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能選擇性取向,我會隨時選擇成為雙性戀

慶祝第25個雙性戀可見日:挑戰刻板印象並提高意識

本週標誌著第25個雙性戀可見日的到來,這一天最初被稱為“慶祝雙性戀日”。四分之一世紀以來,這一天的宗旨一直是“提高對雙性戀的認識並挑戰對雙性戀的消除”。儘管一周的時間看似充足,足以提升公眾對某一議題的認識,但最近的一項研究顯示,仍有37%的人認為雙性戀是一種選擇,這與對同性戀的看法不同,這一發現凸顯了為何我們仍需努力提升對雙性戀的認識。

這項由約會應用程式PURE進行的調查,對2000名美國人的雙性戀觀點進行了了解。結果顯示,許多人仍然抱持著對雙性戀的陳舊觀念,20%的人認為雙性戀是成為同性戀的“跳板”,26%的人認為人們聲稱自己是雙性戀是因為某些“好處”(“什麼好處?!”每個雙性戀者都想問)。調查還發現,有3%的受訪者甚至不相信雙性戀的真實存在。

讓我們澄清一些事情:雙性戀是真實存在的。實際上,大多數酷兒人群都是雙性戀。2021年英國人口普查——第一次包含性別問題的人口普查——發現,1.3%的英國人口認為自己是雙性戀。

對於想要更深入了解雙性戀的人來說,有許多書籍可以提供幫助。例如,《貪婪:一個想要太多的雙性戀者的筆記》就是一本探索雙性戀體驗的書籍。

雖然有些人可能在公開自己是同性戀之前首先公開自己是雙性戀,但這並不意味著雙性戀是通往同性戀小鎮的中途停留。在一個寧願你根本不是酷兒的社會中,弄清楚你的酷兒身份是具有挑戰性的,對許多人來說,可能需要一段時間才能消除內在的同性戀恐懼症的許多層面。此外,身份可能會隨著時間而改變。

那麼,為什麼對雙性戀的理解落後於其他酷兒身份呢?酷兒理論家和多本書的作者梅格-約翰·巴克(Meg-John Barker)認為,這是因為我們對二元性的文化迷戀。雙性戀挑戰了兩個關鍵的二元性:“被異性吸引與被同性吸引”和“自然與選擇”。

在主流文化中,“自然”的事物通常被視為比“選擇”的事物更真實、更固定。但實際上,這些事物都不是二元的。人類的大多數方面,包括性行為,都是生物心理社會的。這意味著它們是我們與生俱來的面向、我們隨著時間的推移而發展的方面的複雜組合——包括對我們所做的選擇的反應,以及我們周圍文化和我們可以選擇的結果的結果。

同性戀/異性戀二元論被強行強加給我們所有人,除此之外的任何事情都被視為一種選擇。這成為駁斥雙性戀的另一種方式。正因如此,長期以來,人們一直在試圖證明雙性戀並不真實,其中包括2005年的一項研究,該研究導致《紐約時報》宣稱所有男性要么是“同性戀、異性戀,要么是說謊者”。

雙性戀者被認為是不值得信任的,這會影響到我們的整個身份,我們對自己的存在的陳述還不夠。雙性戀恐懼症的刻板印象告訴我們,雙性戀者是我們自己生活中不可靠的敘述者——因為如果你不能相信某人知道他們真正被誰吸引,你就不能相信他們理解他們的任何性經驗-而且單性戀(被一種性別所吸引)的人比我們更能理解我們的性傾向。

這些刻板印象繼續對雙性戀者產生負面影響。統計數據和第一人稱敘述告訴我們,雙性戀者的身心健康狀況更有可能更差,部分原因是雙性戀在醫療環境中被消除。倫敦記者凱蒂·博伊登是眾多在試圖獲得支持和醫療保健時缺乏理解的雙性戀者之一。之前的一位治療師告訴她,她的雙性戀是“(她)的選擇”。

“自然與選擇”的二元論也在其他方面損害了雙性戀社群。雖然《Born this Way》的敘事在LGBTQIA+權利方面取得了巨大勝利(並催生了一首極其朗朗上口的歌曲——感謝Gaga),但它也巧妙地表明,酷兒群體只因為發生在我們身上的事情而應該獲得權利和保護,而我們會選擇這些事情如果可以的話。

雙性戀不是一個選擇。沒有人會坐下來列出一些自己想成為的性取向的利弊清單。就像同性戀、異性戀或無性戀一樣,雙性戀是人們複雜、多面向、美妙的自我中自然、美麗、美妙的一部分,但這不是我們可以決定的。透過我自己的雙性戀,我找到了一個美好的社區,結識了終生的朋友,陷入愛情和失戀,並且我已經成為一名積極分子。如果那37%的受訪者是的,雙性戀是我隨時都會做出的選擇。

流行趋势

最新故事

zh_CN简体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