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我眼中的遊行】獨立製片導演 ──周美玲

作者: 周美玲 18 October 2012

1. 第一次參與台灣的同志遊行是什麼時候?當時參加的原因是?

2003年第一屆遊行我就參加了;那時還跟主辦單位合作,把我們限制級的同志紀錄片《私角落》弄到二二八公園公開播放。上映前大家生怕警察會以妨害風化之名前來取締,還先想了一套說詞應對:「公園裡都能有露點雕像,為何不能有露點的藝術影片?」還好並沒發生什麼事,但對我們來說,在二二八公園這個同志空間放映同志情慾的紀錄片,就是一種行動藝術。

因為是第一屆,我們會有身為「種子」的使命感,那時我剛拍完電影《艷光四射歌舞團》,就拉著片中演員們一同去參加遊行;就第一屆來說,圈內朋友是比較需要彼此陪伴、互相打氣的;之後幾年的遊行逐漸聲勢浩大,就無需再「拉票」了,但只要我人在台北,就算只有剪片的空檔,我也會跑出來參加一小段遊行。

2. 這幾年在遊行現場最令你印象深刻的是?
第一次做彩虹地景時(2007年),我記得自己站在旗子底下,看著高舉過頭的旗子一路延伸至盡頭;蠻感動的。隔天看到媒體從高處拍攝的鳥瞰圖,呈現出來的六色彩虹旗畫面,依然令人非常非常感動。

3. 就你的觀察,台灣同志遊行與國外有無不一樣的地方?
其實第一次參加同志遊行是在紐約,應該是2001年吧,我去環球旅行時候。那時紐約同志遊行已很商業了,街頭到處都是廣告與觀光客;台灣的同志遊行比較具有社會運動的調性,但相較於其他社運遊行,我們的形象比較不是激進份子,而是以溫和的方式表達訴求,試圖找到與社會和諧相處之道、而非彼此對立。因為我們與大家並無不同,只是勇於呈現自己跟社會主流不一樣的面向──不論是裝扮、情感或情慾方面的多元樣貌。

台灣社會一直以來對同性戀懷有某種「魔障」:就是約定俗成的恐懼,其實只要正視同志族群的存在,就會發現同志其實一點不可怕。遊行便是給社會大眾一個機會,好好看清楚,看清楚後,發現同志其實跟我們沒什麼不同,心裡的恐懼魔障自然就會消失無影。

4. 對於下一個十年的遊行有何想像或期待?
想像…希望十年後的同志遊行是由總統府來主辦囉,甚至是有同志總統來參與遊行!我覺得台灣最保守的勢力就是政治,政治圈非常保守,至今無人敢出櫃;所以若能突破這道最後的藩籬,將會是同志運動一路走來最豐碩的成果、也是台灣社會最大的進步。

周美玲/獨立製片導演,著名作品包括電影《刺青》、《漂浪青春》,電視劇《死神少女》,紀錄片《私角落》等。

流行趋势

最新故事

hi_INहिन्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