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Blog

研究顯示,帶有「雙性戀基因」的異性戀男性生育子女數量較多

0

科學家首次發現與人類雙性戀行為相關的遺傳變異

在最近的一項科學研究中,科學家首次發現了與人類雙性戀行為相關的遺傳變異,這一發現不僅為我們提供了對性取向多樣性的深入理解,而且還揭示了這些遺傳標記與異性戀男性進行冒險行為和生育更多後代之間的關聯。這項研究由密西根大學的教授張建志領導,並於週三在《科學進步》雜誌上發表。

這項研究基於超過450,000名註冊於英國生物銀行的歐洲後裔的數據,這是一個長期的基因組學項目,對健康研究具有重大的好處。研究建立在2019年發表於《科學》雜誌的一篇開創性論文的基礎上,該論文發現基因變異在某種程度上影響一個人是否從事同性行為,雖然環境因素的影響更大。

張建志教授解釋說,過去的研究傾向於將所有同性戀行為歸為一類,但實際上存在一個範圍。通過對參與者的完整DNA或基因組的研究,並將這些資訊與調查結果結合,張和他的合著者Siliang Song能夠確認與同性行為和雙性行為相關的特徵實際上是不同的。

研究揭示,攜帶這些標記(稱為雙性行為(BSB)相關等位基因)的男性異性戀者比平均水平生下更多的孩子,從而將這些基因傳承下去。此外,自稱為冒險家的男性往往會生育較多的孩子,並且更有可能攜帶BSB相關等位基因。這表明男性BSB相關等位基因可能具有生殖優勢,這可以解釋它們過去的持久性並預測它們未來的維持。

然而,與排他性同性行為(eSSB)相關的等位基因與異性戀男性生育的孩子較少有關,這表明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特徵將會消失。英國生物銀行的數據也顯示,報告雙性戀和同性戀行為的人數比例幾十年來一直在上升,這可能是由於社會開放程度的提高。

研究估計,一個人的行為是否雙性戀有40%受遺傳影響,60%受環境影響。研究者強調,他們的研究結果主要有助於對人類性行為的多樣性、豐富性和更好的理解,並無意暗示或認可基於性行為的歧視。

這項研究不僅為我們提供了對性取向遺傳基礎的新見解,而且還強調了自然的複雜性和多效性現象,即一個基因可以影響多個性狀。這項研究的發現對於理解人類性行為的演化背景提供了重要的視角,並為未來的研究開辟了新的道路。

夫妻酷兒權力的興起:一本新書深探14段非比尋常的愛情故事

0

探索酷兒權力夫婦的世界:愛情、影響力與可見性的交匯

什麼構成了酷兒權力夫婦?

在這個多元化日益增長的世界中,酷兒權力夫婦的存在越來越受到關注和讚揚。他們不僅在各自的領域中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更在推動社會進步和文化多樣性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當這些夫婦聯合起來時,他們的力量似乎變得無法阻擋,同時也為彼此提供了一個安全的避風港。

當記者漢娜·墨菲·溫特和攝影師比莉·溫特決定創作他們的新書《酷兒權力情侶》時,他們尋找的是那些公開出櫃、成對出現並且能夠影響主流文化的酷兒夫婦。這本書展示了十四對這樣的夫婦,包括知名作家羅克珊·蓋伊和黛比·米爾曼,以及被譽為香水天才的艾倫·威菲爾斯和邁克·哈德里亞斯。漢娜和比莉花了大約半天的時間與每對夫婦在他們選擇的空間裡度過,通過深思熟慮的採訪和溫柔真誠的照片,描繪了這些愛情故事。

這本書不僅是漢娜和比莉專業合作的成果,更是他們共同生活的一部分,創造了一個充滿寧靜和親密感的項目。透過這本書,我們得以一窺這些勤奮、傑出的公眾人物的另一面:輕鬆、自信、充滿愛意和家庭感。

在討論成為一對酷兒權力夫婦的感受時,漢娜和比莉分享了他們的見解。他們強調,成為這樣的夫婦意味著在家裡有著非常有趣的對話,並且深入思考了什麼標準應該被納入。他們認為,一對酷兒權力夫婦存在於三件事的交叉點:他們必須出櫃,他們必須結合,他們必須被賦予影響主流文化的權力。

透過這本書,漢娜和比莉希望給人留下酷兒之愛的視覺視角,強調親密是他們攝影方法的主要目標之一。他們的工作展示了酷兒情侶在真實親密的時刻,這在歷史上一直是一種激進的行為。

創作《酷兒權力情侶》的過程不僅是一次專業合作,也是漢娜和比莉深入探索愛情、親密關係和酷兒身份的旅程。這本書中的每一對夫婦都展現了對彼此的深切尊重和愛慕,以及他們對自己和對方工作的熱愛。這些故事提醒我們,真正的權力夫婦之所以強大,是因為他們的伴侶看到了他們所有人並愛著他們所有人。

《酷兒權力情侶》不僅是一本關於愛情的書,也是一本關於勇氣、尊重和可見性的書。透過這些酷兒夫婦的故事,我們看到了選擇大聲地愛的力量,以及這種愛如何影響和豐富了我們的世界。

雙性戀女性嫁給男性後因性向遭質疑選擇公開出櫃

0

從雙性戀到酷兒:我的性取向旅程和自我接納之路

在我年輕的時候,我曾經和男人以及女人約會,並且被界定為雙性戀。這段經歷對我來說是一段探索自我、了解自己的性取向的重要旅程。然而,當我最終與我現在的丈夫結婚時,人們開始質疑我的雙性戀身份。這讓我感到困惑和沮喪,因為對我來說,我的性取向並沒有因為我選擇和一個男人共度餘生就發生改變。

在我成長的家庭中,人們總是告訴我,做一個同性戀是可以接受的。因此,我從未正式地出櫃,我只是有一天帶了我的第一個女朋友回家。當然,這讓我的家人感到有些驚訝,因為他們知道我在青少年時期對男孩子也有興趣。但這種驚訝很快就消失了,我繼續在年輕時和男人以及女人約會。

然而,在2014年,我遇到了我的丈夫,他立刻接受了我的雙性戀身份。我感到非常滿足,因為我可以在保持一段舒適的關係的同時,表達我的性取向。但是,當我決定和他結婚時,外界的人開始質疑我的雙性戀身份。

我清楚記得第一次被告知我不屬於酷兒社群的情景。我參加橄欖球比賽,這和酷兒社群有所交集。幾年前,在一場比賽的場邊,我的隊友試圖猜測誰是同性戀。當我告訴他們我是雙性戀時,我永遠不會忘記他們的反應。他們說我不算數,因為我選擇了一邊,指的是我的丈夫。

這種來自酷兒人群的反應讓我感到我不屬於LGBTQ+社群。很長一段時間我背負著這個重擔。當人們問我是否還需要告訴人們我是雙性戀時,我感到困惑,因為我已經結婚了。

然後,我決定以酷兒身份出櫃。我的丈夫一直非常支持我表達我的酷兒身份。當我決定嫁給他時,我並沒有變成異性戀,就像如果我娶了一個女人就不會成為女同性戀一樣。雙性戀並不是一個階段,它不會因為你選擇了生活伴侶就結束。

我厭倦了試圖定義和捍衛我被誰吸引以及為什麼被吸引。我開始使用「酷兒」這個詞,感覺這更能代表我。在酷兒的保護傘下,我的性取向可以自由地變化和成長。「酷兒」這個詞不需要解釋,也不需要被質疑。

作為一個酷兒,我覺得我終於可以自由地存在。儘管我仍在努力接受自己的身份,但我知道沒有所謂的「不夠奇怪」。我明白為什麼周圍的人可能覺得我「不重要」,因為我處於一段異性戀關係中。但我仍然是同性戀,我一直都是,而且永遠都會是。无论我结婚还是单身,这一点都不会改变。我永远是我。

新研究為同性男性夫婦利用彼此的DNA生育子女開辟了可能性

0

新研究顯示將皮膚細胞轉化為卵細胞有望解決不孕問題

在最近的科學進展中,俄勒岡健康與科學大學(OHSU)的研究人員發表了一項突破性研究,展示了將皮膚細胞轉化為卵細胞的可能性,這項技術大約在20年前首次被用來創造克隆羊「多莉」。這項研究的成功不僅為解決不孕症提供了新的希望,也為同性戀夫婦提供了有望擁有親生孩子的新途徑。

研究團隊在小鼠身上進行的這項稱為體外配子發生(IVG)的過程,涉及將皮膚細胞中的細胞核提取出來,並將其放入一個已去除細胞核的供體卵細胞中。這一過程的關鍵在於誘使皮膚細胞的細胞核將其染色體減少一半,使其能夠與精子細胞結合,進而產生一個可行的胚胎。

資深作者、OHSU胚胎細胞和基因治療中心主任Shoukhrat Mitalipov博士表示,他們的目標是為那些無法產生自己卵子的患者提供解決方案。然而,這項技術的實際應用至少還需要十年的時間來完善,以確保所得胚胎不會出現遺傳異常。

這項研究不僅為不孕夫婦提供了新的希望,也為同性戀夫婦開辟了新的可能性。目前,想要擁有自己親生孩子的男同性戀夫婦需要捐贈者的卵子。但是,通過這項技術,兩個人可以利用他們的DNA來創造一個胚胎,然後由代理孕母生育到足月。

俄勒岡州的這項研究緊隨日本研究人員去年發表的類似研究之後,他們利用兩隻雄性小鼠的DNA成功培育出幼鼠。這些研究的成功為未來的人類應用提供了重要的基礎,雖然仍需克服許多挑戰,但它們為解決不孕症和擴大家庭結構的可能性開辟了新的道路。

在溫馨春夜品酒時刻,數英尺外的釘子炸彈爆炸了 | 仇恨犯罪事件

0

倫敦釘子炸彈事件:一個倖存者的回憶與反思

在1999年的春天,倫敦遭遇了一系列令人震驚的釘子炸彈攻擊,這些攻擊不僅震驚了整個國家,也永遠改變了許多無辜受害者的生活。這些事件提醒我們,仇恨和極端主義的後果是毀滅性的,並且強調了社會對於包容性和對話的迫切需求。

1999年4月17日,一個平凡的週六,布里克斯頓市場發生了爆炸,造成48人受傷,其中包括一名僅23個月大的兒童。這起事件的殘酷性在於它的隨機性和針對無辜平民的暴力。一張報紙上展示的X光片顯示了一根釘子嵌入了那名幼兒的顱骨,這一畫面震驚了整個國家。

接下來的幾週,恐怖並未停止。第二枚釘子炸彈在孟加拉布里克巷地區爆炸,造成13人受傷。而第三枚炸彈則在4月30日,於Soho區的Admiral Duncan酒吧爆炸,造成3人死亡、約70人受傷。這些攻擊針對的是倫敦的少數族裔和LGBTQIA+社區,顯示出攻擊者的極端仇恨和偏見。

我親身經歷了Admiral Duncan酒吧的爆炸。當時,我正站在距離炸彈約4英尺的地方。爆炸發生後,我發現自己躺在地板上,頭靠在牆上,周圍充滿了濃濃的黃色煙霧。我試圖爬行尋找出口,最終在一家名為The Yard的同性戀場所找到了我的朋友們,他們幫我到醫院接受治療。

這次攻擊後,我被診斷出患有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我的生活從此改變。我從一個健康的30歲年輕人變成了體重不到七英石(約45公斤)的憔悴不堪的人。這次事件不僅對我造成了身體上的傷害,也對我的心靈造成了深遠的影響。

這些釘子炸彈攻擊是由一個孤獨的極右翼分子發起的,他的行動是出於對特定群體的仇恨。這次事件後,英國一些報紙的態度發生了轉變,之前這些媒體常用貶低的語言描述LGBTQIA+人群和少數族裔。這次轟炸行動凸顯了媒體在塑造公眾對特定群體態度方面的責任。

作為社會的一員,我們必須反思我們使用的語言以及我們允許在我們面前使用的語言。仇恨犯罪和歧視性言論的正常化是我們都必須共同努力對抗的。我們必須記住,每一個人都應該受到尊重和保護,無論他們的種族、性取向、宗教信仰或性別認同如何。

這些釘子炸彈攻擊的記憶將永遠伴隨著我,但它們也提醒我們,愛和包容是對抗仇恨和極端主義的最強大武器。我们必须一起努力,建立一个更加包容和理解的社会。

巴克的雙性戀情節背後的深遠歷史

0

《9-1-1》探索巴克的雙性戀身份,為角色帶來新的成長機會

《9-1-1》第七季:巴克的性取向探索與成長

自從《9-1-1》第二季開始,粉絲們就一直熱切期待著埃文·“巴克”·巴克利(Evan “Buck” Buckley)和埃迪·迪亞茲(Eddie Diaz)之間可能發展出的浪漫情感。這部由瑞恩·墨菲(Ryan Murphy)、布拉德·法爾查克(Brad Falchuk)和提姆·米尼爾(Tim Minear)創作的劇集,不僅以其緊張刺激的情節和深刻的人物描繪而聞名,還因其對角色性取向的開放探索而受到讚賞。

在最新一集“巴克、煩惱與困惑”中,巴克公開承認自己是雙性戀,這一劇情轉折不僅為他的角色增添了新的深度,也為《9-1-1》開啟了新的敘事可能性,提供了一個關於成長和接受的充滿希望的故事線。

這一重要的發展終於平息了長期以來關於巴克和艾迪之間關係性質的猜測。儘管這對“巴迪”(Buddie)的粉絲可能仍在期待這段友誼能夠進一步發展成為浪漫關係,但巴克的出櫃無疑是一個重要的進步,它不僅展示了《9-1-1》對LGBTQ+社群的支持,也為巴克的個人成長故事增添了新的篇章。

然而,《9-1-1》在處理巴克和艾迪的關係時,也曾被指控進行了所謂的“酷兒誘餌”(queerbaiting),這是指創作人員暗示可能的LGBTQ+代表性,但從未在劇情中實際呈現。儘管如此,《9-1-1》一直是一部在性取向和性別認同方面具有包容性的節目,從主要角色到故事情節,都反映了對多元性取向的接納和尊重。

巴克的性取向探索不僅是對他個人故事的深化,也是對《9-1-1》敘事範疇的擴展。透過巴克的角度,劇集有機會探討性別認同和性取向的流動性,以及這些議題如何影響個人和他們的關係。這不僅為巴克角色提供了成長的空間,也為觀眾提供了一個通過電視劇角色經歷和理解這些復雜議題的窗口。

隨著巴克在個人生活中的這一新發現,他有了擺脫過去關係挫折循環的機會,開啟了自我發現和接受的新旅程。這一轉變不僅對巴克來說是一次重要的成長機會,也為《9-1-1》增添了更多深度和多元性,使其成為一部真正反映現實世界多樣性的電視劇。

隨著《9-1-1》繼續展開,觀眾無疑會期待看到巴克如何在他的新發現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以及這對他與艾迪以及其他人物之間的關係將產生什麼影響。無論結果如何,《9-1-1》都證明了自己是一部敢於探索角色深度、挑戰社會規範並慶祝個人真實性的劇集。

Unbelievable Scenes from Taiwan’s 2022 Gay Parade: 20 Years of Pride Explodes with These 3 Jaw-Dropping Highlights – You Won’t Believe What’s Possible Now!

0

Taiwan Celebrates 20 Years of Gay Pride: A Journey from Visibility to Marriage Equality and Beyond

### Celebrating 20 Years of Pride: Taiwan’s Gay Parade Marches On

This year marks the 20th anniversary of the Taiwan Gay Parade, a significant milestone for the LGBTQ+ community in Taiwan. After a year of virtual celebration due to the pandemic, the 2022 parade returned to the streets, embodying the theme “Unlimited Sex──Deconstructing the Framework, Sex/Gender is Unlimited.” This theme encourages everyone to break free from societal constraints and embrace their true selves.

Over the past two decades, Taiwan’s gay parades and activities have evolved significantly. From initially seeking visibility for gay individuals to achieving marriage equality in 2019, the movement has seen remarkable progress. The “Reporter” has documented these changes, highlighting the continuous efforts of the “Gay Consultation Hotline” partners who have been vocal advocates for the rights and awareness of minority gender identities since the beginning. This year, the parade also saw participation from Ukrainians in Taiwan, carrying flags of Ukrainian gay organizations, representing those fighting for their country back home.

Despite the threat of an approaching typhoon, the parade on the afternoon of Saturday, October 29, saw undiminished enthusiasm. Political candidates, private enterprises, NGOs, and campus groups joined the march, showcasing the widespread support for LGBTQ+ rights. The parade featured six color-coded teams, covering a route of 3.5 kilometers, starting and ending at the city hall square.

The event also served as a platform for advocacy groups to discuss LGBT and human rights issues. Notably, Luo Yijun, deputy leader of the medical response team of the Central Epidemic Command Center, shared insights on AIDS infection research, emphasizing the “U=U” principle and the importance of coexisting with AIDS, drawing parallels with COVID-19 epidemic prevention.

With over 200 groups and more than 6,000 individuals registered, the parade’s turnout was estimated to exceed 100,000 participants. Dai Youxun, the media spokesperson for the Taiwan Rainbow Citizen Action Association, emphasized that the legalization of gay marriage was a milestone but not the endpoint of the movement. The theme of “infinite” possibilities reflects the ongoing struggle for rights and recognition within the LGBTQ+ community.

Highlights of the parade included the representation of “Kyiv Pride” by Ukrainians in Taiwan, showing international solidarity. The parade also reflected on its 20-year journey, from seeking visibility to making tangible changes in society. The participation of lesbians and the organization of exclusive events underscored the inclusivity and diversity of the LGBTQ+ community.

Despite the achievements, the fight for gay rights and gender equality continues. The parade highlighted the need for further progress in areas such as transnational gay marriage, joint adoption, and transgender rights, among others. Taiwan’s journey from its first democratically elected president in 1996 to legalizing gay marriage in 2019 showcases the country’s rapid progress in LGBTQ+ rights. However, as Meizi points out, there is still much work to be done beyond marriage equality to achieve true gender equality and social movement growth.

Taiwan’s Gay Parade not only celebrates the LGBTQ+ community’s achievements but also serves as a reminder of the ongoing struggle for equality and acceptance. As the parade marches on, it carries the hopes and dreams of countless individuals fighting for a world where love knows no bounds, and gender is indeed unlimited.

一位女性同性戀者的人生故事 – SWI swissinfo.ch

0

Livia Tresch:從黑暗童年到蘇黎世同性戀圈的見證者

在二十世紀的六、七十年代,莉維亞·特雷施(Livia Tresch)在瑞士蘇黎世的同性戀圈子中找到了自我。作為一名私生女、寄養兒童和女同性戀,她的童年充滿了黑暗。然而,正是在這個被視為平行世界的社群中,她找到了屬於自己的一席之地,並成為了當時這個社群的見證者。

![攝影師 Livia Tresch](https://www.swissinfo.ch/content/wp-content/uploads/sites/13/2023/09/f298fba9a146b3c2e8d1e9fa07780908-liva-tresch—klaus-petrus-4866-data.jpg) *莉維亞在她蘇黎世的家中。攝影:克勞斯彼得*

莉維亞的故事是一段艱難旅程的縮影。她的成長過程中充滿了挑戰:從被送養、遭受虐待,到對自己性取向的掙扎和接受。在那個年代,同性戀在社會上是不被接受的,被視為「臭豬、骯髒、變態和有病」。莉維亞甚至曾經尋求心理治療,希望能變得「正常」。但最終,她學會了接受自己的真實身份。

莉維亞的轉折點來自於她首次踏入蘇黎世的同性戀俱樂部「藍色天空」。在那裡,她發現了一個完全不同的世界,一個充滿了理解和接納的社群。她驚訝於那些男性同性戀者的禮貌和體面,這與她對男性的既定印象截然不同。這個經歷對她來說是一次啟示,讓她意識到自己並不孤單。

![蘇黎世 Barfüsser 嘉年華](https://www.swissinfo.ch/content/wp-content/uploads/sites/13/2023/09/58ea037ecd22e44ec9985677d6e20f9a-liva_tresch_insert-data.jpg) *喧鬧的氣氛、華麗的服飾、香菸和酒精:蘇黎世Barfüsser酒吧,1963年。攝影:Liva Tresch/Sozialarchiv.ch*

莉維亞的故事不僅是關於同性戀社群的生活,也是關於個人尋找自我認同的旅程。她的經歷反映了當時社會對於性少數群體的偏見和歧視,以及這些群體如何在壓迫中尋找力量和團結。莉維亞通過攝影記錄了這個社群的生活,她的作品成為了珍貴的歷史檔案,為後人提供了一個窺視過去的窗口。

莉維亞的故事告訴我們,即使在最黑暗的時刻,也能找到光明和希望。她的生活證明了接受自己、愛自己的重要性,以及在困難中尋找和創造屬於自己的空間的勇氣。莉維亞·特雷施的故事是一個關於生存、愛和接納的故事,是對所有人,特別是性少數群體成員的鼓舞和啟發。

男同志驕傲旗幟的含義與象徵解析

0

探索 LGBTQ+ 社群的多樣性:深入了解男同性戀驕傲旗幟及其意義

在當今多元化的社會中,標誌性的彩虹旗已不僅僅是 LGBTQ+ 驕傲的象徵,它還開啟了一個豐富多彩的世界,其中包含了一系列代表這個社區不同身份的驕傲旗幟。正如來自不同州或國家的人可能會懸掛特定的旗幟來展示他們的身份,或體育迷展示他們支持的隊伍一樣,LGBTQ+ 社群的成員也選擇透過這些旗幟來表達自己的獨特性和團結。值得注意的是,這些旗幟並不僅僅在驕傲月期間才顯得重要,它們全年都是自我表達和認同的重要工具。

長期以來,男同性戀者一直是 LGBTQ+ 權利運動的重要聲音。他們的歷史和經歷豐富而真實,但隨著時間的推移,社區內部對於包容性和多樣性的需求不斷增長。這種需求促使了新旗幟設計的誕生,其中包括最新版本的男同志驕傲旗幟,這一設計旨在更全面地包含跨性別男性,並以更深入和有意義的方式慶祝同性戀男性社群的多樣性。

### 關於男同志驕傲旗幟

#### 歷史
這面被稱為“熱愛男性的男性驕傲旗幟”的最新版本旗幟,據信是由 Tumblr 用戶 @gayflagblog 於 2017 年設計的。在這之前,男同志驕傲旗幟是一面帶有五種不同深淺藍色條紋的旗幟。然而,隨著費城和進步驕傲旗成為更具包容性的象徵,對於一面能夠更全面代表愛男人的男人的旗幟的需求日益增長。最終,這面旗幟被重新設計為包含七種顏色,旨在更廣泛地代表 LGBTQ+ 男性。

#### 顏色
男同志驕傲旗幟的顏色代表著不同的概念:
– 深綠色:社區
– 青色:治愈
– 淺綠色:喜悅
– 白色:性別不一致、非二元性別與跨性別男性
– 藍色:純潔的愛
– 紫色:堅韌
– 靛藍:多樣性

### 獲得旗幟
對於那些希望展示自己身份的人來說,我們提供了購買這些旗幟的鏈接。其中一些鏈接可能包含附屬鏈接,這意味著我們可以在不增加您額外費用的情況下賺取佣金。例如,永遠的旗幟公司不僅將每一次銷售的一部分捐贈給 LGBTQ+ 非營利組織,還擁有完全碳中和的生產和分銷流程。使用我們的連結購買,整個訂單可節省 10%。

此外,我們還提供了指向亞馬遜的鏈接,以便於訪問。

了解更多關於其他驕傲旗幟的資訊,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和慶祝 LGBTQ+ 社區的多樣性。每一面旗幟都是一個故事,一段歷史,一個身份的象徵。在這個多元化的世界中,讓我們一起慶祝每一個獨特的聲音。

JK羅琳堅稱,對於反對她對跨性別議題看法的《哈利波特》演員,她不會選擇原諒

0

JK羅琳拒絕原諒批評她跨性別觀點的《哈利波特》明星

在當今社會,言論自由是一把雙刃劍,尤其是當公眾人物發表具有爭議性的言論時。近日,知名《哈利波特》系列作者J.K.羅琳再次成為熱議的中心。羅琳因其對跨性別議題的看法而遭受廣泛批評,她堅稱不會原諒那些因反對她的觀點而“道歉”的《哈利波特》系列電影明星。

羅琳最近在推特上討論了《卡斯報告》,這是由英國兒科醫生希拉里·卡斯博士撰寫,關於年輕人跨性別醫療保健的報告。羅琳引用該報告的結論,認為對年輕人的跨性別醫療保健是“嚴重的醫療事故”,並指責支持這一做法的人應該感到羞恥。她在X(前身為Twitter)上的言論激起了公眾的強烈反響,她表示自己對這一問題感到非常生氣,認為這對孩子們造成了不可挽回的傷害。

羅琳的這些言論引發了廣泛的討論和批評,包括《哈利波特》系列的主演丹尼爾·雷德克里夫和艾瑪·華森。2020年,艾瑪·華森在推特上表示支持跨性別社群,強調跨性別者應該被尊重和愛護。同樣,雷德克里夫也公開反對羅琳的觀點,並支持跨性別女性,強調跨性別女性就是女性。

羅琳對於這些反對她觀點的明星表示,她不期待也不需要他們的道歉。她認為,那些利用自己的平台支持跨性別青少年的名人,不應該為受到創傷的跨性別者和依賴單一性別空間的弱勢女性道歉。這一立場進一步加深了公眾對她的批評。

羅琳的言論和立場引發了一場關於言論自由、尊重和同理心的廣泛討論。她的觀點被許多人視為對跨性別社群的不尊重和傷害,而她對《哈利波特》系列明星的不寬容態度,也讓她面臨著四面楚歌的局面。在這場持續的爭論中,一個關鍵的問題浮現:如何在保護言論自由的同時,也尊重和保護那些最容易受到傷害的群體。

在這個故事中,我們看到了一個著名作家如何因為她的觀點而與一部分粉絲和公眾對立起來。這不僅是關於跨性別議題的爭論,也是關於權力、影響力和責任的問題。當公眾人物發表意見時,他們必須意識到自己的話語可能帶來的後果,尤其是當這些言論可能對某些群體造成傷害時。希望有一天,我們能找到一種方式,既能保護言論自由,也能確保所有人的尊嚴和安全。

zh_CN简体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