साइन इन करें
शामिल हो
新聞
एलजीबीटीक्यू+
लेस्बियन
समलैंगिक
उभयलिंगी
ट्रांसजेंडर
अलैंगिक
ताइवान सिक्स-कलर रेनबो डिक्लेरेशन
पिछले परेड का विषय
ताइवान गे परेड 2003 ~ 2010 की थीम और भावना
ताइवान गे परेड 2011 थीम और स्पिरिट
ताइवान समलैंगिक परेड 2012 की थीम और भावना
ताइवान समलैंगिक परेड 2013 की थीम और भावना
ताइवान गे परेड 2014 थीम और स्पिरिट
ताइवान समलैंगिक परेड 2015 की थीम और भावना
ताइवान समलैंगिक परेड 2016 की थीम और भावना
ताइवान गे परेड 2017 की थीम और भावना
ताइवान गे परेड 2018 की थीम और भावना
ताइवान गे परेड 2019 की थीम और भावना
ताइवान गे परेड 2020 की थीम और स्पिरिट
ताइवान गे परेड 2021 थीम और स्पिरिट
ताइवान गे परेड 2022 थीम और स्पिरिट
हिन्दी
简体中文
English
Français
Español
Nederlands
Italiano
Deutsch
Русский
日本語
한국어
العربية
ไทย
Bahasa Melayu
Tiếng Việt
Bahasa Indonesia
साइन इन करें
स्वागत हे!
अपने खाते में प्रवेश करें
आपका यूजरनेम
आपका पासवर्ड
अपना पासवर्ड भूल गए?
खाता बनाएं
隱私權政策
साइन अप करें
स्वागत हे!
अकाउंट के लिए रजिस्टर करें
आपका ईमेल
आपका यूजरनेम
एक पासवर्ड आपको ईमेल कर दिया जाएगा।
隱私權政策
पासवर्ड की दोबारा प्राप्ति
अपना पासवर्ड रिकवर करें
आपका ईमेल
खोजें
लेस्बियन
報告顯示中國同性戀者遭受強制電擊與服藥的「轉化治療」 – BBC News 中文
लेस्बियन
2024-05-21
0
中國強制性同性戀轉化治療的現狀與個案探討 在當今社會,同性戀者的權益和接受度在全球範圍內逐漸提高,但仍有許多國家和地區存在著對同性戀者的偏見和歧視。中國,作為一個人口眾多且文化傳統深厚的國家,對於同性戀議題的處理也顯得複雜多樣。2017年11月16日,一則關於中國同性戀者面對的挑戰和壓力的報導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 報導中提到,中國曾有支持同志的團體到提供轉化治療的診所門外抗議,反對這種旨在改變同性戀者性向的所謂「治療」。非政府組織人權監察發表了一份關於中國強制性「同性戀轉化治療」的報告,該報告罕有地訪問了一些曾接受「治療」的人士,他們提供了有力的親身證言,揭露了這種治療的殘酷現實。 世界精神醫學會早已將「同性戀轉化治療」定義為違反道德、缺乏科學根據且具有傷害性的行為。然而,在中國,這種治療不僅存在了相當長的時間,而且在某些地方仍在進行。報告詳細探討了17宗個案,這些人從2009年到2017年間接受了包括強制服用藥物、接受電擊療法、以及遭受言語及精神虐待等「治療」。 這些所謂的「治療」不僅對受害者造成了深遠的心理和身體傷害,而且還是一門有利可圖的生意。醫生和診所可以通過治療同性戀者來收取高額費用,這種做法顯然違背了人道和專業倫理。 報導中還提到了家庭壓力的問題。許多被迫接受轉化治療的個案都是在對家長「出櫃」後發生的,這些家長對自己孩子的性向感到「可恥」,從而施壓讓他們接受治療。這種來自家庭的壓力,加上社會的偏見,使得許多同性戀者處於極度困難的境地。 儘管中國社會對「同志」議題的意識有所提高,並且在大城市中可以看到一些活躍的同性戀活動,但倡議團體指出,仍有數以百萬計的中國同性戀者因家庭壓力選擇不出櫃,甚至選擇與異性結婚,隱藏自己的真實性向。 這份報導不僅揭露了中國同性戀者面臨的挑戰,也呼籲社會各界關注和支持同性戀者的權益,反對任何形式的歧視和虐待。只有通過理解、接納和尊重,我們才能共同創造一個更加包容和平等的社會。
美國女同性戀夫婦求子,選擇親哥哥捐精引發倫理討論 – 中國日報網
लेस्बियन
2024-04-23
0
"探討同性戀家庭中的倫理、愛與生育之旅" 對於許多人來說,家庭的概念是傳統而固定的:一男一女結合,生育並撫養孩子。然而,隨著社會的進步和對於性別認同與性傾向的認識加深,「家庭」的定義也在逐漸擴展,包含了各種形式的愛與組合。同性戀家庭,作為這個多元家庭中的一員,其內部的關係與挑戰往往被外界忽視或誤解。今天,我們將探討一個特殊的同性戀家庭故事,這不僅是對傳統家庭觀念的挑戰,也是對愛的極致詮釋。 故事的主角是一對女同性戀夫婦,她們渴望擁有自己的孩子,這是她們愛的結晶。然而,由於生理限制,她們無法像異性戀夫婦那樣自然生育。於是,她們決定尋求科技的幫助,並且想到了一個特別的方法:請求其中一方的親生哥哥捐精。 這個決定無疑是充滿爭議的。首先,它打破了傳統的血緣關係認知,孩子的生物學上的父親同時也是其舅舅。這種關係在傳統倫理中是難以被接受的。其次,這個選擇也讓家庭成員之間的關係變得更加複雜。對於捐精的哥哥來說,他不僅要面對自己的生活變化,還要面對外界的眼光和壓力。而對於這對夫婦來說,她們不僅要承擔生育的風險和經濟壓力,還要面對家庭內外的各種質疑和不理解。 然而,愛是這個故事的核心。這對夫婦的愛讓她們勇敢地面對所有的挑戰,她們的家人也在這個過程中展現出了對愛的支持和理解。哥哥最終同意捐精,不僅是因為對妹妹的愛,也是對家庭的支持。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家庭不僅是血緣的聯繫,更是愛和支持的聯繫。 這個故事也引發了我們對於家庭、愛和倫理的深思。在當今多元化的社會中,家庭的形式在不斷變化,愛的表達也更加多樣。我們應該如何看待這些變化?我們又應該如何定義家庭和愛?這些問題值得我們每個人去思考。 在這個特殊的同性戀家庭故事中,我們看到了愛的力量,也看到了家庭成員間無條件的支持和理解。這是對傳統家庭觀念的一次挑戰,也是對愛的一次深刻詮釋。讓我們用更開放的心態去接納和理解這個多元化的世界,因為在愛面前,沒有什麼是不可能的。
一位女性同性戀者的人生故事 – SWI swissinfo.ch
लेस्बियन
2024-04-13
0
Livia Tresch:從黑暗童年到蘇黎世同性戀圈的見證者 在二十世紀的六、七十年代,莉維亞·特雷施(Livia Tresch)在瑞士蘇黎世的同性戀圈子中找到了自我。作為一名私生女、寄養兒童和女同性戀,她的童年充滿了黑暗。然而,正是在這個被視為平行世界的社群中,她找到了屬於自己的一席之地,並成為了當時這個社群的見證者。 !(https://www.swissinfo.ch/content/wp-content/uploads/sites/13/2023/09/f298fba9a146b3c2e8d1e9fa07780908-liva-tresch---klaus-petrus-4866-data.jpg) *莉維亞在她蘇黎世的家中。攝影:克勞斯彼得* 莉維亞的故事是一段艱難旅程的縮影。她的成長過程中充滿了挑戰:從被送養、遭受虐待,到對自己性取向的掙扎和接受。在那個年代,同性戀在社會上是不被接受的,被視為「臭豬、骯髒、變態和有病」。莉維亞甚至曾經尋求心理治療,希望能變得「正常」。但最終,她學會了接受自己的真實身份。 莉維亞的轉折點來自於她首次踏入蘇黎世的同性戀俱樂部「藍色天空」。在那裡,她發現了一個完全不同的世界,一個充滿了理解和接納的社群。她驚訝於那些男性同性戀者的禮貌和體面,這與她對男性的既定印象截然不同。這個經歷對她來說是一次啟示,讓她意識到自己並不孤單。 !(https://www.swissinfo.ch/content/wp-content/uploads/sites/13/2023/09/58ea037ecd22e44ec9985677d6e20f9a-liva_tresch_insert-data.jpg) *喧鬧的氣氛、華麗的服飾、香菸和酒精:蘇黎世Barfüsser酒吧,1963年。攝影:Liva Tresch/Sozialarchiv.ch* 莉維亞的故事不僅是關於同性戀社群的生活,也是關於個人尋找自我認同的旅程。她的經歷反映了當時社會對於性少數群體的偏見和歧視,以及這些群體如何在壓迫中尋找力量和團結。莉維亞通過攝影記錄了這個社群的生活,她的作品成為了珍貴的歷史檔案,為後人提供了一個窺視過去的窗口。 莉維亞的故事告訴我們,即使在最黑暗的時刻,也能找到光明和希望。她的生活證明了接受自己、愛自己的重要性,以及在困難中尋找和創造屬於自己的空間的勇氣。莉維亞·特雷施的故事是一個關於生存、愛和接納的故事,是對所有人,特別是性少數群體成員的鼓舞和啟發。
香港LGBT權益案例:入境處事件凸顯平權進展的關鍵時刻 – BBC News 中文
लेस्बियन
2024-03-20
0
香港同志夫夫爭取平權案件:或改寫歷史的公務員與機師之戰 在香港,一對同性伴侶的愛情故事正在改寫歷史。2018年8月2日,BBC中文網報導了香港公務員梁鎮罡和英國籍機師史葛的故事,這對夫夫因為爭取平等權利而走到了同志運動的前線。 梁鎮罡與史葛於2014年在新西蘭註冊結婚,但回到香港後,他們發現自己無法享有異性戀夫妻所擁有的配偶福利,包括稅務優惠等。這對他們來說,雖然這些福利在經濟上不算重要,但他們認為自己有能力也有家人的支持,應該站出來為同志社群爭取應有的權利。 於是,他們在2015年向法院提出司法覆核,要求政府給予他們平等待遇。初審時他們勝訴,但政府隨後上訴成功。2018年,他們決定向終審法院提出上訴,這個案件將由香港終審法院作出最終裁決。 這場訴訟不僅是對他們個人權益的爭取,也可能影響到日後香港同志伴侶能否爭取到與異性戀者同等的權益,甚至成為同性婚姻相關案件的參考案例。這對夫夫的故事,無疑成為了香港同志運動歷史上的一個重要篇章。 梁鎮罡與史葛的故事,也是一個關於愛、勇氣和堅持的故事。他們的案件引起了廣泛的關注,不僅是因為他們為同志社群爭取權利的勇氣,也因為他們的愛情故事觸動了許多人的心。 在香港這個多元但保守的社會中,梁鎮罡與史葛的故事提醒我們,愛情不應受到性別的限制,每個人都應享有平等的權利和尊嚴。他們的鬥爭,不僅是為了自己,也是為了所有渴望被平等對待的人。 隨著社會的進步,我們期待香港能夠成為一個更加包容和平等的地方,讓每個人都能自由地愛和被愛,不受歧視和偏見的束縛。梁鎮罡與史葛的故事,將永遠是這場爭取平等和尊嚴鬥爭中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女同性戀農民面臨的是雙重歧視」- SWI swissinfo.ch
लेस्बियन
2024-03-13
0
瑞士農業領域對性少數群體的挑戰:需要改變的時刻 在瑞士的農業領域,性少數群體的處境仍然充滿挑戰。儘管瑞士在保障性少數群體權利方面取得了進展,但對於那些身處農業領域的女性同性戀者或變性人來說,他們的生活和工作環境依然艱難。Prisca Pfammatter的研究揭示了這一點,她的研究不僅在荷蘭獲得了獎項,更重要的是,它向我們展示了瑞士農業領域亟需改變的現實。 !(https://www.swissinfo.ch/content/wp-content/uploads/sites/13/2022/03/9cb2b516c800ad6cda14397f3d69e58a-465612206_highres-data.jpg) © Keystone / 克里斯蒂安·博伊特勒 Prisca Pfammatter的研究指出,雖然在美國和魁北克等地已經開始出現LGBTIQ農民協會,但在瑞士,同性戀者或變性人在農業領域中仍然是難以被接受的身份。這些農民往往選擇隱藏自己的性取向或性別認同,因為他們擔心無法得到他人的認可。 在進行研究的過程中,Pfammatter訪問了四位女同性戀或變性者,並參觀了她們的農場。她發現,女同性戀農民不僅因為性別而受到歧視,還因為性取向而面臨更多困難。這些困難不僅來自於工作環境,更多的是來自於社會的偏見和歧視。 !(https://www.swissinfo.ch/content/wp-content/uploads/sites/13/2022/03/b72a5d279f924bf0999a2447dfc1c161-pass-data.png) LDD Pfammatter認為,為了讓農業領域更具包容性,需要改革培訓系統。她指出,瑞士的農業培訓系統分成兩條完全不同的軌道,一條是專門為女性設計的,另一條則主要是男性參加。這種分工促成了一種明確且傳統的性別角色分配,限制了女性在農業領域的發展。 為了打破這種傳統的性別角色分配,Pfammatter建議將這兩種培訓融合在一起,創造更多的平等機會。她認為,人們從事的工作應該基於他們的興趣、技能或時間安排,而不是性別。 在瑞士農業領域中,性少數群體的處境仍然充滿挑戰。但通過像Prisca Pfammatter這樣的研究和努力,我們可以期待未來會有更多的改變,讓農業領域成為一個更加包容和多元的工作環境。
ट्रांसजेंडर
揭秘!安娜·薩瓦伊性向大揭秘,她的真實身份竟然是…?性與性別的深度探索!
ट्रांसजेंडर
2024-03-02
0
安娜·薩瓦伊:紐西蘭出生的多才多藝女星,探索她的性取向與性別認同 安娜·薩瓦伊:跨越界限的娛樂之星 在當今多元化和包容性日益成為全球焦點的時代,安娜·薩瓦伊的故事無疑是一股清新之風。這位出生於紐西蘭的日本女演員、歌手和舞者,以其多才多藝和迷人的性格,在娛樂界佔有一席之地。從《忍者刺客》到《F9》,再到《彈珠機》和《幕府將軍》,安娜的演藝生涯證明了她的多面才華和對藝術的熱愛。 安娜的早年生活充滿了音樂和藝術的氛圍,她的母親是鋼琴老師和歌劇演員,而父親則在電子公司工作。這樣的家庭背景為她日後的藝術之路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從小學習彈鋼琴和唱歌,到參加各種舞台製作和比賽,安娜的藝術之路從未停歇。 在搬到日本橫濱後,安娜的娛樂事業進入了新的階段。她加入了娛樂公司Avex,成為練習生,並在電視作品《安妮》中首次亮相。她的好萊塢之旅也從電影《忍者刺客》開始,她在其中飾演了一名年輕忍者,展現了她的演技和武術技巧。 除了演戲,安娜還是日本女子組合Faky的前成員。該組合以其雙語歌曲而聞名,歌曲融合了流行和R&B流派,並解決了女權主義、LGBTQ+權利和心理健康等社會問題。安娜用日語和英語演唱,展示了她的聲樂和舞蹈技巧。 關於安娜的性傾向和性別認同,有許多猜測和謠言。然而,根據最新報導和消息來源,安娜不是同性戀也不是跨性別者。她是異性戀,並且是順性別者,意味著她認同她出生時被指定的性別。安娜對自己的性取向和性別感到舒服和自信,並且過去曾與男性有過一些關係和約會經歷。 安娜在先前的訪談中也曾表示,她非常注重隱私和保守,不喜歡分享太多關於自己或家人的資訊。她更喜歡讓她的粉絲和追隨者了解她的專業項目和成就,而不是她的個人事務。 安娜·薩瓦伊是娛樂界最有才華和最有前途的女演員之一。她的故事不僅是關於她的藝術成就,更是關於她如何在多元化和包容性日益成為全球焦點的時代中,保持自信和真實的故事。安娜是許多人的榜樣和靈感來源,尤其是那些渴望追隨她腳步的年輕女性。无论她的性取向或性別如何,她都充满自信和光芒四射,不会让任何人或任何事阻止她实现自己的梦想。
【專訪】吳家霖談跨性別認同:為何性別中立的洗手間和更衣室對我很重要? | Radio-Canada.ca
ट्रांसजेंडर
2024-02-29
0
推動性別中立公共設施:吳家霖的故事與挑戰 在多元與包容的時代浪潮下,性別議題逐漸成為公共討論的焦點。吳家霖,一位非二元性別者,近年來在加拿大溫哥華積極推動性別多元與包容性的公共空間設計,特別是公共洗手間和更衣室的設計。他的故事,不僅是對自我認同的探索,更是對社會進步的貢獻。 早在2013年,吳家霖就開始協助溫哥華市政府等機構,聽取華裔社群以及LGBTQ社群的意見,為設計能包容所有性別的公共洗手間、更衣室提出建議。他的工作不僅是一份職業,更是他對社會正義和平等的追求。 吳家霖在大學畢業後進入公共服務領域,目前任職於非營利機構。他的經歷和努力,為性別多元和包容性的社會設計提供了實際的參考和啟示。他向加廣中文的記者講述了自己的經歷,分享了作為一位非二元性別者的生活經驗和感受。 吳家霖表示,自己是非二元性別者,身體的性特徵完全是女性,但自我性別認定是男性。他的性別指涉是they/them,這反映了他對於性別認同的理解和尊重。他的故事,讓我們看到了性別多元背後的人性光輝和勇氣。 他的童年經歷特別引人注目。吳家霖回憶說,從三四歲開始就知道自己不喜歡女孩打扮,討厭穿裙子。這段經歷,不僅展現了他對自我認同的早期探索,也反映了社會對性別角色的刻板期待如何影響個體的成長。 吳家霖堅信,考慮到所有人的設計才能讓所有人受益。這一理念指引著他的工作和倡議。他提到,許多人很早就體驗到了,最好的設計是考慮到每個人需求的設計。無論是溫哥華的公園局性別多元包容委員會,還是列治文市新建的社區中心游泳館,都體現了性別中立設計的重要性和實用性。 然而,在推動性別中立公共設施的過程中,吳家霖也遇到了挑戰。在華裔社區,性別中立、不分性別洗手間一直是非常有爭議的話題。華裔資深時事評論家姚永安(Gabriel Yiu)指出,當社會接受性小眾之後,性別中立廁所是理所當然的發展。這反映了社會對於性別多元和包容性的逐步認識和接受。 吳家霖是少數的華裔社群LGBTQ人士站在公眾面前,持續發聲,呼籲建立性別中立洗手間等公共設施。他的勇氣和堅持,不僅為性別多元社群發聲,也為社會的進步和包容性做出了貢獻。他希望,通過教育和倡議,能夠逐漸把包容性變成公眾常識,讓每個人都能在多元和包容的社會中找到屬於自己的位置。
华裔移民在学校受到误导,子女遭遇变性之困境| 文化革命| 操控思想| 虚假信息
ट्रांसजेंडर
2024-02-28
0
家庭被分裂:女兒自認跨性別,醫生母親的心痛经历【真实故事】 身为医生,雅兰告诉女儿,人体的性别是由基因决定的,做手术是改变不了的。 「出生在错误的身体」是一个极大的谎言。图为2023年1月21日,加州圣地亚哥县郊区一个反对跨性别的集会。 【大纪元2023年08月11日讯】(大纪元驻旧金山记者薛明珠采访、专题部记者易凡联合报道)华裔移民雅兰的女儿认为自己是男性,学校不让她告诉父母,并长期为她隐瞒。雅兰无论如何也想不到,这样的事情竟然会降临到自己的家庭。雅兰近日接受大纪元采访,讲述了她所经历的切肤之痛。 雅兰是一名医生,早年与先生从中国移民至美国。夫妻俩都是基督徒,住在美国中部,育有三个孩子──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 小女儿美惠2004年在美国出生,今年19岁。在雅兰心中,美惠是个非常优秀的孩子,「她的数学课进度比别的孩子快两年左右,她非常努力、自律、善良,是非常好的一个孩子。我们从来不担心她会出什么问题。」 但是,美惠在她即将满18岁的时候突然告诉父母,自己是跨性别者,满18岁后就要变性。雅兰和先生当时就懵了,「真是晴天霹雳啊!」他们一直都不知道女儿自认是跨性别者。 后来美惠告诉父母,她在12、13岁进入青春期的时候,身体发生一些变化,她觉得不舒服。那时刚好学校老师讲了变性、LGBT(女同性恋、男同性恋者、双性恋者与跨性别者的英文首字母缩写)之类的事情。美惠当时就有疑问,是不是自己也存在这个问题。 雅兰发现,美惠上高中后不怎么跟父母说话了。可是夫妻俩没有太往心里去,他们以为是孩子进入青春期,与父母有距离。雅兰直到后来才明白:美惠把自认是跨性别者的事情告诉学校的老师,老师对她说,不要告诉父母,「你父母是基督徒,你要是告诉父母的话,他们会不要你的,那时你怎么办?」「你不告诉他们,我们替你保密。」 美惠16岁时在学校公开承认自己是男性,把名字都改了,学校的老师和同学都叫她新的名字。美惠原本以为,出柜(LGBT人士将公开自己的性别认同行为称为「出柜」)以后压力释放了,心情就好了。可是她的心情并没有变好,反而变得差。 雅兰夫妇仍不知情,但他们发现,美惠开始出现严重的失眠,情绪不稳等现象,有时甚至用刀割自己。其实美惠是因为变性的事情内心在挣扎,她不敢与父母正常沟通。雅兰说,“因为所有的人都告诉她,不要告诉我们。” 雅兰觉察到女儿的状况后,开始想办法和她沟通,但并没有弄清楚女儿究竟发生了什么事。雅兰每次打电话给学校,问辅导员孩子的表现怎么样,有没有观察到什么问题,学校的老师都说,“没事没事,她非常好。” 美惠的大哥、大嫂、二哥,很早就知道美惠的事情,可是他们都被学校洗脑,都告诫美惠不要跟父母说这事。美惠的儿科医师不但替她隐瞒,还主动打电话给跨性别门诊替美惠预约。 「美惠在学校连名字都改了,老师都知道美惠的状况,周围的同学也都知道,可能他们的家长也都知道,社区也知道。」雅兰说,「只有我和我先生不知道。」 雅兰表示,“学校那些老师太可怕了,就是他们把我的孩子给害成这样子的,让孩子跟父母对立。” 知情时已太晚 在被蒙蔽了几年后,到了美惠上高中最后一年,雅兰才第一次知道美惠的真实情况。 2021年10月,美惠上高中4年级(12年级),还有半年多就要毕业了。开学的第一个月学校要开家长会,美惠担心母亲到学校时老师会不小心说漏嘴,才告诉父母她是跨性别者,并说出她的男性名字。 尽管雅兰和先生非常震惊,但他们努力控制情绪。他们问美惠有什么打算?美惠说,她18岁后就要去变性。那时只剩2个月她就满18岁了,依照美国的法律,18岁就是成年人了,可以自主一切了。雅兰和先生彻底懵了。 身为医生,雅兰告诉女儿,人体的性别是由基因决定的,做手术是改变不了的,用什么办法都不能改变的。这种所谓的跨性别护理,对健康的人体危害很大。医生的职责应该是救人,但是现在的医生用药物、手术残害青少年健康的身体,这绝对是不道德的行为,是不对的事情。 但美惠根本听不进去,她认为自己出生在错误的身体里。雅兰表示,她的身体从小到大都很健康,没有任何问题,是她的思想出了问题。美惠就说,“我的思想就是这样,所以我要改变我的身体。” 雅兰没有办法说服女儿。 “我们是从中国大陆来的,经历过很多,可是这样的事情发生在我们家,是万万没想到的。” “感觉在跟全世界对抗” 为了帮助女儿免于变性,雅兰到处寻求帮助,可是发现难上加难。 「所有的人都使劲推动她变性,都支持她变性。」雅兰说,「我们到处寻找帮助,教堂、周围的朋友,却找不到任何帮助。没有人帮我们,所有人都支持变性,周围一起长大的孩子的家长全都不发声。」有一个家长甚至来跟他们说,孩子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嘛,孩子高兴就行了,你应该支持她。 雅兰和先生费尽心力,想找个正直的心理咨询师给女儿做咨询,看看女儿是不是有什么心理疾病,可是找了好几个都不行。雅兰表示,美国的心理学会、美国的儿科学会、美国的医学会等机构,全都支持、肯定变性。 「所有的医学会都是这样的,只要你说你有性别焦虑,这些机构都肯定你的性别认同,一个劲地推动你,迫使你吃药、做手术变性。」 雅兰表示,不但医学界和教育界被渗透、禁言,甚至整个社会在变性这个问题上都被控制了,连教会也不例外。现在很多教会的门口都挂着彩虹旗(象征LGBT族群的旗帜)。雅兰曾想寻求教会帮助,可是家附近的几个教会,没人敢讲这个事情,连牧师都沉默不语。 「我和我先生的感觉就是,我们在跟全世界对抗,一点力量都没有。四面八方都是压力,所有的人都是和你对着干的。我们很绝望。」 「我们只能自己在黑暗中,没有人可以讲。」雅兰说,「当时再2个月孩子就满18岁了,可是我什么都做不了,没有办法。所有的人都在推动她(变性),她都长那么大了,我也不能强制她了。我们真的是一点办法都没有,只能求上帝了。」 美惠向父母坦白后,精神状况更恶化,晚上失眠得更严重,以致许多天不能上学。因为缺课太多了,美惠差点不能毕业。 2022年5月,美惠高中毕业后就离家出走了。 雅兰和先生曾经以家庭为荣耀。 「我和我先生最骄傲的就是我们的家,我们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这个家。我们真的爱我们的孩子,真的是尽我们最大的能力,给孩子最好的环境。」雅兰说,“可是我们家被这件事情彻底分裂了。” 「美国正在经历『文革』」 雅兰痛惜地说,即使美惠受到严重的精神困扰,直到高中3年级,她各门功课都很优秀,科科都是A。这么优秀的孩子,却被迫害到这种地步──没有办法休息、睡不了觉,想自残、自杀,最后差点不能毕业,而家长却没有办法了解她,为什么会这样? 雅兰和先生在中国经历过“文化大革命”,她认为,美国现在发生的这些事情,与中国当年的文革非常相似。 「这些孩子就像当年的红卫兵,要消灭传统文化,要打破家庭,跟父母决裂,几乎跟文化大革命是一样的。」 「LGBT变成了孩子们一种所谓的信仰,就像共产主义一样,表面上好像是追求平等、宽容、进步,实际上是要大家都变成LGBT。」雅兰说。 雅兰认为,变性运动背后有一股势力,企图通过推动变性来获得权力,用来控制所有的这些人。这个势力破坏了社会最重要的基础──家庭、伦理道德。就像中共的文化大革命,所谓“破旧、立四新”,把传统观念、家庭、秩序全部打破。现在美国正在发生这些事情。 「谁不知道性别就是男女?」雅兰说,「现在让所有的人都承认性别不止是男女,还有好几十种,这本身就是洗脑、政治运动,让所有的人都撒谎。很可怕的,跟共产党一模一样。」 「我和我先生的感觉就是,我们在跟全世界对抗,一点力量都没有。四面八方都是压力,所有的人都是和你对着干的。我们很绝望。」 「将来要遭报应的,所有的人都要为此付出极其惨痛的代价。」 美惠向父母坦白后,精神状况更恶化,晚上失眠得更严重,以致许多天不能上学。因为缺课太多了,美惠差点不能毕业。雅兰和先生曾经以家庭为荣耀。 「我和我先生最骄傲的就是我们的家,我们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这个家。我们真的爱我们的孩子,真的是尽我们最大的能力,给孩子最好的环境。」雅兰说,“可是我们家被这件事情彻底分裂了。” 「美国正在经历『文革』」 雅兰痛惜地说,即使美惠受到严重的精神困扰,直到高中3年级,她各门功课都很优秀,科科都是A。这么优秀的孩子,却被迫害到这种地步──没有办法休息、睡不了觉,想自残、自杀,最后差点不能毕业,而家长却没有办法了解她,为什么会这样? 雅兰和先生在中国经历过“文化大革命”,她认为,美国现在发生的这些事情,与中国当年的文革非常相似。...
加州新法引发争议:家长拒绝孩子跨性别将失去监护权(上)| 性别教育| 性别转换
ट्रांसजेंडर
2024-02-28
0
加州性别教育引发争议:父母或将失去孩子?【内幕揭秘】 加州的性別教育是從學校開始的,孩子們從很小就被灌輸「跨性別」的概念。這種教育方式引起了廣泛的爭議和關注。最近在加州眾議院通過的AB957法案更是引起了極大的爭議,該法案規定如果父母不同意孩子選擇跨性別,將失去監護權和探視權。 根據《加州內幕》節目的報導,加州的性別教育從學校開始,孩子們從小就被灌輸跨性別的概念。如果孩子選擇跨性別,學校會以「為孩子提供安全的生活空間」為由對家長保密,這使得父母對孩子的教育和生活狀況一無所知。 在一個名為《性別轉換:不為人知的現實》的原創紀錄片中,記錄了一位母親的女兒在變性後輕生的悲劇,以及其他少年在變性後的悔恨。這些真實的故事讓人深思,引發了對於加州性別教育的質疑和反思。 一位母親艾琳在節目中分享了自己的經歷,她的女兒在公校接觸到跨性別意識,並最終自稱為跨性別者。艾琳表示,孩子們從小就被灌輸「多性別」的概念,學校教育內容中融入了跨性別主義,這導致孩子們性別困惑,而父母卻對此一無所知。 另一位母親馬丁內斯則分享了自己女兒的悲劇,女兒在接受跨性別教育後做出了變性決定,最終導致自殺。這樣的故事讓人深感心痛,也讓人反思當前的性別教育方式是否合適。 加州的性別教育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和爭議,人們紛紛對這種教育方式提出質疑和反對。父母們應該更加關注孩子的教育和成長,並積極參與孩子的教育過程,以確保他們得到正確的性別教育和引導。 加州的性別教育問題不僅是一個教育問題,更是一個社會問題。我們應該共同努力,為孩子們提供一個健康、正確的成長環境,讓他們擁有健康的性別觀念和身份認同。希望未來能夠有更好的性別教育方式,讓每個孩子都能健康成長。
पिछले परेड का विषय
ताइवान गे परेड 2003 ~ 2010 की थीम और भावना
पिछले परेड का विषय
2023-02-26
0
台灣同志遊行歷史,以及2003~2010同志遊行主題
ताइवान गे परेड 2020 की थीम और स्पिरिट
पिछले परेड का विषय
2023-02-26
0
何謂「成人之美」?原意是指成全別人的好事,而我們將其引申為「理解並尊重他人的認同」。
ताइवान गे परेड 2019 की थीम और भावना
पिछले परेड का विषय
2023-02-26
0
今年是台灣的同婚元年,同志遊行聯盟呼籲關心同志社群的好朋友,舉凡老年長照、愛滋去污名、性平教育、職場平等、婚姻平權、障礙平權、性工作合法化、原住民與新住民、轉型正義等相關社群
ताइवान गे परेड 2018 की थीम और भावना
पिछले परेड का विषय
2023-02-26
0
本屆2018年底的反同公投卻已虎視眈眈,正準備將同志教育排除於性平教育之外,遊行聯盟呼籲召親朋好友一起參與公投
ताइवान गे परेड 2017 की थीम और भावना
पिछले परेड का विषय
2023-02-26
0
台灣同志遊行已邁入第十五年,去年談到無所不在的假友善,本屆要談假友善的性平教育;每個人都有性別平等上多認識的空間,而青少年才是校園性平教育的主體,讓主體認識自己的慾望,了解社會上真實存在的各種性關係,讓青少年開始學習以自己為主的性別平等教育
उभयलिंगी
卓越的伯恩斯坦傳記片對待雙性戀議題的深刻探討
उभयलिंगी
2024-05-29
0
《大師》:凱莉·穆里根和布萊德利·庫珀在這部關於倫納德·伯恩斯坦的電影中大放異彩 如果你不小心,你就會成為一個孤獨的老女王,凱莉·穆里根憤怒地對布萊德利·庫珀說道,然後一隻巨大的充氣史努比從窗前經過。梅西百貨感恩節大遊行不等人! 這只是一個古怪的、讓人大笑的時刻,關於美國標誌性指揮家兼作曲家倫納德·伯恩斯坦的故事,顛覆了無聊的傳記片陳詞濫調。事實證明,一場遊行為男人和長期受苦的妻子之間激烈的爭吵提供了一個合適的背景,在這場爭吵中,她不僅大發雷霆,還阻止了她丈夫一生的玻璃櫃異性戀遊行。 「遊行」這個詞也可以用來形容庫柏繪製的高地營地漫畫。認為利伯拉斯的喧囂滿足了…的有毒需求。莉迪亞·塔爾?這是一場表演,一場表演的,因此有理有據地誇張,並且因此更有趣。雖然大多數演員都謹慎行事,只扮演自己的不同版本,但庫柏尼克卻堅持不懈,敢於與眾不同。 話雖如此,這個角色的外觀絕對是怪異的需要削減。事實上,任何一部演員年齡大幅老化的電影都是如履薄冰,這也不例外。最終,伯恩斯坦變成了髮型過度的巴里·曼尼洛。當然,這個責任由導演庫柏承擔。 那個在八月引發「猶太臉」指控的假鼻子分散了伯恩斯坦的注意力,給伯恩斯坦帶來了一種怪異的感覺,庫柏銳利的眼睛和完美的牙齒更突出了這一點,讓人想起真正的家庭主婦。後來,隨著影片從黑白切換到活潑的色彩,綠野仙蹤,伯恩斯坦的永久曬黑被揭曉。我從座位上跳了起來。公平地說,這可能是一個旨在帶來驚喜和娛樂的時刻。 「凱莉·莫里根作為年長的費利西亞,有著真正的莊嚴——她總是擁有古老的靈魂能量,即使在教育」 幸運的是,永遠清醒的穆里根平衡了庫柏的過度行為。她飾演倫納德的妻子、女演員費莉西亞·蒙特亞萊格雷。光是她的著裝就足以讓2小時9分鐘的跑步時間值得。儘管穆里根並沒有與庫柏的龐大形成鮮明對比,而且確實在某些地方放手了。這對咯咯笑的話匣子一起享受著嘶嘶作響的化學反應。 她也像年長的蒙特阿萊格雷一樣具有真正的莊重感——她總是擁有古老的靈魂能量,即使在教育——並在影片的最後15分鐘呈現出一流的表演。這裡,大師笨拙地改變語氣,快速講述費莉西亞的癌症之旅。更好的結局可能是最後一個雄偉的音樂時刻,所有的符號都崩潰了,小提琴手敲著頭,還有一個充滿活力、幾乎懸浮在穆里根的雪紡上的庫珀。 「儘管人們過度關注他的婚姻,但他的酷兒性格是透過與Felecia對話豐富的場景來展開」 大師同時,伯恩斯坦對性傾向這個公開秘密的態度卻是好壞參半。它當然不會迴避。事實上,儘管當時存在法律挑戰,但在某些地方,它的處理方式還是令人愉悅的輕鬆。例如,有一次,伯恩斯坦對一名新生兒發出咕咕聲——他的臉太可怕了,你準備讓嬰兒放聲大哭——然後說:「我可以告訴你一個秘密嗎?我和你父母都睡過!」 在其他地方,為了慶祝那個開啟他職業生涯的電話,他在愛人的屁股上吹手鼓。(這個場景令人難以置信地延續到許多誇張的管弦樂序列之一。)但是當馬特·波莫扮演所說的情人時,你會被原諒比較大師成為頭條新聞的性感旅友們。這不是那個。在這裡,馬特的角色微不足道。令人沮喪的是,伯恩斯坦與男性的關係很少被勾勒出來。簡而言之,這應該是更奇怪的。 這是一種恥辱,因為還有很多東西需要探索,包括伯恩斯坦如何看待自己的核心問題。部分網點稱他為雙性戀。其他的引用他的西區故事合作者亞瑟·勞倫茨(Arthur Laurents)稱他為“已婚的同性戀男子”。他對此一點也不矛盾。 儘管人們過度關注他的婚姻,但他的酷兒性格是透過與費莉西亞的豐富對話場景展開,費莉西亞的形像不僅僅是朋友,而不是情人。他的婚外性行為、她對此的接受以及持續的愛是否表明性的流動性和開放的關係與現代概念相去甚遠?數以百萬計的Netflix觀眾即將考慮這些問題,這很有價值。 3.5/5 《大師》於12月20日在Netflix上映。
同性戀和雙性戀女性的預期壽命低於異性戀女性
उभयलिंगी
2024-05-27
0
新研究顯示女同性戀和雙性戀女性的死亡率較異性戀女性更早 在最近的一項研究中,哈佛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了一個令人震驚的事實:女同性戀和雙性戀女性的死亡率比異性戀女性年輕得多。這項研究發表在《美國醫學會雜誌》上,研究團隊從一項涵蓋了1945年至1964年間出生的護理女性的大型研究中提取了數據。在這項研究中,有90,833名女性透露了自己的性取向,其中89,821人(98.9%)被認為是異性戀,694人(0.8%)被認為是女同性戀,而318人(0.4%)被認為是雙性戀。 研究結果顯示,與異性戀女性相比,LGB女性的死亡率更早。其中,雙性戀女性的預期壽命最短,比異性戀女性早死37%。女同性戀女性的死亡時間比異性戀女性早20%,而整體來看,LGB女性的死亡時間比異性戀女性早26%。 這種死亡率的差異主要是由於廣泛的健康差異所導致的,包括酷兒女性在身體、心理和行為健康狀況上與異性戀女性相比普遍較差。報告指出,這些健康差異在很大程度上受到LGBTQ+人群面臨的社會恥辱的影響。 報告強調:“女同性戀、男同性戀和雙性戀(LGB)女性的身體、心理和行為健康狀況普遍比異性戀女性差。”這些差異是由於長期和累積的壓力源(包括人際和結構性恥辱)造成的,這些壓力源在整個生命過程中傳播和放大不良健康狀況,隨著個人年齡的增長,這些結果往往變得更加明顯。 研究人員對雙性戀女性與其同齡人之間的差距表示擔憂,並指出,由於雙性戀「比女同性戀取向更容易隱藏,因為許多雙性戀女性都有男性伴侶,因此與披露或保持秘密相關的壓力源對於雙性戀女性來說可能更為突出,因為她們較少比女同性戀女性更有可能向社交網絡透露自己的身份。 為了消除這些差異,報告建議需要在不加判斷的情況下對菸草、酒精和其他藥物使用進行篩檢和治療轉介。它還建議醫療保健從業者接受關於照顧男女同性戀、雙性戀和跨性別患者的強制性、文化背景的培訓。 報告最後指出:“LGB女性的健康差異是結構性和人際邊緣化的結果,這些邊緣化融入LGB女性的日常生活,系統性地損害了她們獲得醫療服務和健康促進行為的機會。”這提醒我們,為了實現真正的健康平等,社會、醫療系統和政策制定者必須共同努力,減少基於性取向的偏見和歧視,並提供更加包容和支持的環境給所有人。
《9-1-1》奧利佛·史塔克強烈反駁對巴克雙性戀身份的批評:“你沒有理解這部劇的核心意義”
उभयलिंगी
2024-05-24
0
Oliver Stark 回應《9-1-1》中的同性親吻場景引發的粉絲反應 在最新的《9-1-1》劇集中,我們見證了一個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時刻——奧利佛史塔克(Oliver Stark)飾演的巴克(Buck)和小盧費里格諾(Lou Ferrigno Jr.)飾演的湯米(Tommy)之間的同性親吻。這一幕不僅是該系列的一個重要轉折點,也是對長期以來粉絲期望的回應。這一刻的到來,不僅讓粉絲們感到興奮和感動,同時也引發了廣泛的討論和反思。 奧利佛史塔克在他的Instagram故事中對粉絲的反應作出了回應,他表示自己對於巴克的故事情節所獲得的積極反饋感到謙卑和不知所措。他說:“我對於你們的支持感到無比自豪。”史塔克的話語中充滿了對愛和包容的強調,他提醒觀眾,《9-1-1》一直以來都是一部關於愛和接納不同的節目。 這一劇情的發展對於許多粉絲來說,是一個期待已久的時刻。自從瑞恩·古茲曼(Ryan Guzman)飾演的埃迪·迪亞茲(Eddie Diaz)在第二季加入消防隊以來,粉絲們便開始期望巴克的性取向能有更深入的探索。隨著時間的推移,劇中對巴克性取向的暗示越來越多,粉絲們對於這一角色的發展抱有越來越大的期待。 巴克和湯米之間的這一親吻場景,不僅是對粉絲長期以來期望的回應,也是對《9-1-1》一貫主題的再次強調——愛無界限,包容是力量。史塔克對於這一劇情的支持和他對粉絲的感謝,顯示了這位演員對於角色和劇集所傳達信息的認同和尊重。 隨著《9-1-1》繼續展開新的故事,這一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時刻將被視為該劇在探索多元性取向和促進包容性方面的一個重要進步。正如史塔克所說,對於那些因為劇中增加酷兒角色而選擇離開的觀眾,他們的離開無需宣告。《9-1-1》將繼續是一部關於愛、勇氣和包容的故事,為所有人提供力量和靈感。 新的劇集將於美國東部時間週四晚上8:00在ABC首播,讓我們一起期待《9-1-1》將帶給我們更多令人振奮和感動的故事。
特拉華州活動家講述雙性戀認知週的經歷分享
उभयलिंगी
2024-05-23
0
真人秀明星成為雙性戀群體的媒體榜樣,強調性取向多樣性的正常性 在當今社會,性別認同和性取向的話題越來越受到重視,而來自特拉華州劉易斯的卡里塞爾·斯諾(Kariselle Snow)正是這場討論中的一股清新之風。作為一位電視真人秀明星和音樂家,她不僅在新澤西州大西洋城的驕傲活動中表演,更重要的是,她成為了雙性戀社群的一個強有力的聲音和榜樣。 卡里塞爾的故事不僅是關於她在《Are You the One》和《Perfect Match》等節目中的表現,更是關於她如何利用自己的經歷來支持和提升雙性戀者的聲音。她公開談論自己作為雙性戀者的經歷,強調即使在看似異性戀的關係中,她的性取向也不應被忽視或刪除。她的目標是向人們展示,雙性戀是完全正常的,「不是什麼奇怪的不正常的事」。 卡里塞爾的勇氣和開放性不僅為她自己帶來了治癒,也為許多正在尋找代表和認同感的雙性戀者提供了支持。她說:“我經歷了很多傷害,也經歷了很多無效,所以我認為真正治癒了我內心的孩子的東西,它給了我如此多的目標,因為傷害就是透過努力幫助他人和他人,將痛苦轉化為目標。” 然而,雙性戀者面臨的挑戰不僅僅來自於社會對性取向的刻板印象。特拉華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科學系助理教授Eric Layland指出,雙性戀者經常遭受過度性化和誤解,並且在心理健康、工作場所歧視、性暴力和親密伴侶暴力的風險方面面臨著更高的挑戰。 儘管如此,卡里塞爾仍然堅持雙性戀是一種「超能力」,是一種「隱藏的天賦」。她鼓勵其他人擁抱自己的性取向,並成為雙性戀群體的榜樣。她在特拉華州找到的支持和資源,如CAMP Rehoboth,這是一個致力於創造一個尊重性別認同和性取向的空間的社區服務組織,對她來說是一大幫助。 卡里塞爾·斯諾的故事是一個關於勇氣、愛和接受的故事。她通過自己的經歷和行動,不僅為雙性戀者提供了一個強有力的代表,也為所有尋求接受和理解的人提供了靈感。她的故事提醒我們,每個人都應該被允許以他們真實的自我生活,無論他們的性取向如何。
同性戀和雙性戀女性較少進行子宮頸癌篩查
उभयलिंगी
2024-05-22
0
伊利諾大學研究發現:芝加哥女同性戀和雙性戀女性子宮頸癌篩檢率低於異性戀女性 在最新的研究中,伊利諾大學芝加哥分校揭示了一個令人關注的現象:芝加哥的女同性戀和雙性戀女性在接受最新子宮頸癌篩檢方面,相較於異性戀女性,顯得更為落後。這項研究發表於JAMA Network Open,利用了芝加哥衛生部2020-22年對居住在芝加哥的5,000多名順性別女性的調查數據。這些女性年齡在25至64歲之間,且沒有子宮切除的病史。定期進行子宮頸癌篩檢是預防癌症的關鍵一步,這被定義為在過去三年內進行過篩檢。 研究發現,自認為異性戀的女性中,有77%的人表示了解最新的篩檢情況,而只有71%的女同性戀或雙性戀者表示自己了解最新情況。這個差距在有初級保健提供者的情況下顯著縮小。對於女同性戀和雙性戀女性來說,擁有初級保健提供者的重要性遠超過異性戀女性,這一點在研究中得到了強調。 研究的主要作者凱利·鮑曼(Kelley Baumann),是伊利諾伊大學芝加哥分校婦女與性別研究中心的研究助理,她指出,對於女同性戀和雙性戀人群來說,擁有初級保健提供者比異性戀人群更重要。鮑曼進一步解釋,其他研究表明,LGBTQ+族群的健康保險往往不如異性戀族群穩定,這意味著他們可能會更頻繁地更換提供者,導致預約等待時間更長,或新醫生無法存取醫療記錄來查看是否需要接受篩檢。 此外,研究還按種族細分了篩檢率的差異,發現與異性戀白人女性相比,被認定為女同性戀和雙性戀的白人女性報告了解最新篩檢情況的可能性要低5%,但黑人女性的差距擴大到15%。這些數字凸顯了在性取向和種族之間存在的健康不平等問題。 鮑曼強調,研究結果凸顯了確保醫療保健提供者讓所有患者感到受歡迎和被傾聽的重要性。她希望醫療保健系統變得不那麼分散,這樣更換醫療服務提供者就不太可能導致篩檢延誤。 這項研究不僅提供了對女同性戀和雙性戀女性在接受子宮頸癌篩檢方面存在的差距的深入了解,也強調了改善醫療保健系統以滿足所有人需求的重要性。隨著這些發現的公開,有望促進更加包容和有效的健康保障措施,確保每個人都能獲得必要的預防性健康照護。
舊專欄
【關於遊行,我想說…】陳韋臻:十年後,只有更狡猾的政治技術
舊專欄
2023-02-25
0
作者: 陳韋臻 17 October 2012 這篇文章,寫在蘇建和案更三審再無罪定讞後。 20年的人權被禁錮,到底意味著什麼?生命的存續,遭黑暗的司法體制掌控,我們又如何看待個人與社會的關係? 「同志認同」在大多數的生活中,是種性身分,是性取向、性魅力、性實踐、性打造,但在更細微,卻慣常被媒體與主流社會掩蓋之處,「同志身份」應被認同為一種政治/性身分(政治性/身分),一種以性為觸媒的身分,敏感於各種結構環節中的政治問題。 我以蘇建和案作開頭,其實很糟。有人可能會說,拿人命跟同志人權比,到底是唯恐天下不亂?(雖然多數人都還記得葉永鋕)或者反廢死的人,可能嗤之以鼻:「都一樣該死。」但人權到底有什麼高下之分?生命權、自由權、財產權,並屬三大基本人權,蘇建和等三人的不公遭遇,清晰展示生命的受威脅、自由的被剝除;但我想說的是,同志人權,是社會結構以更細膩、細微的操作,多端並行、潛在威脅基本人權的題目。別忘了,在當今社會中,自由的程度,財產累積的條件,更多是取決於政府願意賞賜給誰什麼。我們從來都不是真正活在一個「只要個人努力,生活就順心」的社會。蔡康永可以投資藝術蒐藏,在媒體拋頭露面,但他並不因此享有在台灣與伴侶結成連理的權利,享受所有獻給小康家庭的優惠,或者領養一個小孩,望子女成龍鳳。 在這裡,如果我們把同志遊行視作台灣同運的重要一環,從早期同玩節以「認識同志」的介紹性和「同志認同」的群聚性質,中途併納了一些酷兒精神,加以社會性權相關議題,走到目前第十年(從2000年第一屆同玩節算來已經第12年),這屆台北同志大遊行以「多元成家」為題,併上從去年以來台灣諸多性/別相關團體開始討論、辯論「同志婚姻權」的政治、革命、需求、結構等層次,甚至伴侶盟的修法草案出爐,今年絕對是個性身分政治的歷史截點。 但從截點向後,台灣人權歷史到底會怎麼發展?對我來說,卻是個更加悲觀的問題。在今年同志遊行聯盟舉行的「我們結/解婚吧」論壇中,卡維波發言,性身份應當與其他範疇的弱勢議題結合,另一面,同志婚姻權,應當作為革命的一環,革社會性主流的命,也革婚姻自己的命。它從來就不只是一個終點,因此也不應是一個施捨,或如同性別平等法的作用,作為一個掩飾太平的虛假平等終點。我們的社會平等權操作,已經荒蕪又做作地抵達一個「隔離外勞卻誆稱維持動線」的地步,類似的操作,更加細緻化且狡猾地啃噬著某些表面極具政治正確的議題,性的、居住的、工作的、飲食的、生態的。事實上,我隱約的不安是:倘若今年同志遊行過後,台灣政府突然「大發慈悲」通過了同志婚姻合法,這對整個運動其實是某種面向的障礙,就像士林王家都更案的抗爭後,政府轉頭修改都更法,繼續向下,除了政府繼續漠視王家的處境之外,人民必要與更細膩、陷阱更多的法規玩不平等的遊戲,而玩遊戲的技術,則取決於也迴身更強化了階級的差異。 只是廢除死刑,無法處理冤獄問題、人民的恐懼與受害者家屬的委屈;同樣的,只給你結婚,並不會讓你的未來直直一片燦爛光明。關於未來十年,我們可以繼續努力的還很多。
【你/我眼中的遊行】殘酷兒-Vincent
舊專欄
2023-02-24
0
作者: Vincent, 27 October 2012 前言 本文採訪同運健將殘酷兒Vincent,在許多場合都可以看到他活躍的身影,不論是坐著輪椅或是撐著拐杖,因為堅信「存在」的必要,他認為必須站出來讓大家看到殘障同志的存在,所以從2008年開始Vincent便以殘酷兒之名,號召殘障同志一起上街遊行,而他個人參與遊行的經歷更可以回溯到第一屆遊行呢!近年Vincent也擔任殘障遊行的總召,希望在同運中獲得的能量,能夠讓他幫助更多人被看見! 正文 我的自我認同其實是晚的,一直到29歲我才終於確認自己的同志身分。在那之前,我的生命中卡了很大一部分是在殘障部分,連殘障都過不去了,根本沒有心思去顧慮其他性別的部分,因為連生活都有問題,去學校讀書也很辛苦,當時根本沒有無障礙環境。我一直到29歲才真正接納我的殘障身份,把殘障、自卑等等放到一邊去,百毒不侵! 很巧的是,我也在那一年喜歡上我的男同事,一個很好的朋友,我終於確認自己是同志時,其實心裡很高興,我終於知道自己是誰了。我沒有經歷過害怕同志身分的這部分,因為跟我的殘障身分比起來,這是小巫見大巫,因為殘障這部分是我這輩子都解決不了的,不管我再怎麼樂觀,也都克服不了身體上的不便,我知道要在我躺在地上、埋在土裡時,才能跟我的殘障身分說再見。 我剛出道時,對同志的術語,例如1號0號也沒有很了解,在民國84、85年時,我開始在電台做同志單元,還跑去那時剛開的誠品翻性別書籍!但我也因為廣播而進入同志運動,從2003年第一屆遊行我就開始走了,那時純粹是做節目跟著走來採訪,但第二年開始就有幾次參加籌備,幾乎每年遊行都參加。第一屆遊行的路線短短的,不過讓我印像深刻,第一次看到那麼多同志,有些人扮裝,但我覺得好像回家的感覺,而且家的天空好大,是很舒服的感覺。 做「真情酷兒」廣播節目時開始組隊,我都會拉沒出櫃的朋友來一起走,那是很有成就感的,因為明年不用我說他們跑得比誰都快!不管圈內人視遊行為運動還是嘉年華,對我都ok,運動有其必要,關乎權益,須要透過立法等方面來爭取,但要求力量要夠大才能促成改變;而嘉年華其實是個保護色,對很多沒有出櫃的人,來參與遊行讓他很快樂自在,這效益是可以發酵到很大、改變很多人的!呼一天口號,可能改變不了什麼,但對族群來說效益很大,因為去過一次還會主動想來,遊行使他自在,即使一年只有一天,久了他會覺得,為什麼我一年只可以自在一天,不能一個月?那效益就出現了!這十年來遊行起的是潛移默化的效益,當你聽久看久,會覺得我也可以試著走出那一步,只要有人帶他一次,絕對會上癮,我沒有遇過拒絕再遊行的。(笑) 有些人覺得遊行好運動,期待遊行像嘉年華,我認為那就組一隊來參加阿!運動的走出來了、殘障的走出來了,那要嘉年華的也走出來吧,我一直重視「存在」,你覺得別人做的不能代表你,你就出來代表你自己,跟你觀念相同的人就會聚集,有很多想要嘉年華的人遊行就會改變了。我可以打賭,十年後遊行絕對變成嘉年華了,不管是我自己的想像或根據外國經驗,但我認為同運應該要有兩個路線,一個生活的、一個運動的,不希望是全然嘉年華或運動。嘉年華更能讓不認同同志的人走出來,可以感染社會,所以我從來不否定嘉年華,但是運動還是需要存在,因為畢竟要回到政治層面爭取權利。我期待 在嘉年華之餘,保留運動精神,但嘉年華勢不可檔,經費就是現實的考量,要維持運動一定要有經費支撐,這就是現實,相信我們一定可以想出兼顧兩者的方法。 而歷屆遊行主題,我印象深刻的是「彩虹有夠力」,每次穿那件衣服都覺得全身都很有力量!其實走到一段,人的能量會越來越少,熱線晚會和同志遊行這兩個活動,除非有事我都會去參加,我是去吸收能量的,那種氛圍是很棒的,每年我都用這時候好好加油,補齊運動能量往下走。尤其是同運的人,越老越要參加!因為能量會一直耗損,像是熱線一直在付出就會很累,如果沒有一些感動久了會累,像是我知道很多以前參與運動的人,久了就沒有再繼續了,疲乏了休息一下還可以往下走,有些人則是完全不碰了,我一直在想為什麼?是不是已經沒辦法去吸收那些能量往前走了呢? 在同志圈參與一些運動的時候,我有想到我應該要回過頭去一下,回去找自己的殘障夥伴,沒想到一回頭就促成了殘障遊行,2010年時第一屆,去年是第二屆,這是個意外的效果;另一是成立了殘酷兒這個團體,其實從2008年我就開始嘗試用殘酷兒這個名詞,希望讓其他人看見,同志裡面有水男孩,也有非常殘缺的殘酷兒。我一直相信「存在」這個理念,當你不敢走出來時,你在群體中一定是被忽略或忽視的,有些人可能是有心、可能是無心,當他沒有看到你的時候,你如何要求別人肯定你或幫助你?因為你自己都不願意走出來。 所以我才會想要成立殘酷兒社團,這個糾結了我殘障和同志身分許多的東西,如果我不做殘障運動,社會可能覺得政府已經給殘障者很多了,其實並不然,很多東西完全都是不合適、無法使用的,一些福利補助也是齊頭式,甚至我身邊有些人因為身體的關係,從小到大都沒辦法進學校念書,這是殘障的部分。回到同志,如果殘酷兒不在同志團體出現,大家會以為沒有殘障同志,問題是絕對有,至少就我在這裡,我應該要站出來、不該缺席,要站出來才會有人看到,站出來的感覺其實不好受,我也羨慕水男孩的身體,我知道我不可能達到,但我也知道我不能退下。
【關於遊行,我想說…】但唐謨:小俗辣的心聲
舊專欄
2023-02-24
0
作者 : 但唐謨(知名譯者及影評人) 在遙遠的過去,「同志大遊行」是個抽象名詞,一種好像跟我們有點相關,但是卻從來沒有真正存在過的東西。在那個世代,人們得都從電影,網路圖片,文字紀錄,或者一些幸運的人的經驗中,去揣測去模擬同志大遊行。 但是曾何幾時,好像才一個轉身,就在最舒適的秋高時令,同志大遊行已經變成了我們每年最開心的一個事件 。如果過去的世代是所謂「集體現身」的世代,現在,就是同志遊行的世代了。感謝那些耕耘付出的人們……新世代終於被我們等到了。 對於我這樣一個很會混的人,同志遊行是一定要去湊熱鬧的。曾經參加過紐約,洛杉磯,舊金山,曼谷的同志遊行,曾經看到支持同志的舊金山警察加入了隊伍,頓時眼淚狂奔;看到國外的百貨超市也趁機表達支持,企圖獲取同志市場;看到常去的拉丁小酒吧的服務生站在花車上跟著音樂扭腰,或者是突然侵襲過鼻尖的一股大麻香甜……異國的同志遊行,眼光繚亂;然後是我們的同志遊行,沒有那麼多資源,卻有好多不一樣想法的人,帶著不同的理念,穿上自己喜歡的衣服(或者脫掉衣服),一整個百花齊放 。而且我們沒有門檻,你不用代表什麼什麼,只要你想,就可以進去一起走,穿得很爛也無所謂(就像我)。比炫我們或者比不過人家(沒那麼多錢啦),但是比多元,比爽,叫我第一名……其實每種遊行都好啊!商業化沒什麼不好!嚴肅的政治訴求也更酷,就像參加遊行可以穿西裝,穿皮革,穿旗袍,或者穿很爛。 遊行中,我是個小小的俗辣,隨著隊伍的前進,看著在花車上面的人,拿著大聲公呼喊正義宣言的熱血同志,或者一面秀身材一面開心招手的孔雀,我就像個青春期的粉絲(我還真的好敢講),睜著一對熾熱(或者飢渴)的眼神看著他們,崇拜他們,看著他們的驕傲,歎息自己永遠不是革命的料……但是,我很樂意當一個小俗辣,因為我知道,參加遊行,我就已經是台灣同志歷史的一部分了,台灣同志,就是很多像我這樣珍貴的人所組成的。跟著大家一起遊行,一起齊步向前走,就是一種驕傲了。 所以,大家週末見嘍!要找我就找穿得最爛的那一個:)
【你/我眼中的遊行】同志空間與同志運動的推生者──Funky 賴二哥
舊專欄
2023-02-24
0
作者:沐川 相信輕熟年的同志朋友,都耳聞過Funky國際知名、風風火火的年月。從1991年開始的十八個年頭,賴二哥是Funky的老闆,有著「同志教父」的稱號,即便他並不喜歡這稱謂。 國際知名同志夜店Funky 是家也是運動發生地 二哥回憶,在40歲時經營Funky,是個偶然。年輕時為了生活,作過很多工作、也學過室內設計,於是自己擘劃了Funky的內部動線,並精心從各國蒐羅了許多擺設。二哥說,Funky不只是一家夜店,更是同志文化與同志運動的空間、發生地。面對18-35歲的主要客群,二哥的經營理念是:怎樣讓 Funky 有著家一樣的氛圍,照顧他們,讓他們不用在外四處流浪。 當然,在90年代初經營同志酒吧是很辛苦的。一開始摸索經營,賠了五、六百萬,等到漸有人氣、起色,又得面對黑道與警察的勒索、騷擾。二哥提到,以前的年代,男同志在新公園手牽手,就可能被警察抓進警局毆打;同志店家也常被警察以「違反善良風俗」之名,不斷進行歧視性臨檢。 正因為深知同志當年被歧視、被不平等地對待,二哥開始利用Funky作為同志運動的宣傳與教育空間。他利用週六下午的非營業時間,舉辦同志工作坊,主題包括壓力管理、自我成長、認識同性戀、老前輩的分享等等,自己動手掃地、搬椅子,也有一批固定班底,一起幫忙。今年的彩虹大使敬弘即是其中一員。 二哥也積極在政治圈與警察單位,進行「認識同志」的合縱連橫。當年台大Gay Chat創社社長韓家瑜和二哥一起,從政治人物的選舉,到週六夜晚把Funky的音樂停掉,把政治人物(包括龐建國、陳文茜、鄭運鵬、林奕華等)請進去見識,或邀請他們加入同志遊行。二哥自陳:「即便他們是為了選票,我也要他們的真心。」縱使有些人不見得能接受,也要他們能尊重、理解同志族群,「忽悠我一次,就不讓你選上!」二哥以嬌媚姿態,說出這句斬釘截鐵、帶著江湖氣的話。二哥也把自己的身家背景、為何要開Funky等資料,發送給市議會、警察局和派出所,要他們閱讀,也會打電話「檢查」。曾有警察讀過《我的愛人是男人》後,來向他道歉,後悔對同志族群的不合理對待。 最近,紅樓議題再度被提出,這一塊由同志經營而生的商圈,卻再度發生「同志的不被看見」。而早在2000年,二哥提出把紅樓當作台灣同志文史資料館,由新黨議員魏憶龍提案,但被民進黨封殺。 跨足心理諮商、出版與電台主持 由於自身的經歷,以及開設Funky面對年輕人的需要,二哥也跨足心理諮商、出版與電台主持。 現在,他往返兩岸教授「家庭治療」的專業,也是呂旭立基金會與「心靈工坊」的董事,持續在精神醫學與諮商輔導的領域裡,做著同志運動。二哥曾到全台灣各大專院校談同志的自我認同,也積極針對諮商輔導系的同志諮商、家庭輔導等課程進行督導,並實際把這些老師、學生們都帶到Funky,真正接觸、認識同性戀。早期楊捷創立的「關愛之家」與愛滋議題的諮商輔導,他也出錢出力,亦曾參與過熱線老年同志小組的分享活動。 二哥曾主持過兩個電台的同志節目,一個是95到96年間,飛碟電台前身的「洋港電台」,由陳小霞製作的心情分享節目「午夜香吻」,二哥哼起白光的「醉在你的懷中」,解釋這是首有著一夜情味道的歌曲;另一個則是2001年主持台北之音「給時間」(Gay time)節目,這是週一~五的帶狀節目,二哥常常經營Funky到一半,帶著酒味上節目,下節目又繼續回到Funky。他也曾到黎明柔的「人來瘋」作客,因為雷夢娜正是過去「給時間」的製作成員。 對遊行的看法:世代不同的形象 在2003年的第一屆遊行中,二哥與阿哲借用「霸王別姬」來展現華人以扮妝的方式,呈現性別議題。在之後遊行的籌辦中,二哥也曾串連藝人拍攝宣傳短片,並在遊行中以同志商家的身份,贊助飲用水。 在運動的籌備中,不免因理念、路線不同,導致不同的選擇與作法。有時世代差異也代表做事方法與思考切入點的迥異。二哥認為同運應該要結合有用的相關資源、財力與政治人物,進行有效、廣泛的連結;但對年輕世代而言,保有運動的獨立性與議題言說的自由,更加重要。當二哥提出「遊行主題不要太政治化」的看法,卻正反應年輕世代意欲撼動既有不平等結構的激進性。 提到遊行,他認為主要有二點:第一,遊行中,LGBTQ社群要傳達什麼訊息給社會?第二,和世界接軌。二哥說,社群不能只是說出「我是同性戀」,打出悲情或同情票。反而應該要健康、正面看待自己的生活,不論是先天基因還是後天養成論,都是正常的,不要被從小到大教育中的文字毒害。而同志被欺負的一面,也要去爭取。 每年遊行,是否只有水男孩的小褲褲?或只有變裝皇后?應該思考意義何在。同時,主題不要太政治化,像國外都是園遊會般的嘉年華,呈現快樂、健康的一面,融入社會。二哥提醒,過度的熱情可能也是一種被壓抑情感的表現,而當社群越來越正面,很多悲情的負面印象也會跟著消失。 最後,他提到,每個世代都有自己的形象,他已是一位六十多歲的老人,無法代表年輕一代的看法。然而,他曾為同運付出的,點點滴滴已經在歲月中及許多人的生命裡,發酵。 延伸閱讀:二哥口述、賴正哲著,〈Funky.二哥、賴麗麗.同志運動〉,收於《揚起彩虹旗:我的同志運動經驗,1990-2001》(心靈工坊,2002)
【你/我眼中的遊行】資深同運份子──賴正哲
舊專欄
2023-02-24
0
以同運前輩稱呼賴正哲(以下簡稱阿哲)一點也不為過,在早期社會對「同志」身分仍避之唯恐不及時,阿哲即開始經營一家專屬於同志族群的書店,並投身於同志運動。當被問及第一屆同志遊行(2003年)之前的社會氛圍,及那時累積的運動能量如何促發首次遊行,如同「同運活寶典」的他描繪出網路尚未發達、各種組織活動蓬勃生長的社運年代: 「那時候的氛圍跟現在非常不一樣,網路還沒那麼發達;簡單來說,同運最早是在1990年代成立的《我們之間》雜誌開始發聲,後來經過整個90年代的洗禮,同志諮詢熱線、同光教會也成立了,很多組織慢慢形成、運作,那時候大家就聚在一起想,書店、酒吧都有了,還有什麼樣的可能性呢?剛好那時候公部門有一筆經費,而當時世界各地的大都市已有同志遊行,但臺灣還未舉辦過。」 阿哲認為遊行在當時別具意義,因為是「一項公眾的活動,或是說『現身』的機會,同志需要集體地出現在公共領域,社會才會明白真的有這麼一個族群。」 在多年參與籌備遊行的過程中,阿哲覺得第五屆遊行(2007年)可說是個轉捩點,那時他與王蘋、喀飛、大尾、嘉雯在性別人權餐會結束後,討論該怎麼才好?當時已是六月,距離九月的遊行日期不到三個月,時間非常倉促;沒想到那一年開始,遊行變得聲勢浩大、相當有組織性,嘉雯在當時幾乎一個人負擔起所有行政工作。那是第一次做彩虹地景,也就是遊行群眾有個集體行動,在忠孝東路上舉起旗子、拼出六色彩虹旗。 「說來也好笑,同志文化本來就是五彩繽紛、怪裡怪氣什麼都有,而非集體做同一件事;做彩虹地景卻有點像是我們國高中時代運動會舉牌的行為。但那時候因為希望在媒體上有一些特別的畫面呈現,所以做了彩虹地景,後來演變成每年同志遊行都會固定發想的行動。印象中是在那一年之後,參與遊行的人數有所突破,大家也不再像第一屆參加時那樣遮遮掩掩了。也很感謝早期頭幾次的遊行發起人,因為他們辛苦地接續,遊行才沒有中斷。」 他也提及每年遊行路線的變化及與空間本身意義的連結;第一年從二二八公園走到紅樓,起終點皆為同志聚集地點,路線雖短,但以當時的社會氛圍來說,已是一大突破。後來覺得應該要與社會大眾對話,所以路線選在人潮眾多的忠孝東路,遊行終點也曾落在市政府、國父紀念館;近幾年都選在凱道總統府前,阿哲強調:「我覺得意義重大的是,我們(同志)在凱道辦活動,使臺灣社會在國際人權的面貌更多元化。」 參與第一屆遊行時,阿哲特地扮裝為虞姬,一方面紀念同年四月一日去世的張國榮,另一方面也刻意凸顯同志文化中的扮裝反串元素,因為「性別本應被不斷嘲諷、翻轉,具備各種可能性與想像的具體實踐」。如此一來,扮裝不僅只是為了參與遊行而「打扮得漂漂亮亮」,更是透過行動展現訴求,因為「遊行是很有力量、爭取群眾權利的活動!」
अलैंगिक
异性恋学生人数减少:美国常春藤大学的LGBTQ+趋势(附图) | 布朗大学案例 | 美国新闻报道 – 看中国新闻网 – 海外华人关注的美国社会动态 | 肖然编撰
अलैंगिक
2024-05-23
0
美國常春藤大學近4成學生認為自己是LGBTQ+,異性戀可能成少數 在當今社會,性別認同和性取向的話題越來越受到關注,特別是在教育領域。近期,一項針對美國常春藤盟校學生的民調結果引起了廣泛討論。根據《布朗大學每日先驅報》的報導,近4成的學生認為自己屬於LGBTQ+群體,這一比例幾乎是2010年的三倍。這一數據不僅遠高於全美成年人的平均水平,也引發了對當前社會文化趨勢的深思。 這項調查顯示,最大的增幅出現在自認為是雙性戀的學生中,比例激增了232%,而同性戀者的比例也有所上升。這種顯著的變化引起了不同的解釋和看法。一些人認為,這反映了校園文化對多元性取向的更加開放和接納,而其他人則將其歸咎於所謂的“社會傳染”。 在這背後,有更深層次的文化和意識形態因素在起作用。《魔鬼在統治我們的世界》一書指出,共產邪靈透過破壞傳統教育和推廣共產主義意識形態,試圖斬斷人與神的聯繫,毀滅人類。書中提到,美國大學被左派意識型態主導,學生被灌輸無神論、進化論和物質主義等觀念,導致他們缺乏常識和責任感。 在傳統社會中,性和婚姻是不可分割的,但今天的性教育卻與婚姻脫鉤,違背了傳統的性道德。公立學校避免教育孩子婚姻以外的性行為是不道德的,社會也不再對青少年進行必要的規勸。這種情況導致了社會道德的普遍變異,尤其是在性觀念上。 這一趨勢引發了廣泛的討論和反思。一方面,社會對性別多樣性的接受度提高,反映了文化的進步和開放;但另一方面,這也可能反映了深層次的文化和道德危機。在這個多元化日益增加的時代,如何在尊重個人選擇的同時,保持社會的道德和文化價值,成為了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
大數據與算法揭秘:Netflix如何領先於我們自己了解我們的性向?- BBC 新聞 中文
अलैंगिक
2024-05-21
0
BBC記者探討科技如何預測用戶性取向:一個個人經歷的分析 當科技預測你的性向:BBC記者艾莉·豪斯的故事 在當今這個數位化的時代,我們的每一次點擊、每一次觀看都在無形中描繪出我們的喜好、興趣甚至是我們的身份。BBC記者艾莉·豪斯(Ellie House)的經歷便是一個引人深思的例子,她發現Netflix似乎在她自己確認自己的性向之前,就已經透過她的觀看習慣預測了她可能是雙性戀。 艾莉在大學二年級時意識到自己對同性有著不同於一般的情感,但令她驚訝的是,似乎Netflix等科技巨頭早在幾個月前就已經透過她的觀看紀錄和偏好,預測出了這一點。她發現自己越來越多地收到包含女同性戀情節或雙性戀角色的電視劇推薦,而這些推薦並不是她的朋友們所接收到的。 這種現象引發了一個問題:這些科技平台是如何做到這一點的?Netflix、Spotify等平台都使用了強大的推薦系統,這些系統通過分析用戶的觀看和聽歌習慣,預測用戶可能感興趣的內容。例如,Netflix會將影片和電視劇分類,並根據用戶的觀看歷史推薦相應類別的內容。 然而,這種推薦系統的準確性背後,隱藏著對個人隱私的潛在侵犯。艾莉從八個最大的平台上下載了自己的全部資訊,發現臉書(Facebook)追蹤了她訪問過的其他網站,甚至包括她的家庭地址。雖然沒有證據顯示這些平台直接標記了與她性取向相關的內容,但這些資訊的收集無疑引起了對隱私保護的關注。 在這個數據驅動的時代,我們享受著科技帶來的便利,同時也不得不面對隱私泄露的風險。艾莉·豪斯的經歷提醒我們,當我們在線上探索和表達自己時,也許有一雙無形的眼睛在默默觀察、分析,甚至在我們自己了解自己之前,就已經對我們有了一番全新的解讀。在享受科技帶來的個性化體驗的同時,我們也應該更加關注和保護自己的數據隱私,避免成為數據分析的無意識受害者。
半性戀: 了解一種獨特的性取向
अलैंगिक
2023-03-10
0
半性戀是一種性取向,近年來得到了更多的認同和理解。它指的是那些只有在與某人形成情感聯系後才會有性吸引的人。這意味著半性戀者可能不會僅僅因為外表而對某人產生性吸引,而是在體驗性欲之前需要有情感。 半性戀意味著什麼? 半性戀的人不會體驗到原始的性吸引力,也就是基於外表的性吸引力,半性戀的人要建立感情關係後,才會感受到對方的性吸引力。 了解半性戀 半性戀屬於無性戀的範疇,指的是完全沒有性吸引力或只在特定情況下才會體驗性吸引力的人。然而,半性戀的人與無性戀者的不同之處在於,一旦形成情感聯繫,半性戀的人仍然可以體驗到性慾。 需要注意的是,半性戀不等同於獨身主義或等到結婚後才發生性行為。相反,它是一種獨特的性取向,在體驗性吸引之前需要有情感聯系。 半性戀的徵兆 如果你想知道你是否可能是半性戀者,以下是一些需要注意的跡象。 你不會僅僅因為某人的外表而對其產生性吸引。 你只有在與某人形成情感紐帶後才有性吸引的體驗。 你發現很難或不可能進行隨意的性行為。 你更喜歡長期的關系,在那里你可以在進行性活動之前建立起情感聯系。 小結 半性戀是一種獨特而有意義的性取向,在經歷性吸引之前需要有情感。雖然它可能不像其他取向那樣廣為人知,但對社會來說,承認和理解人類性行為的多樣性是很重要的。 資料來源 https://www.webmd.com/sex/what-is-demisexual-demisexuality https://www.bbc.com/worklife/article/20211101-why-demisexuality-is-as-real-as-any-sexual-orientation https://www.medicalnewstoday.com/articles/327506
什麼是無性戀?
अलैंगिक
2023-03-10
0
如果你曾經聽說過 "無性戀 "這個詞,並想知道它是什麽意思,你並不孤單。無性戀是一種經常被誤解或忽視的性取向。簡單地說,無性戀意味著一個人對他人幾乎沒有性吸引的體驗。 無性戀的意義 無性戀與單身主義或禁慾是不同的,後者是人們為禁慾而做出的選擇。相反,無性戀是一個人的身份和性取向的固有部分,它不是可以選擇的。無性戀的人可能對與他人發生性關係沒有什麽興趣,盡管他們可能渴望有情感上的親密關系。 了解性吸引力 為了更好地理解無性戀的含義,首先必須了解什麽是性吸引。性吸引是指基於另一個人的身體外觀或個性特征而被性吸引的感覺。 對於許多被認定為異性戀、同性戀或雙性戀的人來說,性吸引在他們的浪漫關系和欲望中起著重要作用。然而,對於那些被認定為無性的人來說,這種類型的吸引力根本不存在。 無性戀的光譜 值得注意的是,無性戀存在於一個光譜上。有些人可能完全沒有性吸引力(被稱為 "無性戀"),而另一些人可能有某種程度的吸引力,但仍被認定為主要是無性戀(被稱為 "灰色無性戀 "或 "灰色A")。 此外,重要的是要認識到,無性戀並不意味著某人不能經歷對他人的浪漫吸引。浪漫取向和性取向是兩件不同的事情;一個自認為無浪漫取向(aromantic)的人,不會感受到任何人的羅曼蒂克的吸引力,而一個自認為異性浪漫取向(heteroromantic)的人,只會對異性的人產生浪漫的感覺;以上例子只是說明,對什麼性別有浪漫取向,和性取向是不同的。 支持無性戀者 與任何邊緣化少數群體一樣,我們應該支援那些自我認同為無性戀的人。這可以包括教育自己了解無性戀的含義,並認識到這種身份與其他身份一樣有意義,值得尊重。 你可以成為支持的方式: 當有人與你分享他們的經驗時,不加判斷地傾聽 避免基於陳規定型觀念,或誤解而對某人的性行為作出假設 使用包容性的語言,避免可能會造成傷害的笑話或評論 認識到在親密關系方面,每個人都有不同的需求 通過這些步驟,你可以幫助為所有個人創造一個更加接受和理解的世界,無論他們的性取向如何。 Sources: https://www.thetrevorproject.org/resources/article/understanding-asexuality/ https://www.medicalnewstoday.com/articles/327272 https://www.healthline.com/health/what-is-asexual
如何知道你是無性戀?
अलैंगिक
2023-03-10
0
如果你在思考你的性取向有一段時間,你可能會想知道,你是否是無性戀。無性戀是一種性取向,個人不體驗性吸引或對性的興趣不高。值得注意的是,無性戀不是一種選擇,所以它跟單身或禁慾不一樣。 以下是一些可能表明你是無性戀的跡象。 你對性生活幾乎沒有興趣 其他人不會讓你興奮 你與其他人的性行為沒有關系。 無性戀 "的標簽讓你產生共鳴 如果這些跡象與你產生共鳴,你就有可能是無性戀。然而,重要的是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性體驗,沒有非黑即白的無性戀定義。 如果你仍然不確定你的性取向,做一些線上小測驗或與專門研究LGBTQ+問題的治療師交談,可以幫助你了解自我。 如何知道你是不是灰色無性戀者? 如果你在懷疑自己是否可能是灰色無性戀,那麽了解這個術語的含義是很重要的。灰色無性戀是一個術語,用來描述那些處於無性戀(沒有性吸引)和異性戀(對他人有性吸引)之間的人。這可能包括只在很少情況下感受到性吸引,以有限的能力體驗到性吸引,或只有在特定情況下感受到性吸引。 你可能是灰色無性戀的一些跡象可能包括: 感覺你不像其他人那樣頻繁或強烈地體驗性吸引 只在特定情況下體驗到性吸引,例如在與某人形成情感聯系之後 感覺你的性行為是流動的,可以隨著時間而改變 對無性戀的認同比對異性戀的認同更強烈,但不覺得這兩個詞能完全描述你的經歷。 歸根結底,確定你是否是灰色無性戀的最好方法是探索你自己的感覺和經驗。如果你覺得這個標簽與你有共鳴,並幫助你更好地了解自己,那麼它就值得進一步探索。 資料來源 https://www.mindbodygreen.com/articles/asexual-meaning-and-how-to-know-if-youre-ace https://time.com/2889469/asexual-orientation/ https://www.slice.ca/10-signs-you-are-probably-asexual/ https://www.webmd.com/sex/what-is-graysexuality https://en.wikipedia.org/wiki/Gray_asexuality https://asexuals.fandom.com/wiki/Gray_Asexual
समलैंगिक
我是一位同性戀的牧師:對於教宗方濟各的恐同言論,我們期待的遠不止一個道歉。
समलैंगिक
2024-05-30
0
同性戀牧師對教宗對LGBTQ群體的言論表示震驚並呼籲深入對話 在當今社會,LGBTQ 群體的接受度正在逐漸提高,然而,當這一進步遇到宗教領域的傳統觀念時,便產生了一系列的矛盾與挑戰。近日,一位公開身份為同性戀的牧師對於教宗方濟各在與義大利主教討論時所使用的攻擊性語言表示震驚和悲傷。這一事件不僅引起了廣泛的關注,也再次點燃了關於宗教與性少數群體之間關係的討論。 據報導,教宗方濟各在討論中提到了“有太多的弗羅恰吉尼在神學院裡”,這一表述引起了極大的爭議。弗羅恰吉尼這一詞彙在義大利語中具有明顯的貶義色彩,專門用來指代男同性戀者,其使用無疑是具有攻擊性和歧視性的。對此,梵蒂岡方面回應稱,教宗知道這些報導,但強調教宗從未有意使用恐同的語言來表達自己,並對那些因此感到被冒犯的人表示道歉。 這位牧師表示,雖然他對教宗的道歉表示歡迎,但這一事件無疑對教宗對LGBTQ群體成員前所未有的開放態度造成了嚴重損害。他強調,要了解教宗使用誹謗的嚴重程度,必須區分其言論的意圖和影響。雖然有人試圖淡化這一事件,認為這只是不幸的用詞選擇或語言不當,但這種語言的使用無疑是非人性的,對性少數群體造成了嚴重的人性質疑和傷害。 此外,這位牧師還指出,梵蒂岡對於是否應該讓公開的同性戀男子進入神學院的政策忽視了一個現實:有許多忠實且慷慨地為教會服務的同性戀神父和主教。他從自己40多年的祭司生涯經驗來看,性取向並不是決定事工有效性的問題,也不應成為禁止男性進入神學院的唯一原因。 最後,這位牧師提出了一個深層次的問題:在教會中,男同性戀、女同性戀、雙性戀、變性人和酷兒是否真的被視為完全平等的成員?他認為,教宗方濟各的言論及其背後的政策表明,教會對於性少數群體的接納仍然存在著重大的限制和條件。 面對這一爭議,這位牧師呼籲教宗需要以開放的心態直接傾聽同性戀神父的意見,並真正將他們視為教會的一部分。只有通過深入的對話和傾聽,教會才能真正成為一個歡迎所有人的地方。
教宗方濟各就使用涉及同性戀者的不當語言表達歉意
समलैंगिक
2024-05-28
0
教宗方濟各就使用貶義詞談論同性戀牧師道歉 梵蒂岡城(美聯社)— 在最近的一次聲明中,教宗方濟各因使用了對同性戀不敬的詞語而向公眾道歉,這一行為再次引發了關於天主教會對同性戀牧師立場的廣泛討論。這次事件凸顯了教會官方教義與現實之間的矛盾:一方面,教會禁止同性戀男子進入神學院並成為牧師;另一方面,眾所周知,許多神職人員是男同性戀者,且許多LGBTQ+天主教徒希望能完全參與教會生活和聖禮。 梵蒂岡發言人馬泰奧布魯尼確認,方濟各的言論在5月20日閉門會議中向義大利主教發表後,引起了媒體的廣泛關注。據報導,方濟各在會議上使用了義大利語中的貶義詞「基佬」來描述同性戀,這一言論隨即引發了爭議。 布魯尼在聲明中表示,教宗方濟各從未有意用仇恨同性戀的言語來表達自己,並對那些因他的言論而感到受傷的人表示歉意。然而,這一事件引發的關注超越了教宗使用的具體詞語,而是觸及了教會對同性戀神職人員的整體立場。 納塔莉亞·佩佩托利-李,曼哈頓學院宗教研究系主任,指出,教會堅持禁止同性戀男子擔任牧師的立場,忽視了許多有才華、獨身的同性戀牧師已經在教會中服務的事實。她認為,LGBTQ+群體似乎經常成為梵蒂岡,包括教宗的隨意目標。 方濟各過去曾因接觸LGBTQ+天主教徒而聞名,包括他著名的“我有什麼資格評判”評論,以及他對終止反同性戀立法的呼籲。然而,他偶爾的言論仍然引起了LGBTQ+社群及其支持者的不滿。 對於支持LGBTQ+天主教徒的組織來說,方濟各的道歉是一個積極的步驟,但他們仍然對教宗的基本立場和對同性戀神職人員的全面禁令提出質疑。他們呼籲進行更深入的討論,從人們自己的經歷出發,以深化對LGBT問題的理解。 這次事件再次凸顯了天主教會在接納LGBTQ+信徒方面面臨的挑戰,以及教會與現代社會價值觀之間的緊張關係。隨著社會不斷進步,天主教會如何調整其立場,以更加包容和接納所有信徒,將是一個持續的討論主題。
為何三人戀關係中男同性戀者居多?
समलैंगिक
2024-05-26
0
探索同性戀者比異性戀者更有可能成為三人組的 4 個原因 在當今多元化的社會中,愛情和關係的形式正變得越來越豐富多彩。特別是在同性戀社區中,三人關係似乎比在異性戀社區中更為常見。但究竟是什麼原因讓同性戀者比異性戀者更有可能成為三人組呢?本文將探討這一現象背後的四個主要原因。 首先,對於許多長期同性戀伴侶來說,引入第三個人可以為他們的關係增添新的情趣。這種安排允許伴侶們在保持一定程度的排他性的同時,探索新的性冒險和情感連接。這種方式創造了一個既安全又舒適的環境,讓關係中的每個人都能感到興奮和滿足。 其次,許多人對於愛情和關係持有多元化的觀點。他們認為,愛上兩個人並不比愛上一個人更難,並且拒絕接受社會對於一夫一妻制的傳統期望。對這些人來說,與兩個人建立深厚的情感和身體上的聯繫是完全可能的,也是值得追求的。 第三,從經濟角度來看,三人關係也有其實際的好處。當三個人共享生活開銷時,每個人的負擔都會相對減輕,從而提高了生活品質。這種經濟上的共享不僅限於日常開銷,也包括了能夠享受更多奢侈品和假期旅行的可能性。 最後,酷兒社區的成員往往在探索自我和關係形式上更加開放和創新。經歷了對抗社會期望和壓力的成長過程後,許多同性戀者選擇按照自己的方式生活和愛。對他們來說,三人關係是對自由、獨立和個人選擇的一種肯定。 總的來說,同性戀社區中三人關係的普及反映了對於愛情和關係多元化的探索和接受。雖然這種關係形式並不適合所有人,但對於那些尋求突破傳統束縛、探索新的可能性的人來說,它提供了一種獨特且滿足的選擇。在愛的世界裡,沒有一種形式是適合所有人的,重要的是找到最適合自己的那一種。
芝加哥男子在 Grindr 上勒索俄亥俄州立大學學生及其他人
समलैंगिक
2024-05-25
0
芝加哥男子承認跨州計劃中對男同性戀者進行性剝削,包括俄亥俄州立大學學生 在當今數位時代,網路交友已成為許多人尋找伴侶的常見方式。然而,隨著其普及性增加,相關的安全問題也隨之浮現。最近,一起發生在芝加哥的案件凸顯了使用交友應用時潛在的風險。 週三,28歲的奧莫魯伊·烏瓦迪亞(Omoruyi Uwadiae)在哥倫布美國地方法院承認,他參與了一項跨州計劃,透過網路對男同性戀者進行性剝削,其中包括至少一名俄亥俄州立大學的學生。烏瓦迪亞面臨包括網路跟蹤在內的22項刑事指控,並將在稍後被判刑。 根據認罪協議,烏瓦迪亞承認了八項網路跟蹤罪、七項旨在勒索的州際通信罪名以及七項非法使用身分識別手段的罪名。這些罪行的嚴重性不容忽視,每項網路跟蹤和非法使用身分識別罪名最高可判處五年徒刑,而每項敲詐勒索罪名最高可判處兩年監禁。 案件細節顯示,2019年,烏瓦迪亞透過網路與至少8名受害者進行交流。受害者在雙方同意的情況下向他發送露骨的色情照片或影片。然而,收到這些圖像或影片後,烏瓦迪亞便開始威脅受害者,告訴他們他會將這些照片或影片發送給朋友、家人或雇主,並至少對這些威脅進行一次跟進。 在某些情況下,烏瓦迪亞要求金錢,否則就威脅要公開受害者的照片或影片。如果受害者拒絕付款,他甚至會要求與受害者見面進行性接觸,或強迫他們做出有罪的陳述,例如承認自己是種族主義者,以此來進一步控制他們。 這起案件不僅揭露了在線交友平台潛在的風險,也提醒使用者在分享個人資訊前必須格外謹慎。在享受網路帶來的便利與機會的同時,保護自己的隱私和安全更是不可或缺的一環。此案也提醒我們,面對網路勒索和騷擾,及時報警並尋求幫助是解決問題的關鍵步驟。
FDA 呼籲放寬對男同性戀及雙性戀男性長期實施的組織捐贈限制
समलैंगिक
2024-05-24
0
聯邦政府放寬同性戀和雙性戀男性捐贈器官和血液規定,但捐贈組織限制仍存 在過去幾年中,聯邦政府對於可以安全捐贈器官和血液的規定進行了重大調整,特別是針對與另一名男子發生性關係的男性。2020年和2023年的改變減少了對這一群體的限制,這被視為一個進步的步驟。然而,對於捐贈組織的限制仍然存在,這引起了許多倡導者、立法者和團體的關注和沮喪。 捐贈組織是一個包羅萬象的術語,涵蓋從人類的眼睛到皮膚和韌帶的所有內容。特別是,致力於消除角膜捐贈障礙的倡導者表示,他們對於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沒有聽取他們的呼籲感到沮喪。這些團體多年來一直要求FDA將延遲期從五年縮短到90天,這意味著與另一名男子發生性行為的男子可以捐贈組織,只要在發生性行為後三個月內沒有再次發生這種行為。 謝麗爾·J·摩爾(Sheryl J. Moore)是主張放寬限制的最響亮人士之一。自從2013年她16歲的兒子去世以來,她就一直是一名倡導者。她的兒子AJ的內臟器官已成功捐贈給7人,但他的眼睛卻因為捐贈網絡提出的一個問題而被拒絕:“AJ是同性戀嗎?” 摩爾和科羅拉多州的醫生小邁克爾·普恩特發起了一項名為“同性戀眼睛合法化”的運動,引起了全國眼科組織和立法者的關注。普恩特指出,考慮到潛在捐贈者愛滋病毒檢測能力的進步,目前的捐贈者指南是荒謬的。他強調,同性戀者可以捐贈整個心臟進行移植,但卻不能只捐贈心臟瓣膜,這本質上是一項絕對禁令。 這些政策最初是在30年前設定的,目的是作為預防愛滋病毒傳播的一種手段。然而,隨著科學的進步,這些政策的合理性已經受到質疑。現在,主張改變這些政策的人士認為,這些政策是不必要的,而且具有歧視性,因為它們關注的是特定人群,而不是已知會增加愛滋病毒風險的特定行為。 儘管自2022年以來,FDA生物製品評估和研究中心已將組織指南的修改列入其議程,但至今尚未採取行動。這種遲緩的反應引起了立法者的不滿,他們認為目前的推遲政策使男同性戀者長期蒙受恥辱,並主張應該基於個性化的風險評估。 FDA在回應中表示,雖然眼科手術導致愛滋病毒傳播的絕對風險似乎很小,但相對風險仍然存在。該機構強調,它定期審查捐贈者篩選和測試,並根據技術和不斷發展的科學知識,確定哪些改變是適當的。 然而,許多人仍然希望看到更多的進步和改變,以消除對同性戀和雙性戀男性捐贈組織的不必要障礙,並確保所有人都有機會通過捐贈來拯救生命。
新聞
德魯巴里摩爾渴望28年拍攝《綠野仙蹤》的續集
新聞
2024-05-30
0
德魯巴里摩爾 28 年來一直想拍《綠野仙蹤》續集 德魯巴里摩爾與《綠野仙蹤》續集的長期情緣 《綠野仙蹤》自1939年首映以來,一直是好萊塢歷史上最受喜愛和最具影響力的電影之一。它的魔法、音樂和不朽角色已經深深植根於無數觀眾的心中,並啟發了各種形式的前傳、續集和重新詮釋。然而,德魯巴里摩爾對於這部經典故事的愛,以及她對於製作一部續集的持續渴望,可能是最獨特和持久的。 德魯巴里摩爾,一位多才多藝的女演員和製片人,最近在接受《美國周刊》採訪時透露,她已經花了28年的時間試圖拍攝《綠野仙蹤》的續集,名為《投降多蘿西》。這個消息對於《綠野仙蹤》的粉絲來說無疑是一個令人興奮的驚喜,因為它揭示了一個可能的新章節,這個新章節將會是由一位深愛這個故事的人來講述。 根據德魯的說法,《投降多蘿西》是她在1995年創辦製作公司Flower Films時開發的首批劇本之一。她對這個故事的熱愛是如此之深,以至於她形容它對她來說非常個人化。這部電影的故事情節涉及西方邪惡女巫在被水融化後倖存下來,並逃到現代的紐約尋找紅寶石拖鞋。這些拖鞋現在由德魯飾演的多蘿西擁有,她是偉大的多蘿西的曾孫女。 值得注意的是,這部續集將會是原版電影的直接延續,因為它涉及到紅寶石拖鞋——一個只出現在1939年電影中的元素,而不是L. Frank Baum的原始《奧茲》書籍。這個細節顯示了德魯對於保持故事連貫性和尊重原作的承諾。 儘管《投降多蘿西》從未被製作過,但德魯對於將這個故事帶到大銀幕的夢想從未消失。她表示,作為導演,她願意付出一切來實現這個夢想。這種堅定的決心和對於故事的深情款款,無疑會讓這部潛在的續集成為一個令人期待的項目。 現在,隨著德魯巴里摩爾再次表達她對於製作《綠野仙蹤》續集的渴望,我們不禁要問:觀眾是否準備好再次踏上這條黃磚路,探索一個全新的奧茲國故事?你對於看到西方邪惡女巫試圖奪回她的紅寶石拖鞋的故事感興趣嗎?歡迎在評論中分享你的想法和期待!
《利刃出鞘 3》迎來喬許歐康納、安德魯史考特與凱莉史派妮的加入
新聞
2024-05-29
0
《利刃出鞘3》迎來喬許·奧康納、安德魯·斯科特和卡莉·斯佩尼加盟,預計2025年在Netflix上映 準備好迎接更多懸疑與驚喜了嗎?《利刃出鞘3》即將帶來全新的陣容和故事,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部期待已久的續集將帶來什麼新鮮事! 《利刃出鞘》系列自2019年首部電影上映以來,就以其獨特的風格和引人入勝的劇情贏得了觀眾的喜愛。繼續這一系列,第三部電影《死人醒來》將再次由丹尼爾·克雷格飾演我們喜愛的南方同性戀偵探伯努瓦·布蘭克,並迎來喬許·奧康納、安德魯·斯科特和卡莉·斯佩尼加入這個大家庭。 ### 新星加入樂趣 喬許·奧康納因其在《上帝的祖國》中的出色表現而聞名於世,而他接下來將在《利刃出鞘3》中展現他的才華。卡莉·斯佩尼剛在蘇菲亞·柯波拉的電影《普里西拉》中飾演普莉西拉·普雷斯利,她的加入無疑將為電影增添更多色彩。至於安德魯·斯科特,他因在《跳蚤袋》中飾演的牧師角色而聞名,並且最近在Netflix劇集《里普利》中的表現也受到了廣泛關注。 ### 眾星雲集的遺產 《利刃出鞘》系列以其星光熠熠的演員陣容而聞名。從克里斯·埃文斯、傑米·李·柯蒂斯到安娜·德·阿瑪斯,每一位演員都以其獨特的魅力為電影增色不少。續集《玻璃洋蔥:利刃出鞘之謎》更是延續了這一傳統,加入了Janelle Monáe、Dave Bautista、Kate Hudson 和 Kathryn Hahn等新面孔。現在,隨著《死人醒來》的即將上映,我們期待著看到更多新星的加入。 ###...
奧馬爾·阿波羅新專輯《上帝說不》將特邀佩德羅·帕斯卡參與
新聞
2024-05-28
0
佩德羅·帕斯卡將參與奧馬爾·阿波羅即將發行的專輯《上帝說不》 在當今音樂和影視界,跨界合作已不再是新鮮事。然而,當知名演員佩德羅·帕斯卡宣布將出現在葛萊美提名歌手奧馬爾·阿波羅即將發行的專輯《上帝說不》中時,這樣的消息仍然讓人感到興奮不已。這不僅是一次音樂與影視界的跨界合作,更是一次文化和語言的交流。 佩德羅·帕斯卡,以其在《最後的我們》中的出色表現而聞名於世,此次將以一種全新的身份出現在奧馬爾·阿波羅的專輯中。這位演員和全能傳奇人物將在專輯中出現,而專輯中甚至還有一首名為“佩德羅”的歌曲。雖然目前尚不清楚帕斯卡是否會直接參與歌曲的演唱,但這樣的合作無疑增添了許多期待。 帕斯卡表示,奧馬爾是他的一位非常好的朋友,他非常喜愛奧馬爾的音樂。兩人都是雙語成長,這使得他們之間有著更深的文化和語言上的連結。帕斯卡對於能夠在創造性的旅程中成為奧馬爾的朋友,並以朋友、藝術家、拉丁裔和西班牙語使用者的身份互相支持,感到非常有意義。 奧馬爾·阿波羅的新專輯《上帝說不》將於6月28日發售。這張專輯反映了他過去兩年的生活,他非常高興能夠將這段經歷透過音樂分享給大家。這張專輯不僅包含了佩德羅·帕斯卡的參與,還有蘇丹裔加拿大詩人兼歌手穆斯塔法的加盟,顯示出這是一次多元文化的集結。 奧馬爾解釋說,這張專輯的標題《上帝說不》是對西班牙語短語“Lo que será, será”(將是,將是)的一種遊戲。這句話是一位朋友在他經歷分手時對他說的,這讓整張專輯不僅僅是一堆歌曲的集合,而是一個需要從頭到尾聆聽的敘事序列。 在過去的一年裡,阿波羅因其對圍繞名人酷兒誘餌的有毒言論的幽默回應而成為話題人物。他的坦率和幽默讓他在社交媒體上獲得了大量的支持,也讓他的音樂和個人品牌更加受到關注。 隨著《上帝說不》的發行日期逐漸接近,粉絲們無疑對於能夠聽到佩德羅·帕斯卡在專輯中的表現充滿期待。這次跨界合作不僅是一次音樂上的創新,也是文化和語言交流的一次美好展示。讓我們一起期待這張專輯的發行,並見證這兩位藝術家如何通過他們的創作,跨越界限,共同創造美妙的音樂。
這位未婚同志男性為了帶孩子離開醫院,被迫偽裝已婚並擁有妻子
新聞
2024-05-27
0
約瑟夫·蒂托的奮鬥:從噴射機二傳手到成為父親的旅程 在當今社會,對於許多人來說,成為父母是一條充滿挑戰和意外的道路,特別是對於像我這樣的同性戀單身男性。我的故事,或許能給那些在追求成為父母這條路上遇到障礙的人一絲希望和勇氣。 約瑟夫·提托的《從噴射機二手到父親》一書,不僅是他個人成為父親之旅的記錄,也是對當前社會態度和法律對於同性戀父母的一種反映。在這本書中,提托分享了他在肯亞通過代孕成為父親的過程,以及他在這個過程中遇到的種種挑戰。 提托的故事開始於他幾乎完成所有準備工作,準備迎接新生命的到來。然而,就在出發前十天,他收到了一封令人震驚的電子郵件,告知他若要帶孩子出院,需要有一位女性同伴陪伴——而且這位同伴必須是他的“妻子”。這對提托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打擊,因為他之所以選擇肯亞,正是因為當地對於同性戀父母和單身男性應該是友好的。 這個要求不僅令人難以置信,而且還帶有深深的侮辱意味。提托花了一生的時間努力讓自己的真實身份被看見和接受,現在卻被迫要隱藏自己的真實身份,僅僅是為了成為一個父親。這種經歷讓他感到憤怒和失望,更重要的是,感到了深深的背叛。 面對這樣的情況,提托感到走投無路。如果他不配合這個荒謬的要求,他就無法帶回自己的孩子。但他也絕對不願意花錢請一個陌生人來扮演他的“妻子”。這讓他陷入了兩難的境地。 提托的故事,是許多同性戀父母面臨的現實的一個縮影。在追求成為父母的路上,他們不僅要面對生物上的限制,還要面對社會和法律的種種障礙。但提托的故事也給我們帶來了希望,那就是即使在面對重重困難的情況下,也有可能通過堅持和勇氣找到屬於自己的道路。 在這個故事中,我們看到了對於同性戀父母的偏見和不公,也看到了個人對於愛和家庭的堅持。提托的經歷提醒我們,成為父母的路上充滿了挑戰,但愛和堅持可以幫助我們克服這些挑戰,找到屬於自己的幸福。 分享這個故事,不僅是為了讓更多人了解同性戀父母面臨的困境,也是為了激勵那些在追求成為父母這條路上遇到困難的人,不要放棄希望,堅持自己的夢想。因為在愛的面前,沒有什麼是不可能的。
馬克·萊瑟姆發布恐同推文後,亞歷克斯·格林威治遭受瘋狂辱罵,引發新南威爾斯州政壇誹謗案审判指出
新聞
2024-05-26
0
獨立議員遭受前所未有的虐待,包括被要求自殺的語音郵件 在當今社會,言論自由是一項寶貴的權利,但當這種自由被濫用來傷害和攻擊他人時,它的界限就被挑戰了。最近,獨立議員亞歷克斯·格林威治(Alex Greenwich)就成為了這種攻擊的目標,這場攻擊揭示了社會對於言論自由和仇恨言論的複雜態度。 格林威治議員在法庭上透露,他遭受了前所未有的虐待,這一切始於馬克·萊瑟姆(Mark Latham)發布的一條恐同推文。這條推文後,格林威治收到了多條尖酸刻薄的語音郵件,其中一些甚至要求他自殺。這些語音郵件的內容大多過於粗俗和令人反感,無法在公開場合重複。 在聯邦法院的誹謗案審判的最後一天,格林威治的律師馬修·柯林斯(Matthew Collins KC)播放了這些留言,其中包括一條告訴格林威治從懸崖上跳下去的信息。這些留言不僅展示了格林威治所承受的心理壓力,也反映了社會中仍然存在的恐同情緒。 格林威治對新南威爾士州前一國黨領導人萊瑟姆發起誹謗訴訟,原因是萊瑟姆在一篇文章中對格林威治發布了攻擊性言論,這些言論隨後被刪除。萊瑟姆的回應是:“噁心?”並對性行為做出了無端的評論。 格林威治的團隊還提到了在三月選舉後幾天發布的推文,以及隨後發送給這位政客的電子郵件,這些郵件中包含了對格林威治的進一步攻擊和侮辱。這些電子郵件的內容提到了糞便,這直接參考了萊瑟姆在2023年發布的推文。 格林威治的律師在法庭上表示,他們相信社區中有相當多的成員被這些攻擊性言論激怒,這證明了格林威治的聲譽受到了嚴重損害。他們還反駁了萊瑟姆的辯護律師提出的論點,即這些攻擊性言論只是來自那些已經不喜歡格林威治的人。 這起案件不僅是對格林威治個人的攻擊,也是對言論自由和仇恨言論界限的一次考驗。它提醒我們,雖然言論自由是一項重要的權利,但使用這一權利時必須負起相應的責任,避免傷害他人。 在澳大利亞,危機支援服務生命線為 13 11 14 提供幫助。在美國,國家自殺預防生命線為...
एलजीबीटीक्यू+
我是一位同性戀的牧師:對於教宗方濟各的恐同言論,我們期待的遠不止一個道歉。
समलैंगिक
2024-05-30
0
同性戀牧師對教宗對LGBTQ群體的言論表示震驚並呼籲深入對話 在當今社會,LGBTQ 群體的接受度正在逐漸提高,然而,當這一進步遇到宗教領域的傳統觀念時,便產生了一系列的矛盾與挑戰。近日,一位公開身份為同性戀的牧師對於教宗方濟各在與義大利主教討論時所使用的攻擊性語言表示震驚和悲傷。這一事件不僅引起了廣泛的關注,也再次點燃了關於宗教與性少數群體之間關係的討論。 據報導,教宗方濟各在討論中提到了“有太多的弗羅恰吉尼在神學院裡”,這一表述引起了極大的爭議。弗羅恰吉尼這一詞彙在義大利語中具有明顯的貶義色彩,專門用來指代男同性戀者,其使用無疑是具有攻擊性和歧視性的。對此,梵蒂岡方面回應稱,教宗知道這些報導,但強調教宗從未有意使用恐同的語言來表達自己,並對那些因此感到被冒犯的人表示道歉。 這位牧師表示,雖然他對教宗的道歉表示歡迎,但這一事件無疑對教宗對LGBTQ群體成員前所未有的開放態度造成了嚴重損害。他強調,要了解教宗使用誹謗的嚴重程度,必須區分其言論的意圖和影響。雖然有人試圖淡化這一事件,認為這只是不幸的用詞選擇或語言不當,但這種語言的使用無疑是非人性的,對性少數群體造成了嚴重的人性質疑和傷害。 此外,這位牧師還指出,梵蒂岡對於是否應該讓公開的同性戀男子進入神學院的政策忽視了一個現實:有許多忠實且慷慨地為教會服務的同性戀神父和主教。他從自己40多年的祭司生涯經驗來看,性取向並不是決定事工有效性的問題,也不應成為禁止男性進入神學院的唯一原因。 最後,這位牧師提出了一個深層次的問題:在教會中,男同性戀、女同性戀、雙性戀、變性人和酷兒是否真的被視為完全平等的成員?他認為,教宗方濟各的言論及其背後的政策表明,教會對於性少數群體的接納仍然存在著重大的限制和條件。 面對這一爭議,這位牧師呼籲教宗需要以開放的心態直接傾聽同性戀神父的意見,並真正將他們視為教會的一部分。只有通過深入的對話和傾聽,教會才能真正成為一個歡迎所有人的地方。
卓越的伯恩斯坦傳記片對待雙性戀議題的深刻探討
उभयलिंगी
2024-05-29
0
《大師》:凱莉·穆里根和布萊德利·庫珀在這部關於倫納德·伯恩斯坦的電影中大放異彩 如果你不小心,你就會成為一個孤獨的老女王,凱莉·穆里根憤怒地對布萊德利·庫珀說道,然後一隻巨大的充氣史努比從窗前經過。梅西百貨感恩節大遊行不等人! 這只是一個古怪的、讓人大笑的時刻,關於美國標誌性指揮家兼作曲家倫納德·伯恩斯坦的故事,顛覆了無聊的傳記片陳詞濫調。事實證明,一場遊行為男人和長期受苦的妻子之間激烈的爭吵提供了一個合適的背景,在這場爭吵中,她不僅大發雷霆,還阻止了她丈夫一生的玻璃櫃異性戀遊行。 「遊行」這個詞也可以用來形容庫柏繪製的高地營地漫畫。認為利伯拉斯的喧囂滿足了…的有毒需求。莉迪亞·塔爾?這是一場表演,一場表演的,因此有理有據地誇張,並且因此更有趣。雖然大多數演員都謹慎行事,只扮演自己的不同版本,但庫柏尼克卻堅持不懈,敢於與眾不同。 話雖如此,這個角色的外觀絕對是怪異的需要削減。事實上,任何一部演員年齡大幅老化的電影都是如履薄冰,這也不例外。最終,伯恩斯坦變成了髮型過度的巴里·曼尼洛。當然,這個責任由導演庫柏承擔。 那個在八月引發「猶太臉」指控的假鼻子分散了伯恩斯坦的注意力,給伯恩斯坦帶來了一種怪異的感覺,庫柏銳利的眼睛和完美的牙齒更突出了這一點,讓人想起真正的家庭主婦。後來,隨著影片從黑白切換到活潑的色彩,綠野仙蹤,伯恩斯坦的永久曬黑被揭曉。我從座位上跳了起來。公平地說,這可能是一個旨在帶來驚喜和娛樂的時刻。 「凱莉·莫里根作為年長的費利西亞,有著真正的莊嚴——她總是擁有古老的靈魂能量,即使在教育」 幸運的是,永遠清醒的穆里根平衡了庫柏的過度行為。她飾演倫納德的妻子、女演員費莉西亞·蒙特亞萊格雷。光是她的著裝就足以讓2小時9分鐘的跑步時間值得。儘管穆里根並沒有與庫柏的龐大形成鮮明對比,而且確實在某些地方放手了。這對咯咯笑的話匣子一起享受著嘶嘶作響的化學反應。 她也像年長的蒙特阿萊格雷一樣具有真正的莊重感——她總是擁有古老的靈魂能量,即使在教育——並在影片的最後15分鐘呈現出一流的表演。這裡,大師笨拙地改變語氣,快速講述費莉西亞的癌症之旅。更好的結局可能是最後一個雄偉的音樂時刻,所有的符號都崩潰了,小提琴手敲著頭,還有一個充滿活力、幾乎懸浮在穆里根的雪紡上的庫珀。 「儘管人們過度關注他的婚姻,但他的酷兒性格是透過與Felecia對話豐富的場景來展開」 大師同時,伯恩斯坦對性傾向這個公開秘密的態度卻是好壞參半。它當然不會迴避。事實上,儘管當時存在法律挑戰,但在某些地方,它的處理方式還是令人愉悅的輕鬆。例如,有一次,伯恩斯坦對一名新生兒發出咕咕聲——他的臉太可怕了,你準備讓嬰兒放聲大哭——然後說:「我可以告訴你一個秘密嗎?我和你父母都睡過!」 在其他地方,為了慶祝那個開啟他職業生涯的電話,他在愛人的屁股上吹手鼓。(這個場景令人難以置信地延續到許多誇張的管弦樂序列之一。)但是當馬特·波莫扮演所說的情人時,你會被原諒比較大師成為頭條新聞的性感旅友們。這不是那個。在這裡,馬特的角色微不足道。令人沮喪的是,伯恩斯坦與男性的關係很少被勾勒出來。簡而言之,這應該是更奇怪的。 這是一種恥辱,因為還有很多東西需要探索,包括伯恩斯坦如何看待自己的核心問題。部分網點稱他為雙性戀。其他的引用他的西區故事合作者亞瑟·勞倫茨(Arthur Laurents)稱他為“已婚的同性戀男子”。他對此一點也不矛盾。 儘管人們過度關注他的婚姻,但他的酷兒性格是透過與費莉西亞的豐富對話場景展開,費莉西亞的形像不僅僅是朋友,而不是情人。他的婚外性行為、她對此的接受以及持續的愛是否表明性的流動性和開放的關係與現代概念相去甚遠?數以百萬計的Netflix觀眾即將考慮這些問題,這很有價值。 3.5/5 《大師》於12月20日在Netflix上映。
教宗方濟各就使用涉及同性戀者的不當語言表達歉意
समलैंगिक
2024-05-28
0
教宗方濟各就使用貶義詞談論同性戀牧師道歉 梵蒂岡城(美聯社)— 在最近的一次聲明中,教宗方濟各因使用了對同性戀不敬的詞語而向公眾道歉,這一行為再次引發了關於天主教會對同性戀牧師立場的廣泛討論。這次事件凸顯了教會官方教義與現實之間的矛盾:一方面,教會禁止同性戀男子進入神學院並成為牧師;另一方面,眾所周知,許多神職人員是男同性戀者,且許多LGBTQ+天主教徒希望能完全參與教會生活和聖禮。 梵蒂岡發言人馬泰奧布魯尼確認,方濟各的言論在5月20日閉門會議中向義大利主教發表後,引起了媒體的廣泛關注。據報導,方濟各在會議上使用了義大利語中的貶義詞「基佬」來描述同性戀,這一言論隨即引發了爭議。 布魯尼在聲明中表示,教宗方濟各從未有意用仇恨同性戀的言語來表達自己,並對那些因他的言論而感到受傷的人表示歉意。然而,這一事件引發的關注超越了教宗使用的具體詞語,而是觸及了教會對同性戀神職人員的整體立場。 納塔莉亞·佩佩托利-李,曼哈頓學院宗教研究系主任,指出,教會堅持禁止同性戀男子擔任牧師的立場,忽視了許多有才華、獨身的同性戀牧師已經在教會中服務的事實。她認為,LGBTQ+群體似乎經常成為梵蒂岡,包括教宗的隨意目標。 方濟各過去曾因接觸LGBTQ+天主教徒而聞名,包括他著名的“我有什麼資格評判”評論,以及他對終止反同性戀立法的呼籲。然而,他偶爾的言論仍然引起了LGBTQ+社群及其支持者的不滿。 對於支持LGBTQ+天主教徒的組織來說,方濟各的道歉是一個積極的步驟,但他們仍然對教宗的基本立場和對同性戀神職人員的全面禁令提出質疑。他們呼籲進行更深入的討論,從人們自己的經歷出發,以深化對LGBT問題的理解。 這次事件再次凸顯了天主教會在接納LGBTQ+信徒方面面臨的挑戰,以及教會與現代社會價值觀之間的緊張關係。隨著社會不斷進步,天主教會如何調整其立場,以更加包容和接納所有信徒,將是一個持續的討論主題。
同性戀和雙性戀女性的預期壽命低於異性戀女性
उभयलिंगी
2024-05-27
0
新研究顯示女同性戀和雙性戀女性的死亡率較異性戀女性更早 在最近的一項研究中,哈佛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了一個令人震驚的事實:女同性戀和雙性戀女性的死亡率比異性戀女性年輕得多。這項研究發表在《美國醫學會雜誌》上,研究團隊從一項涵蓋了1945年至1964年間出生的護理女性的大型研究中提取了數據。在這項研究中,有90,833名女性透露了自己的性取向,其中89,821人(98.9%)被認為是異性戀,694人(0.8%)被認為是女同性戀,而318人(0.4%)被認為是雙性戀。 研究結果顯示,與異性戀女性相比,LGB女性的死亡率更早。其中,雙性戀女性的預期壽命最短,比異性戀女性早死37%。女同性戀女性的死亡時間比異性戀女性早20%,而整體來看,LGB女性的死亡時間比異性戀女性早26%。 這種死亡率的差異主要是由於廣泛的健康差異所導致的,包括酷兒女性在身體、心理和行為健康狀況上與異性戀女性相比普遍較差。報告指出,這些健康差異在很大程度上受到LGBTQ+人群面臨的社會恥辱的影響。 報告強調:“女同性戀、男同性戀和雙性戀(LGB)女性的身體、心理和行為健康狀況普遍比異性戀女性差。”這些差異是由於長期和累積的壓力源(包括人際和結構性恥辱)造成的,這些壓力源在整個生命過程中傳播和放大不良健康狀況,隨著個人年齡的增長,這些結果往往變得更加明顯。 研究人員對雙性戀女性與其同齡人之間的差距表示擔憂,並指出,由於雙性戀「比女同性戀取向更容易隱藏,因為許多雙性戀女性都有男性伴侶,因此與披露或保持秘密相關的壓力源對於雙性戀女性來說可能更為突出,因為她們較少比女同性戀女性更有可能向社交網絡透露自己的身份。 為了消除這些差異,報告建議需要在不加判斷的情況下對菸草、酒精和其他藥物使用進行篩檢和治療轉介。它還建議醫療保健從業者接受關於照顧男女同性戀、雙性戀和跨性別患者的強制性、文化背景的培訓。 報告最後指出:“LGB女性的健康差異是結構性和人際邊緣化的結果,這些邊緣化融入LGB女性的日常生活,系統性地損害了她們獲得醫療服務和健康促進行為的機會。”這提醒我們,為了實現真正的健康平等,社會、醫療系統和政策制定者必須共同努力,減少基於性取向的偏見和歧視,並提供更加包容和支持的環境給所有人。
為何三人戀關係中男同性戀者居多?
समलैंगिक
2024-05-26
0
探索同性戀者比異性戀者更有可能成為三人組的 4 個原因 在當今多元化的社會中,愛情和關係的形式正變得越來越豐富多彩。特別是在同性戀社區中,三人關係似乎比在異性戀社區中更為常見。但究竟是什麼原因讓同性戀者比異性戀者更有可能成為三人組呢?本文將探討這一現象背後的四個主要原因。 首先,對於許多長期同性戀伴侶來說,引入第三個人可以為他們的關係增添新的情趣。這種安排允許伴侶們在保持一定程度的排他性的同時,探索新的性冒險和情感連接。這種方式創造了一個既安全又舒適的環境,讓關係中的每個人都能感到興奮和滿足。 其次,許多人對於愛情和關係持有多元化的觀點。他們認為,愛上兩個人並不比愛上一個人更難,並且拒絕接受社會對於一夫一妻制的傳統期望。對這些人來說,與兩個人建立深厚的情感和身體上的聯繫是完全可能的,也是值得追求的。 第三,從經濟角度來看,三人關係也有其實際的好處。當三個人共享生活開銷時,每個人的負擔都會相對減輕,從而提高了生活品質。這種經濟上的共享不僅限於日常開銷,也包括了能夠享受更多奢侈品和假期旅行的可能性。 最後,酷兒社區的成員往往在探索自我和關係形式上更加開放和創新。經歷了對抗社會期望和壓力的成長過程後,許多同性戀者選擇按照自己的方式生活和愛。對他們來說,三人關係是對自由、獨立和個人選擇的一種肯定。 總的來說,同性戀社區中三人關係的普及反映了對於愛情和關係多元化的探索和接受。雖然這種關係形式並不適合所有人,但對於那些尋求突破傳統束縛、探索新的可能性的人來說,它提供了一種獨特且滿足的選擇。在愛的世界裡,沒有一種形式是適合所有人的,重要的是找到最適合自己的那一種。
Company
新聞
世界同志遊行地圖
पिछले परेड का विषय
एलजीबीटीक्यू+
Instagram
Linkedin
Twitter
新聞
एलजीबीटीक्यू+
लेस्बियन
समलैंगिक
उभयलिंगी
ट्रांसजेंडर
अलैंगिक
ताइवान सिक्स-कलर रेनबो डिक्लेरेशन
पिछले परेड का विषय
ताइवान गे परेड 2003 ~ 2010 की थीम और भावना
ताइवान गे परेड 2011 थीम और स्पिरिट
ताइवान समलैंगिक परेड 2012 की थीम और भावना
ताइवान समलैंगिक परेड 2013 की थीम और भावना
ताइवान गे परेड 2014 थीम और स्पिरिट
ताइवान समलैंगिक परेड 2015 की थीम और भावना
ताइवान समलैंगिक परेड 2016 की थीम और भावना
ताइवान गे परेड 2017 की थीम और भावना
ताइवान गे परेड 2018 की थीम और भावना
ताइवान गे परेड 2019 की थीम और भावना
ताइवान गे परेड 2020 की थीम और स्पिरिट
ताइवान गे परेड 2021 थीम और स्पिरिट
ताइवान गे परेड 2022 थीम और स्पिरिट
हिन्दी
简体中文
English
Français
Español
Nederlands
Italiano
Deutsch
Русский
日本語
한국어
العربية
ไทย
Bahasa Melayu
Tiếng Việt
Bahasa Indonesia
खोजें
新聞
एलजीबीटीक्यू+
लेस्बियन
समलैंगिक
उभयलिंगी
ट्रांसजेंडर
अलैंगिक
ताइवान सिक्स-कलर रेनबो डिक्लेरेशन
पिछले परेड का विषय
ताइवान गे परेड 2003 ~ 2010 की थीम और भावना
ताइवान गे परेड 2011 थीम और स्पिरिट
ताइवान समलैंगिक परेड 2012 की थीम और भावना
ताइवान समलैंगिक परेड 2013 की थीम और भावना
ताइवान गे परेड 2014 थीम और स्पिरिट
ताइवान समलैंगिक परेड 2015 की थीम और भावना
ताइवान समलैंगिक परेड 2016 की थीम और भावना
ताइवान गे परेड 2017 की थीम और भावना
ताइवान गे परेड 2018 की थीम और भावना
ताइवान गे परेड 2019 की थीम और भावना
ताइवान गे परेड 2020 की थीम और स्पिरिट
ताइवान गे परेड 2021 थीम और स्पिरिट
ताइवान गे परेड 2022 थीम और स्पिरिट
हिन्दी
简体中文
English
Français
Español
Nederlands
Italiano
Deutsch
Русский
日本語
한국어
العربية
ไทย
Bahasa Melayu
Tiếng Việt
Bahasa Indonesia
खोजें
Taiwan LGBTQ news
एलजीबीटीक्यू+
Taiwan LGBTQ news
各國同志遊行
新聞
पिछले परेड का विषय
Unbelievable Scenes from Taiwan’s 2022 Gay Parade: 20 Years of Pride Explodes with These 3 Jaw-Dropping Highlights – You Won’t Believe What’s Possible Now!
Taiwan LGBTQ news
ताइवान गे परेड एलायंस नेटवर्क
-
Hidden in Kiev: The Secret Gay Shelter You Won’t Believe Exists – See Their Flag Now Flying in Taipei!
Taiwan LGBTQ news
ताइवान गे परेड एलायंस नेटवर्क
-
You Won’t Believe the Wild Adventures of This Gay Wolfdog Superstar! Love, Drama, and Secrets Unveiled!
Taiwan LGBTQ news
ताइवान गे परेड एलायंस नेटवर्क
-
Discover How Travel Transforms Your View of the World: The Eye-Opening Truth Revealed!
Taiwan LGBTQ news
ताइवान गे परेड एलायंस नेटवर्क
-
You Won’t Believe How a Ghost Became Part of This Lawyer’s Family! Tradition, Law, and Human Rights Intertwined in an Unbelievable Story!
Taiwan LGBTQ news
ताइवान गे परेड एलायंस नेटवर्क
-
Is Your Personal Data at Risk? Kelaihoudu’s Bold Gender Diversity Vision Lacks Crucial Protection Plan, Reveals Shocking Report!
Taiwan LGBTQ news
ताइवान गे परेड एलायंस नेटवर्क
-
You Won’t Believe This Steamy R-Rated Adaptation of a Classic Housemaid’s Forbidden Romance!
Taiwan LGBTQ news
ताइवान गे परेड एलायंस नेटवर्क
-
Unbelievable Love Triangle Exposed! Zhan Zixuan, Ke Zhendong, and Feng Xiaoyue Caught in a Tangled Web of Passion – Fans Are Losing It! |...
Taiwan LGBTQ news
ताइवान गे परेड एलायंस नेटवर्क
-
Unlock the Secret Language of Travel and Intimacy with This Eye-Opening Guide | Discover Now!
Taiwan LGBTQ news
ताइवान गे परेड एलायंस नेटवर्क
-
You Won’t Believe How This Hilarious Sex Comedy Titled ‘Love Contains Light’ Skyrocketed to #1 on Netflix Taiwan! Fans Are Obsessed!
Taiwan LGBTQ news
ताइवान गे परेड एलायंस नेटवर्क
-
The title is already in English, but here is a clearer version if needed: “Rest and Eternity: Sakamoto Ryuichi, The Godfather of Japanese Film Music...
Taiwan LGBTQ news
ताइवान गे परेड एलायंस नेटवर्क
-
Private Investigator Explains: Can the Law Address Infidelity in Same-Sex Relationships? How to Handle Affairs in Same-Sex Marriages and the Impact of Legalizing Same-Sex...
Taiwan LGBTQ news
ताइवान गे परेड एलायंस नेटवर्क
-
Top 5 This Week
我是一位同性戀的牧師:對於教宗方濟各的恐同言論,我們期待的遠不止一個道歉。
समलैंगिक
ताइवान गे परेड एलायंस नेटवर्क
-
德魯巴里摩爾渴望28年拍攝《綠野仙蹤》的續集
新聞
ताइवान गे परेड एलायंस नेटवर्क
-
《利刃出鞘 3》迎來喬許歐康納、安德魯史考特與凱莉史派妮的加入
新聞
ताइवान गे परेड एलायंस नेटवर्क
-
卓越的伯恩斯坦傳記片對待雙性戀議題的深刻探討
उभयलिंगी
ताइवान गे परेड एलायंस नेटवर्क
-
教宗方濟各就使用涉及同性戀者的不當語言表達歉意
समलैंगिक
ताइवान गे परेड एलायंस नेटवर्क
-
हिन्दी
繁體中文
简体中文
English
Français
Español
Italiano
Deutsch
Nederlands
Русский
ไทย
日本語
한국어
العربية
Bahasa Melayu
Tiếng Việt
Bahasa Indonesia
हिन्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