盟、V R Malaysian、GLCA 幸福生活站、世新飛魚同志社、致理飛揚彩虹社(原雙向綠社)、友善的直、台灣醫學生聯合會、南風一同二所、國立台灣大學學生會、好版飲食習慣平等聯盟、中部同心圓與博拉圖文創工作室、台灣女性學學會、實踐社工系系學會、國際陰陽人組中文版、華人民主文化協會、青平台(財團法人青平台基金會)、台大大學新聞社、仙女諧會、長庚大學性別議題研究室、美商高盛亞洲證卷、海大酷兒社、台灣和平草根聯盟、成蹊藝酷雜誌、直走咖啡
台灣性別人權協會、台灣TG蝶園、中央大學性/別研究室、台灣女同志拉拉手協會、師大人文學社、輔大同好、成功大學TO‧拉酷社、國立政治大學陸仁賈同志文化研究社、台大社工系系學會、革命婚姻、高雄醫學大學性別研究所、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學生自治會、輔大黑水溝社、北大翻牆社、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同志文化研究社、中央大學性/別研究室、高雄同志遊行聯盟、我念咨商,我挺同志、台大社會系系學會、中正大學酷斯拉社、師大性壇社、台大女研社、台灣關愛基金會、清華大學研究生聯合會、政大種子社、臺中山海屯讀書會、台北藝術大學8BQ性別社、台大意識報、實踐家咨所守護多元家庭團隊、北大社會系、大學學生權利調查評鑑小組(學權小組)、台大學生會學生代表大會
水男孩同志游泳社、南人窩、LOVE LEZ CAFE愛麗絲、TPO、【我型我束】T-STUDIO束胸,PAR.T帕特拉拉時尚舘、Animosa 台灣動物平權促進會(福爾摩莎動物權利小組)、淡蘭彩虹船、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同鬩社—性別研究社、Top Model名模團、基地-中區同志健康文化中心、台中市基督教以勒團契、亞大Rainbow百性社、中興大學性別文化研究社、東海大學同伴社、靜宜大學異同夢想社、暨大天晴性別研究社、南華大學彩虹平道、東海大學台灣文化研究社、逢甲大學性別友善社、香港彩虹、Google、杏陵性諮商中心
集合出版社、殘酷兒、聽障同志聚會、國立東華大學通識教育「性別與教育」「媒體素養」、銘傳優客、ya笑、Twiice gay & Lesbian Club、國立東華大學 Rainbow Kids 同伴社、皮繩愉虐邦、清華大學人文社會學院學士班系學會、清華大學(學生會、學生議會、性別研究社、人社會學士班系學會)、台大408社、清交部落革、瞳畫攝影、聖達瑪學苑、社團法人台灣女性影像學會、愛之船啦啦時尚概念館、清華大學學生會議、反美麗灣、LES☆SHINEE、台大研究生協會、SOCKET空的、台灣人權促進會、清大基進筆記、臺大勞工社、花魁藝色館、彩虹舞龍隊台大研究生協會、SOCKET空的、台灣人權促進會、清大基進筆記、花魁藝色館、台大勞工社、飛贊網、國立政治大學學生會與學生議會

捐款 & 贊助

2012台灣同志遊行聯盟推出「彩虹種籽、園丁認養」募款活動,此外台北或高雄地區,可認購《10載好康:同遊花季,勸Buy小冊》,同步支持遊行與同志店家。
捐款徵信錄:

郭丞閔100
Wayne Chen100
Chao Koo400
East500
David500
無名氏120,420
henrry £ Roger200
黃俊維1,000
張雍東600
Danny Lin300
阿福500
鵠翔100
阿紘100
宮如1000
Jeff.JoJo200
腳掌100
胡萊安1000
張泫100
阿華100
阿 Sir50
小修100
廖梓名100
老爹500
許一鵬 80,000
孫蘭英 1,500
莊喬汝 1,500
甯應斌 1,500
校園同志甦醒日(校名-社團名): 文化大學-文化G*Ours 、文化大學-文化拉友社 、中央大學-中央酷兒、 台北大學-北大北G星 、台灣大學-台大男同性戀社 、台灣大學-台大浪達 、世新大學-世新飛魚同志社 、清華大學-交清部落革 、東吳大學-東吳同志合作社 、 臺灣師範大學-師大性壇 、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國北同鬩社 、輔仁大學-輔大好社 、輔仁大學-輔大同窗會 、台灣科技大學-台科G型男社 、政治大學-政大陸仁賈 、銘傳大學-銘傳優客社20,000
徵信歡唱會 650
香港Eddie  40000
許秀雯1,500 
楊雅喆1,500
Chen & John1000
ANT3600
發明王傑克200
李明宗2000
阿正1500
洪菊吟2980
梁小星1500
譚華齡1500
良恕與儂玫2,000
鄭力銘2,000

贊助徵信錄:

台灣伴侶權益推動聯盟
同志諮詢熱線
朵麗斯民宿
TABOO
海克利斯健身補給
基本書坊
PAR-T 拉拉時尚館《T-Studio》
臺灣性別人權協會
HXproduction
社團法人台灣同志家庭權益促進會
女人國
水男孩
Pink Kafka
紅樓商家
Fridae Ltd.
財團法人惠光導盲犬基金會
壞男
Funky
杰德影音
女人國Lez’s Meeting

第十屆台灣同志遊行10/27事後新聞稿

去年同志遊行參加人數約為五萬人,今年適逢第十年爭取「革命婚姻—婚姻平權、伴侶多元」,遊行人數衝破65000人,佔滿整個凱道廣場。

作為亞洲最大同志遊行,今年有超過23家國內媒體、20家國際媒體,以及23個國家的外國同志朋友、團體與國際媒體等等,遊盟保守估計國際人士超過3000人,他們特地在十月來到台灣,參加同志遊行盛會,大台北地區各大商旅飯店,皆已住宿客滿。而在遊行前一天的夜晚,可以看到台北街頭、大眾運輸工具等,充滿著同志友善的各國臉孔。鄰近的亞洲各國,韓國、日本、新加坡、菲律賓、馬來西亞等等,來台參加遊行的人數,也逐年穩定成長。

遊行規模歷年最大

今年遊行總共有324位義工共襄盛舉,一起籌備、維護遊行當天的各項工作,確保二個小時、雙路線總長長達九公里的遊行路線,以及近三個小時的終點舞台節目,順利完成。遊盟還收到超過163個團體報名,值得注意的是:支持同志平權的學生社團、系所與學生會大增,包括台大、政大、清大、東吳、宜蘭、銘傳等校,皆有許多直同志(異性戀)朋友們,在遊行隊伍中,展現友善直力量。今年以企業名義參與同志遊行的公司,新增了美商高盛亞洲證券等企業,可見台灣企業的同志友善風氣,逐步開拓中。在梁詠琪與黃耀明的歌聲中,兩面巨型彩虹旗並肩帶領各大隊,分走南北雙路線。由於今年人數眾多,雙路線於仁愛路會合回返時,特別封起四個線道才能容納。

今年的三位彩虹大使,除了有現場影片,共同緬懷同運前輩,大使之一的大炳(余炳賢)胞弟迷你炳,也現場自彈自唱,搭配大炳的扮妝紀錄影片,落下感傷眼淚,現場氣氛感人。同時大炳參與創團的「紅綾金粉」劇團團員藍斯,也特別帶來扮妝皇后的勁歌熱舞。資深影評人景翔,已逾七十高齡,今天他也上台說話鼓勵同志:「自己一輩子都是沒有櫃子的。」馬修連恩除了現場演唱溫暖的彩虹一曲,並與妻子小孩一起參與萬人擁抱的紀錄。

Suming(舒米恩)與來自阿美族的年輕弟弟們,一起帶來原民力量的勁歌熱舞,希望傳統部落的年輕人也能融入社會,現場群眾並熱情回應阿美族語教學。

今年也有眾多社運團體上台,進行連線力挺,發出反核、反美麗灣的訴求。所有現場參與團體,包括19個社運團體,所展現的多元屬性,也是歷屆之最,包括惠光導盲犬基金會,歡迎非一夫一妻組成的多元家庭,加入培育導盲犬的寄養家庭行列;以及動物保護、勞工權益、國際人權等非性別團體。其中,勞團隔日(10/28)將在凱道舉辦「政府混蛋、台灣人民完蛋」大遊行,號召大家「讓雞蛋飛」,抗議政府經濟政策敗壞,無視社會大眾日益倍增的憤怒。

稍晚並有楊丞琳帶來的精彩歌舞表演,持續為夜晚凱道上的同志遊行群眾,帶來熱力支持與祝福。

2012同志大遊行前論壇-我們結/解婚吧—婚姻/通姦的性解放

時 間:9/9(日)13:30~16:30
地 點:台大校友會館302B教室(臺北市濟南路一段2之1號)

主持人:大 尾 第七屆同志大遊行總召
與談人:阿 球 同志諮詢熱線多重伴侶關係團體帶領人
崔 妮 異性戀多重伴侶關係研究者
許秀雯 台灣伴侶權益推動聯盟理事長、執業律師
楊雅喆 電影「女朋友*男朋友」導演

LGBTQ社群在7月底由伴侶盟代表,推出民法親屬編的修正草案,包括了同性婚姻、伴侶制度和多人家屬,其中同性婚姻的法律規範和異性戀婚姻一樣。如果你/妳們是選擇踏入同性婚姻的愛侶,是否擔心現行婚姻制度的不合理,會傷害未來彼此的關係?「通姦除罪化」──不讓國家介入二人關係、不逼使人民背負觸犯刑法的污名–好聚好散、和平分手,可否讓二人關係更健康、也有助於減輕國家與社會成本的負擔?

除了同性婚姻之外,伴侶制與多人家屬是「不以性/戀愛」為必要條件的關係制度。這樣的設想,是否有助於解除婚姻制度的重重桎梏?國外與本國的經驗,為我們帶來怎樣的反省與啟示?你/妳的期待、擔心又為何?

誠摯邀請您,一起來結/解婚,談論、分享並思考:婚姻也能性解放嗎?「通姦除罪化」是LGBTQ應該關心的事嗎?除了婚姻之外,伴侶制與多人家屬又是怎樣被呼喚並實踐的?

ताइवान गे परेड 2014 थीम और स्पिरिट

2014同志遊行主題

圖片來源:2014台灣同志遊行聯盟官方網站

擁抱性/別・認同差異

論述:

1. 從認同到差異--

認同,涉及某一群體(及個體)定義怎樣的自我?為何及如何定義此自我?多年來,塑造或追求陽光、驕傲、正向的同志形象,是許多同志尋求主流認可、宣示要告別晦澀緘默處境的策略:2010年由美發起、台仿隨的「it gets better」活動,便向青年承諾同志將一日日擺脫被嘲笑、歧視,欺負的命運[註1];而在這一兩年間,伴隨同婚運動的推行,性別團體舉辦了幾場集體現身活動[註2],並有不少同志名人紛紛「再」出櫃、且宣示出櫃的重要及意義,我們可以看到,這些現身多以自信、告別黑暗的相似樣貌出現[註3]。  
在上述活動、宣言中,同性戀、雙性戀、跨性別等性/別少數者被鼓勵去打開櫃子,但是另方面,仍有許多烙印著不同性污名的暗櫃,讓櫃中者於權益、於身份曝光與否的選擇上都被道德、法律等鐵鍊重重綑綁、束縛,感染者、性工作者、藥物性愛者等都在此污名名單中,承擔汙名的人,不僅與陽光、驕傲、正向的主流同志形象相牴觸,並且不時會被擁護主流形象者所否定,譬如去年同志遊行,便有團體一方面舉著「我是驕傲同志 不是性難民」的標語、另方面發放「我是同志 我不吸毒」的貼紙--此現象逼迫著我們去反思:對某單一形象的認同與擁護,是否將排擠不合乎此形象的各種差異呢?

2. 「性」中有「別」--

推動同婚的過程裡,不僅強化了陽光、驕傲、正向的形象認同,什麼是好的性與情感連結?什麼該被譴責?也在修民法972的爭論間,加深了原已存在的階序差異,譬如,因護家盟等團體質疑同婚將促成多人婚姻、「自由雜交」等「性解放」型態[註4],部份修法支持者力求撇清同婚並非「性解放」,而不追問「性解放」到底有何問題?為何會被反對者當作攻擊及污名的對象[註5]?甚至有文章說:「讓同性戀去結婚,讓他們受婚姻束縛,讓他們跟異性戀一樣有通姦罪適用,使他們有固定的性伴侶…」[註6],如不論異、同性伴侶差異,這段話與護家盟一般擁護單偶制、並否定了非單偶的性實踐及親密關係。「多元成家」的提出,本透過共推同性婚姻、伴侶制度、多人家屬,期待「家」能有更多的親密關係、情感連結組成,但到了今日,當推動主力集中在同性婚姻上,並產生許多議論要排他性的維護單偶時,我們是往「多元成家」更近、或更遠些呢?
那些不合乎陽光、驕傲、正向形象,不合乎單偶關係的性與親密行為,不僅受道德譴責,有的且被法律責罰,譬如通姦罪禁止婚姻配偶與第三者發生性行為;在這兩三年間,有數起公共空間的性、親密行為,被司法人員或媒體認為應據公然猥褻、妨礙風化罪等進行懲處[註7];娛樂藥物性愛者如被查緝,則因施用、持有、轉讓法定「毒品」等,將依毒品危害防治條例判以不同程度的刑責,而由於大眾對於藥物性愛的理解時常停留在「法律禁止=錯」之上,使用藥物傷害了誰?如何減害(尤其感染風險)?警方在偵緝過程間是否侵犯用藥性愛者的人權(譬如2004年的農安趴事件)?這些問題尚未獲得充分討論。

3. 「性別」以及諸種分「別」--

有些人的「性」被視為不健康、不合法、不道德,另外,有些人則因不合乎成人、健康的身體狀態,他的「性」要麼被禁制、要麼被忽略,譬如感染者如果在性行為間造成他人感染,不僅會遭到媒體與輿論的道德譴責,且可能被檢方認定為「蓄意感染」,而判處5年以上12年以下、比同重傷害的罪刑[註8];另外,當前對精障與身障的照顧、以及對兒少之監護[註9],多以一種「無性」、忽視其性需求性權益的方式,將之作為不完全行為人對待。身體狀態會影響一個人的性權益,反過來談,一個人的性、性傾向如不在異性戀體制內,可能被認為擁有不健康、具傳染風險的身體,譬如男男性行為者便被衛生局視為帶有血液愛滋的「高危險族群」,明訂永不得捐血;今年9月,有名女同志要到生殖中心捐卵卻被拒,據國民健康署回應,是考量到「同性戀的接觸」有愛滋帶原的潛在可能[註10]
除了身體差異外,我們也要考察性/別如何跟階級、國籍、種族等差異(「別」)、權力關係產生關聯,尤其在「貧窮」、「經濟不均」越成為重要議題的今天,「國家資源如何分配?」的大哉問越與各種同志議題相牽連:譬如,成婚配偶能享有育兒津貼、共同報稅減免等經濟福利,但非異性戀伴侶以及各種不能婚、無法婚、不願婚者,是否將被排除於這些福利之外,並造就資源的相對剝奪?另外,行政院今年通過的愛滋條例修正草案,預計要將愛滋藥物經費回歸健保給付,感染者須在2年後部份自費,然而這是否造成經濟弱勢者的重擔?是否將降低感染者的治療率?感染者權益團體如此質疑[註11]
政府不僅掌有國家資源的分配權,且能透過司法、警察權來決定哪些工作是正當、哪些不正當,今年9月,有一間男男按摩店被警方依社會秩序維護法裁處,將時間拉回17年前,臺北市議會在沒有任何配套措施下,便草率廢除公娼,讓近百名性工作者頓失工作。這些性工作為何非法?當中涉及怎樣的性道德判斷?失去工作的人是否有能力立換職場跑道?或者因此陷入更貧困的狀態呢?

4. 擁抱:看見「差異」間的權力關係

在同志社群中,「擁抱」一詞常被詮釋為自我認同、被主流社會認可與接納,然而,真的每一種性/別身份者都能擺脫暗櫃、擁抱自我並獲得他人的尊重與肯認嗎?在前文中,我們已看到許多不合乎陽光、健康、正向形象,不合乎單一固定性愛伴侶關係的「性/別下層」,正承擔了道德、甚至法律的各種壓迫--唯有「看見」這種種性壓迫、被壓迫的性污名群體,談「擁抱性/別」時,才能避免同志總是以單一面貌現身、尋求認可。
所謂「看見」,不能僅僅認識到有哪些性/別污名的存在,還應進一步深思是誰、是什麼造就了這些性污名?--有時性污名的形成不能單看性/別問題,譬如感染者性權會被污名化,有許多來自對愛滋傳染機制與風險評估上的無知;除此,我們還應繼續追問:不同性/別群體間的權力關係為何?不同性/別議題之間所獲得的關注與資源是否不均?為何不均?--譬如同志社群是否太關注同婚議題,而相對忽略對其他種種性別議題的關注呢?
我們在文章中丟出了很多問題,希望大家能將這些問題都視為邀請--正如遊盟邀請大家在遊行當天,一同來表達各自關懷、立場、異議,我們也邀請正觀看此文章的你/們,對這篇文章的種種問題進行思考、回應,甚至激辯。(引用自2014 Taiwan LGBT Pride台灣同志遊行聯盟網站)

[註解]

[註1]: 「It Gets Better」是由美國男同志作家丹 · 薩維奇 (Dan Savage)偕其伴侶所發起,他們有鑑於2010年有許多美國青年同性戀被棄虐後自殺,因此透過Youtube等平台徵求到了許多視頻,旨在向青年同志發出「一切會變好」的訊息、以期能預防自殺事件的再次發生;同年在台灣,王鐘銘也發起了相似計畫,並集結到了十七部影片。
[註2]: 譬如5月17號國際反恐同日,便有「三百六十行 行行出同志」的發起,活動當天,許多人自信地高舉寫有自身「性身分」之標語聯辦團體的聯合新聞稿表示此活動是為了回應台灣同志權益「正遭遇重大反挫與阻礙」而發,譬如「保守宗教團體頻頻以各種手段打壓同志教育的實施及同志婚姻權的推動,企圖逼迫同志躲回暗櫃」。新聞稿可見:〈【為什麼要出櫃】 號召三百六十行 行行出同志、五月十七日 出櫃反恐同〉。http://hotline.org.tw/news/420
[註3]: 譬如在今年七月刊的《LEZS》雜誌「我的出櫃宣言」系列專題中,作家陳雪表示「出櫃使她擁有更自在的生活」,而另一位作家陳克華則說:「出櫃後就像原來黑悶悶的世界忽然亮了起來」。專題介紹文表示人們有「盡情展現真我本色,無所畏懼」的迫切內心渴望,話鋒一轉,文章接著說:「可惜對世界各地的酷兒來說,社會仍存在許多歧視。尤其每當同志婚姻、伴侶等相關法案推動,來自宗教界的反對聲浪,更讓許多LGBT成員懷疑,是否在許多民眾眼中,我等族類猶如異形,不配享有『人』的權利?」
[註4]: 〈同志婚姻與多人婚姻〉,台灣守護家庭官方網站,https://taiwanfamily.com/?page_id=40
[註5]: 陳逸婷,〈性道德防線劇烈拉扯 反多元成家 擠爆凱道〉,苦勞網,2013/12/01。http://www.coolloud.org.tw/node/76525
[註6]: 轉自林純德,〈憑「愛」入場,「家」倍奉還〉,20140103 性/別不在家:第12屆性權論壇。http://bit.ly/XGxndH
[註7]: 這兩三年間,因公共空間性愛而被判刑的案子層出不窮,2012年火車趴事件,主辦人因有49元的盈餘,而在一審時被依「圖利媒介性交罪」判刑六月,引發性權團體質疑是出於道德評斷的司法迫害;2013年高捷口交案、2014年一對戀人在北捷親密愛撫,雖都未獲起訴,但被不少媒體認定應處以公然猥褻、或妨礙風化罪。除了見諸媒體、被判刑的事件外,還有各種在教室、大眾運輸等公共空間進行 親密行為的影片在臉書廣為流傳,這些影片不僅侵犯當事者隱私、更被眾多轉文者留言者進行種種道德攻擊--隨著手機相機的普及化,除了政府,每個人都可以是彼此的監控者。
[註8]: 具體例子可見2013年3月的馮姓教師案,在媒體報導裡,「劣行」、「毒誘」等字眼散諸字裡行中 ,是年9月,馮師被判以13年重刑。判刑依據愛滋條例第21條規定:「明知自己為感染者,隱瞞而與他人進行危險性行為或有共用針具、稀釋液或容器等之施打行為,傳染於人者,處五年以上十二年以下有期徒刑」。現行輿論與法律,都將過錯與罪責加諸感染者之上,但感染者是否處在能大方說明自己感染的環境中?大眾是否有充分資訊以獲得避免感染的能力?--如果現行社會不具備這些條件,該共同承擔風險與過錯的是否僅傳染者呢?相關討論可見莊苹,〈說「蓄意」太沉重—一位醫事人員看待愛滋條  例第 21 條對防疫之影響〉,《權通訊》,2013.7。
[註9]: 兒少法29條通過後,引發了許多網路釣魚、對「性」的網路言論審查等爭議,批評者認為這些執法過當不僅是對言論自由的進一步限縮,也管禁、否定了兒少的性自主權。
[註10]: 〈歧視!名生殖中心竟拒同志捐卵〉,《蘋果日報》,2014.09.09
[註11]: 〈政院修法!治療愛滋須健保部份負擔 傷人強制驗愛滋〉,NOWnews,2014.04.03

遊行地圖

遊行團體

社團法人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世新大學性別研究所、政大性別平等工作坊、彩虹旗正飄飄、紅樓社區服務中心 – GisneyLand紅樓部屋、財團法人台灣紅絲帶基金會、GisneyLand風城部屋、同志人權法案遊說聯盟、社團法人台灣露德協會、TABOO、O M G、文化大學 性/別研究社、Lez’s Meeting女人國派對&LEZS雜誌、國立宜蘭大學義行工場Goody志工團、台大BDSM社、TOPMODEL名模團、皮繩愉虐邦、爱是最美的彩虹
社團法人台灣伴侶權益推動聯盟、Clean Master、校園同志甦醒日、臺大學生會性別工作坊、師大性壇社、東吳城中跳馬社、中部學生性別社團聯盟、台灣大學女性研究社、同光同志長老教會、第玖節讀書會、澳門性別教育協會、財團法人台灣關愛基金會、東吳大學同志合作社、台大男同性戀社、天主教輔仁大學性/別研究社、輔大好社、台大社工系學會學術部、社團法人台灣基地協會、台師大人文學社、台大意識報、台灣大學研究生協會、國立臺灣大學學生會、政大陸仁賈同志文化研究社
MR.RICH、華梵大學諮輔組義工團、羅東高中同心圓、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同鬩社、Google、OTOKO Men’s Boutique、中央酷兒社、國際阿拉米斯、歐吼Rainbow Girl、臺大法議、成大TO.拉酷社、社團法人中華民國南洋台灣姊妹會、我念諮商,我挺同志、台灣性別平等教育協會、高師大同志文化研究社、AI 愛囡仔小組、臺大浪達社、高師性別教育研究所所學會、輔大黑水溝社、當我們同在一起、同志父母愛心協會、輔大同窗、華人拉拉聯盟、Taipei intercompany LGBT forum、台灣女性學會
殘酷兒、熊學會、中正大學-酷斯拉社x牧夫們社、南華大學彩虹平道社、長庚科技大學、南風一同二所、台灣酷兒權益推動聯盟、台灣性別不明關懷協會、NK站、Lez go hiking!我愛山女孩、嘉義大學六色性別研究社、樹懶教會我的事 合唱團、交大敵霸閣、半路直直走咖啡、心築居所、Gayó人聲樂團、婦女新知基金會、高雄同志遊行聯盟、Balance、中華民國聾人協會、基本書坊、彩虹律師團、台灣綠色酷兒協會、北大翻牆社、樹黨
水男孩、Igor LGBT Club 實踐伊果性別研究社、淡江五虎崗社、銘傳大學 諮商與工商心理學系、淡江同進社、queer as folk、Bi the Way‧拜坊、海洋大學海洋酷兒社、性別爆破小組FuckBomb、臺大法律司法二、政大野火陣線、G籠同學會、我愛同志、思想高潮、交清部落革、Inter-Asia Queers、世新大學飛魚同志社、真理大學同心社、NTUST Rainbow、海大消波塊、台北海院學輔資教、國立東華大學「東華通是性別」、V R Malaysian、元智大學性別基地社、小YG行動聯盟
貧窮同志參政團、摩爾門同盟會、台大社會系學會、紫、工人國際委員會台灣支部、新莊社大 舞動人生 小組、台灣青少年性別文教會、亞洲大學Rainbow百性社、台大大陸社、成蹊藝術、PTT the_L_word 板、清華大學─兩岸學生交流計畫、無性戀、澳門彩虹、清大人社、清大性別研究社、盖生活、工傷協會、台灣同志家庭權益促進會、台灣醫學生聯合會、東海人間工作坊與台灣文化研究社、三蘆工作站、大台北同學會

捐款 & 贊助

捐款徵信錄:

Kuma Ball 300
香港Eddie40,000
張瑞研500
黃翠英138
葉詩雅2,000
小泉伸太郎15,000
遊行當日捐款箱108,921
無名氏5,000

2014遊行前照片徵件-Hug Difference, Hug World

生存是一種權利!《點燃生命之海》
在奧地利落腮鬍變裝皇后勇奪歌賽冠軍後,出現了支持與反對者兩極的聲音,有的人讚賞變裝皇后的勇氣,而有的人卻用刺激的言論批評著。

嘿!你知道嗎?因為人們之間的差異,社會各個角落不間斷的上演著歧視的劇碼,有的人撐住,而有的人倒下了。

今年2014 台灣同志遊行主題「擁抱性/別‧認同差異」,期待在透過照片的方式,讓不同聲音、不同樣貌、不同群體被呈現。

讓彼此能相互看到、聽到、知道這社會上不一樣的樣貌,除了同性戀、雙性戀、跨性別外,還有殘酷兒、感染者、性工作者…等等的各類多元身份的個體。
來吧!站出來讓更多人看見吧!一起Hug Difference, Hug World !

活動時間:即日起 ~ 2014/10/25 (六)
 

參加活動的朋友注意囉!!! 即日起至9/30前投稿,就有機會出現在2014第十二屆台灣同志遊行當天的活動中喲!
 

活動內容:
一、來想想,要表現出怎樣的差異呢?(文末有範本可以參考)

二、設計好大家的POSE,展現出各自的不同差異或化解對立(露不露臉都OK!)

三、秀出台灣同志遊行聯盟logo與活動標語「2014 Hug Difference, Hug World」(活動舉牌圖檔載點:PDF檔、照片檔),你可以……

  1. 印在紙上一起入鏡
  2. 下載到pad或手機上一起入鏡
  3. 想把logo與標語畫在身上、或人群排成logo,用最有創意的方式呈現logo。

總之,設法讓【Hug Difference, Hug World ! 】活動舉牌圖樣出現在你的照片中

四、寫下照片說明(參考概念如下),張貼至台灣同志遊行臉書【Hug Difference, Hug World ! 】活動專頁!

  1. 你與拍照的對象(或對象們)具有哪些不同之處
  2. 拍攝地點-讓大家知道選這個地方拍照的意義
  3. 想傳達的理念-你(或你們)想告訴大家甚麼…..

注意事項:

  1. 請注意版權問題(不小心入鏡的帥哥美女照片請自己保存喔)
  2. 為避免因臉書檢舉機制而造成活動進行的困擾,請幫忙留意照片的尺度
  3. 上傳照片前,請檢查是否備齊照片與說明,讓您的理念完整傳達唷!

【關於遊行,我想說…】陳韋臻:十年後,只有更狡猾的政治技術

作者: 陳韋臻 17 October 2012

這篇文章,寫在蘇建和案更三審再無罪定讞後。

20年的人權被禁錮,到底意味著什麼?生命的存續,遭黑暗的司法體制掌控,我們又如何看待個人與社會的關係?

「同志認同」在大多數的生活中,是種性身分,是性取向、性魅力、性實踐、性打造,但在更細微,卻慣常被媒體與主流社會掩蓋之處,「同志身份」應被認同為一種政治/性身分(政治性/身分),一種以性為觸媒的身分,敏感於各種結構環節中的政治問題。

我以蘇建和案作開頭,其實很糟。有人可能會說,拿人命跟同志人權比,到底是唯恐天下不亂?(雖然多數人都還記得葉永鋕)或者反廢死的人,可能嗤之以鼻:「都一樣該死。」但人權到底有什麼高下之分?生命權、自由權、財產權,並屬三大基本人權,蘇建和等三人的不公遭遇,清晰展示生命的受威脅、自由的被剝除;但我想說的是,同志人權,是社會結構以更細膩、細微的操作,多端並行、潛在威脅基本人權的題目。別忘了,在當今社會中,自由的程度,財產累積的條件,更多是取決於政府願意賞賜給誰什麼。我們從來都不是真正活在一個「只要個人努力,生活就順心」的社會。蔡康永可以投資藝術蒐藏,在媒體拋頭露面,但他並不因此享有在台灣與伴侶結成連理的權利,享受所有獻給小康家庭的優惠,或者領養一個小孩,望子女成龍鳳。

在這裡,如果我們把同志遊行視作台灣同運的重要一環,從早期同玩節以「認識同志」的介紹性和「同志認同」的群聚性質,中途併納了一些酷兒精神,加以社會性權相關議題,走到目前第十年(從2000年第一屆同玩節算來已經第12年),這屆台北同志大遊行以「多元成家」為題,併上從去年以來台灣諸多性/別相關團體開始討論、辯論「同志婚姻權」的政治、革命、需求、結構等層次,甚至伴侶盟的修法草案出爐,今年絕對是個性身分政治的歷史截點。

但從截點向後,台灣人權歷史到底會怎麼發展?對我來說,卻是個更加悲觀的問題。在今年同志遊行聯盟舉行的「我們結/解婚吧」論壇中,卡維波發言,性身份應當與其他範疇的弱勢議題結合,另一面,同志婚姻權,應當作為革命的一環,革社會性主流的命,也革婚姻自己的命。它從來就不只是一個終點,因此也不應是一個施捨,或如同性別平等法的作用,作為一個掩飾太平的虛假平等終點。我們的社會平等權操作,已經荒蕪又做作地抵達一個「隔離外勞卻誆稱維持動線」的地步,類似的操作,更加細緻化且狡猾地啃噬著某些表面極具政治正確的議題,性的、居住的、工作的、飲食的、生態的。事實上,我隱約的不安是:倘若今年同志遊行過後,台灣政府突然「大發慈悲」通過了同志婚姻合法,這對整個運動其實是某種面向的障礙,就像士林王家都更案的抗爭後,政府轉頭修改都更法,繼續向下,除了政府繼續漠視王家的處境之外,人民必要與更細膩、陷阱更多的法規玩不平等的遊戲,而玩遊戲的技術,則取決於也迴身更強化了階級的差異。

只是廢除死刑,無法處理冤獄問題、人民的恐懼與受害者家屬的委屈;同樣的,只給你結婚,並不會讓你的未來直直一片燦爛光明。關於未來十年,我們可以繼續努力的還很多。

【你/我眼中的遊行】殘酷兒-Vincent

作者: Vincent,  27 October 2012

前言

本文採訪同運健將殘酷兒Vincent,在許多場合都可以看到他活躍的身影,不論是坐著輪椅或是撐著拐杖,因為堅信「存在」的必要,他認為必須站出來讓大家看到殘障同志的存在,所以從2008年開始Vincent便以殘酷兒之名,號召殘障同志一起上街遊行,而他個人參與遊行的經歷更可以回溯到第一屆遊行呢!近年Vincent也擔任殘障遊行的總召,希望在同運中獲得的能量,能夠讓他幫助更多人被看見!

正文

我的自我認同其實是晚的,一直到29歲我才終於確認自己的同志身分。在那之前,我的生命中卡了很大一部分是在殘障部分,連殘障都過不去了,根本沒有心思去顧慮其他性別的部分,因為連生活都有問題,去學校讀書也很辛苦,當時根本沒有無障礙環境。我一直到29歲才真正接納我的殘障身份,把殘障、自卑等等放到一邊去,百毒不侵!

很巧的是,我也在那一年喜歡上我的男同事,一個很好的朋友,我終於確認自己是同志時,其實心裡很高興,我終於知道自己是誰了。我沒有經歷過害怕同志身分的這部分,因為跟我的殘障身分比起來,這是小巫見大巫,因為殘障這部分是我這輩子都解決不了的,不管我再怎麼樂觀,也都克服不了身體上的不便,我知道要在我躺在地上、埋在土裡時,才能跟我的殘障身分說再見。

我剛出道時,對同志的術語,例如1號0號也沒有很了解,在民國84、85年時,我開始在電台做同志單元,還跑去那時剛開的誠品翻性別書籍!但我也因為廣播而進入同志運動,從2003年第一屆遊行我就開始走了,那時純粹是做節目跟著走來採訪,但第二年開始就有幾次參加籌備,幾乎每年遊行都參加。第一屆遊行的路線短短的,不過讓我印像深刻,第一次看到那麼多同志,有些人扮裝,但我覺得好像回家的感覺,而且家的天空好大,是很舒服的感覺。

做「真情酷兒」廣播節目時開始組隊,我都會拉沒出櫃的朋友來一起走,那是很有成就感的,因為明年不用我說他們跑得比誰都快!不管圈內人視遊行為運動還是嘉年華,對我都ok,運動有其必要,關乎權益,須要透過立法等方面來爭取,但要求力量要夠大才能促成改變;而嘉年華其實是個保護色,對很多沒有出櫃的人,來參與遊行讓他很快樂自在,這效益是可以發酵到很大、改變很多人的!呼一天口號,可能改變不了什麼,但對族群來說效益很大,因為去過一次還會主動想來,遊行使他自在,即使一年只有一天,久了他會覺得,為什麼我一年只可以自在一天,不能一個月?那效益就出現了!這十年來遊行起的是潛移默化的效益,當你聽久看久,會覺得我也可以試著走出那一步,只要有人帶他一次,絕對會上癮,我沒有遇過拒絕再遊行的。(笑)

有些人覺得遊行好運動,期待遊行像嘉年華,我認為那就組一隊來參加阿!運動的走出來了、殘障的走出來了,那要嘉年華的也走出來吧,我一直重視「存在」,你覺得別人做的不能代表你,你就出來代表你自己,跟你觀念相同的人就會聚集,有很多想要嘉年華的人遊行就會改變了。我可以打賭,十年後遊行絕對變成嘉年華了,不管是我自己的想像或根據外國經驗,但我認為同運應該要有兩個路線,一個生活的、一個運動的,不希望是全然嘉年華或運動。嘉年華更能讓不認同同志的人走出來,可以感染社會,所以我從來不否定嘉年華,但是運動還是需要存在,因為畢竟要回到政治層面爭取權利。我期待

在嘉年華之餘,保留運動精神,但嘉年華勢不可檔,經費就是現實的考量,要維持運動一定要有經費支撐,這就是現實,相信我們一定可以想出兼顧兩者的方法。

而歷屆遊行主題,我印象深刻的是「彩虹有夠力」,每次穿那件衣服都覺得全身都很有力量!其實走到一段,人的能量會越來越少,熱線晚會和同志遊行這兩個活動,除非有事我都會去參加,我是去吸收能量的,那種氛圍是很棒的,每年我都用這時候好好加油,補齊運動能量往下走。尤其是同運的人,越老越要參加!因為能量會一直耗損,像是熱線一直在付出就會很累,如果沒有一些感動久了會累,像是我知道很多以前參與運動的人,久了就沒有再繼續了,疲乏了休息一下還可以往下走,有些人則是完全不碰了,我一直在想為什麼?是不是已經沒辦法去吸收那些能量往前走了呢?

在同志圈參與一些運動的時候,我有想到我應該要回過頭去一下,回去找自己的殘障夥伴,沒想到一回頭就促成了殘障遊行,2010年時第一屆,去年是第二屆,這是個意外的效果;另一是成立了殘酷兒這個團體,其實從2008年我就開始嘗試用殘酷兒這個名詞,希望讓其他人看見,同志裡面有水男孩,也有非常殘缺的殘酷兒。我一直相信「存在」這個理念,當你不敢走出來時,你在群體中一定是被忽略或忽視的,有些人可能是有心、可能是無心,當他沒有看到你的時候,你如何要求別人肯定你或幫助你?因為你自己都不願意走出來。

所以我才會想要成立殘酷兒社團,這個糾結了我殘障和同志身分許多的東西,如果我不做殘障運動,社會可能覺得政府已經給殘障者很多了,其實並不然,很多東西完全都是不合適、無法使用的,一些福利補助也是齊頭式,甚至我身邊有些人因為身體的關係,從小到大都沒辦法進學校念書,這是殘障的部分。回到同志,如果殘酷兒不在同志團體出現,大家會以為沒有殘障同志,問題是絕對有,至少就我在這裡,我應該要站出來、不該缺席,要站出來才會有人看到,站出來的感覺其實不好受,我也羨慕水男孩的身體,我知道我不可能達到,但我也知道我不能退下。

hi_INहिन्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