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Blog Page 35

【關於遊行,我想說…】紀大偉:同志遊行觀察報告

0

作者: 紀大偉(政治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助理教授) 26 September 2012

同志大遊行在台灣的發展讓人驚艷。有幾個特點值得一提:

一、規模龐大:
  台北遊行的參加人數從十年前的兩千人增加為近年來的數萬人,已經堪稱全亞洲規模最巨的同志大遊行之一。

二、訴求多元:
  在台北遊行現場之中,可以看到遊行內部的多元參與者──除了俊男美女證明了情欲的必要和力量之外,愛滋人權運動者(含愛滋兒童)、身心障礙同志、勞工團體等等也走上街,顯示遊行的多元訴求。

三、地點多元:
  除了台北之外,遊行也在高雄、台中、花蓮舉行,讓同志的隊伍走出台北,儘可能走遍全台灣。
 

以上這些特點是台灣同志遊行彰顯出來的幾個特色,比較留意遊行動態的一般民眾也會注意到這些。

除了這些明顯的特色之外,另外幾個比較不被看見的特點也該留意:

四、主辦單位的組織化:
  遊行主辦單位並不是公家單位,也不是民間的公關公司,而是非營利的民間團體──然而,它籌辦數萬人活動的能力卻不遜於公家的政宣大拜拜或公關公司辦的演場會。遊行主辦單位的凝聚力量不是商機而是對於同志人權與尊嚴的理念,而凝聚的過程與成果都證明了同志運動在台灣的成熟度。

五、跟商業界保持距離:
  我在美國的同志遊行看到遊行手冊列出好幾頁的幾十個贊助商、遊行現場的花車大多繪有各企業LOGO,然而這些在台灣的同志遊行看不到。台灣同志遊行到目前為止跟商界保持距離,沒拿企業的贊助(其實也沒有拿官方的補助),應該是同志運動之內之外持續的爭議課題。
拿商家的錢,在遊行中看到大量企業LOGO,誠然給人一種歌舞昇平的歡快感(euphoria)(看哪,各大企業也來為同志站台了),但這種歡快感容易遮避了同志遊行的真正訴求,讓人誤以為「同志已經受到足夠的挹助了、同志已經變快樂了」;
而不拿企業的錢,同志遊行的訴求就比較突顯,同志可以高唱主體性,而不必受制於官方或商界的考量──這種草根性在整個世界都向錢看的時候特別難能可貴,但我也同時覺得,五年後、十年後的整體情勢可能更加商業化,同志遊行還是要提早考慮跟商界合作的策略(不只是要不要,也還有怎麼做)。

六、同志遊行在主流媒體上幾乎沒有能見度:
  有些朋友在遊行之後檢閱電視報紙新聞,悲憤發現媒體幾乎不報同志遊行了。這一點我們倒可以想開了:同志運動在1990年代需要跟主流媒體合作,但這年頭雙方很難接頭了。
主流媒體對絕大多數的遊行抗議視而不見(並非獨漏同志),寧可報導夜市美食與名流緋聞,而且某些媒體幾乎要燒光它們自己的招牌了。任何追求社會正義的行動都必要在主流媒體之外尋求更多元更靈動的現身管道。臉書是一種管道,但聰明的同志會用想像力發現雞蛋要放在好多個不同的籃子裡。

【關於遊行,我想說…】鄭美里:彩虹的福佑

0

鄭美里(文化工作者、社區大學講師) 24 September 2012

你曾跪在媽祖的神轎下「倰轎腳」嗎?可惜我還沒有親身體會過,但那年當彩虹大旗從我們上方穿梭而過,我的確感覺到一種說不出的奇妙的福佑。

據說今年同志大遊行是第十屆了。作為一個熱誠的支持者,不知怎的卻數不出自己到底參加過幾次,只記得每年都盡可能參加,即使因工作緣故不能出席,也在心裡惦記並祝福。印象最深的是,2005、2006年時,當時我在女書店做出版,曾組織了一個成長團體「鱷魚小隊」,一起讀書、做團體,也為女書店籌辦拉子相關活動。當時「鱷魚小隊」的團體動力相當不錯,參與遊行前,小組討論發想,自製了別緻的鱷魚手套,小鱷魚們戴著可愛的手套參與遊行,發放傳單,引起了一些注目,可說點綴了彩虹遊行的隊伍,小隊成員也很興奮、頗有成就感。

更久以前,做地下刊物的九O年代中期,你記得曾經朝夕相處的那人說過,做(同志)運動就像接力賽,要一棒一棒地傳下去;那人還說,但願是有情有義的人。後來,你們沒有走在一起了,但還各自在跑道上傳遞著曾經共有的信念。這樣就好。

有遊行的這些年,你記得的是:陽光、揮汗、那麼多的旗幟、呼口號、彩色、歡笑、擁抱、重逢、百感交集的淚水……;你看見愈來愈多的是:力量、差異、扶持、不同的團體、世代、身份、多采多姿的訴求。

如今是auntie、uncle級的我們,年輕時若聽見人說只關心性別太狹隘,你除了氣結,一定會不以為然大加辯論;然後,漸漸地,你也長成了「性別只是認同的一部份」的一個中年人了。呵呵,都好。

因為沒有特別的任務,參加遊行也就等於和老友相聚的時候,不必事先約定,到時也能遇見,遊行結束後喝杯咖啡敘一敘。再然後,起伏更迭,和老友們似乎也走散了。去年(2011)遊行那天,我帶著相機出門,淡定地做一個鄉民,在女學會的隊伍裡,快樂地支持和欣賞。問這十年間有什麼改變?我說,以前老嫌遊行路線太短,走不過癮,現在卻擔心腳會酸,中途加入就好。

哪一年開始呢?每當「水男孩」出現,那亮眼的「青春的肉體」就會贏得滿堂彩。今年,遊行的第十年,我開心樂見是否將有一些些的皺紋、摻雜的白髮、現出了祥和卻不失個性的臉龐,在熱熱鬧鬧的遊行人潮裡。

【關於遊行,我想說…】許佑生:登上彩虹,人人都是鳳凰

0

作者: 許佑生 23 September 2012

1989年夏天,我到紐約遊學,第一次參加了同志大遊行。身為同志,生平第一度見識彩虹遊行就在最熱鬧ヽ最多元的紐約大都會,宛如小孩進入一家巨無霸糖果屋,被五顏六色的糖果零食山堆包圍,喜不自勝。

後來因轉到舊金山念博士班,也參加過這座同志傳統光榮城市的同志大遊行。帥氣的市長戴墨鏡以性感之姿,坐在凱迪拉克前導車的車蓋上,簡直是電影明星,真叫全市狂喜。

那時候,我總在想別人土地上再怎麼華麗、歡喜的同志大遊行,終究是人家的「全家團圓大喜劇」,我畢竟是外人,不禁黯然,懷疑何時台灣才能有自己的遊行?

那時,我看日本東京剛舉行一場同志遊行,但似乎人數不多,看圖片也不夠精彩。心中盤算,日本同志已經很敢了,辦起遊行卻小貓兩三隻,那如果台灣有一天舉辦會是何等冷清畫面啊?

哈,很高興我料錯了。2003年第一屆台北同志大遊行,我正好人在台灣,趕上了這良辰吉時。記得大家先在228公園集合,我沒特定跟著哪個團體,看看周遭,不免擔心,到底這次第一次出征能有多少美少男ヽ美少女戰士現身哪?

完全出乎我預料,竟有多達上千人。這不是我想像中的零落鴿群,而是一整隊雁行千里了。在隊伍中,首度以同志身份在台北熟悉的寬大馬路大方走著,頂著美麗的陽光,我湧出了好多感觸。在我年輕時,覺得當同志像沒有未來的黑獄人生,怎知會有這麼一天夾在身邊一對對小男生ヽ小女生相愛牽手,被陽光撒落祝福的人堆裡!

以前走在這些街道上,我不是很幽怨嗎?老覺得寂寞落單,要勉強作自我,只能躲在當年叫新公園的地方遊魂似地找尋同伴,離開那裡就回到假惺惺世界。但這一刻我走在大馬路上,抬頭挺胸,顧目四盼,哪有什麼羞愧?哪有什麼過街老鼠的滋味?我們這一條隊伍變得嘻嘻哈哈,光豔奪目,顛覆了所有人的想像。

我們首次出擊便締造美麗果實,以後每一年都以驚人數字成長,到去年的同志大遊行已高達五萬人次,且有來自世界各地的同志兄弟姊妹,尤其大陸香港,把台北的亮麗彩虹整條掛在太平洋海上,號稱亞洲最大規模的同志遊行了。

今年,又推出創舉,以全省接力方式展開彩虹環島遊行,遍地開花。我曾在柏克萊大學受邀演講我與葛瑞在1996年的那場婚禮,下次我要很驕傲地上台去講台灣同志大遊行的盛事了。

【關於遊行,我想說…】小玉:對不起妳,但是我還是要出門去參加同志大遊行

0

作者: 林寒玉(女同志集合出版社負責人) 09/20/2012 發表

我從小到大求學沒有全勤過,偏偏同志大遊行,我竟然連續參加了十年,一次都沒放過。我想上天是故意的,祂不但讓我開了一家女同性戀出版社,還故意讓我在2003年,當上第一屆同志大遊行的主持人,從此,有了感情,捨不下,所以每年都去報到。

永遠忘不了,台灣史上第一次同志大遊行,在舞台上,跟現場遊行的夥伴,看到天空中彩虹出現的激動!

看,連上天都派彩虹來現場助威,世人怎麼還要說同性戀是一種罪?!

還有,也忘不了,那該死的主持人情結。

因為,我不是在主舞台上,就是在六色花車上。職業病的關係,我總是幻想,年年都要把舞台區,臨場反應超快,男同志主持界第一把交椅做掉,或是把會說中港日英台語的女同性戀主持人拔除,這樣我就可以年年在台上,居高享受隨便往台下一掃,滿眼都是彩虹旗的盛況!

不過內心的惡魔,抵不過現實的天使。真要命,會主持的LGBTQ朋友太多了,2003年到2011年,舞台區各種類型同志主持人陸續冒出,感性咖、綜藝咖、同運咖,不管來的彩虹大使們有多大咖,上台的同運團體有多多元,這些每年站上主持台的悍將,永遠不會忘記,把握機會,兜攏台上台下的所有人,彩虹無所不在,用嬌媚或昂揚的聲線,帶領大家、陪伴大家,呼喊每一年的遊行主題,就希望那麥克風夠強大,能將不歧視的平權訴求,穿透每一位在場的,剛好路過的心!

最機伶的,也絕對不會忘記想方設法,力求媒體朋友的青睞,怎麼犧牲都無所謂,只要跟台上互動的效果夠好,媒體願意多拍,電視報紙網路都會播出,那就替爭取同志的未來,做了最有價值的廣告。

唉,這主持人們何等風光啊~

那些為了主持所背的來賓名單,遊行口號,互動橋段,身上行頭,唉呦,管它的黑眼圈和治裝費,為了讓遊行成功,值啊!

那我這篇文章標題怎麼回事?

就有一次,我這小到不行的拉子出版社,一位長期購書的讀者來e-mail問我了:

小玉啊,妳們一定要搞什麼遊行嗎?本來我在辦公室跟同事相安無事,最近兩年,因為遊行一直上電視新聞,報紙打開也是,有同事開始懷疑我是同性戀了,有意無意就試探我,真的很煩啊!不要搞遊行不行嗎?

啊~我的衣食父母,我的讀者大人啊,該怎麼回覆比較好呢?

後來,幾度魚雁往返,內容大約是這樣的:

小玉 : 我敬愛的OO,妳喜歡我們出版社的作者寫的書嗎?

讀者 : 很喜歡啊。

小玉 : 那我跟妳說一個真實的事情,我剛開出版社的時候,有人打電話來罵我,叫我去死。因為她說,我開這種出版社,出版的書會讓人變成同性戀,會害死人,她希望我不要出害人的書,妳覺得呢?

讀者 : 那怎麼可以,作者寫的書都很好看,這是我難得的嗜好,妳要一直做下去啊。

小玉 : 對啊,所以我就繼續做下去,才能認識支持拉子出版的大家啊!同志大遊行也是一樣的,這是絕對要一直做下去,直到社會真的有改變那天啊!

讀者來來去去,我不知道,當同志大遊行即將來到第十屆的此刻,這位讀者還好嗎?是否已經感受到的不是辦公室同仁的煩,而是有一個友善空間能出櫃了?

遊行的人來來去去,我不知道,每年,除了老朋友,我都跟哪些冒出來的新朋友一起大遊行?

可是,我知道,我多麼希望新朋友多來一點,多來一個,是一個。

如果,我們的遊行,真的讓你的生活層面,受到了出櫃烏雲的困擾,我個人願意說聲抱歉(雖然這是會歧視人的社會造成的,但是畢竟讓您不便,我也很難受,所以請接受我個人的小小歉意)。

但是,再怎麼大聲誠意地對不起,我仍然,要出門去參加第十屆同志大遊行!

衷心希望,今年,就可以跟初來乍到的您,一起發揮同志平日對事物,品頭論足的強大能力,在台下故作搖頭狀,批評這第十屆主持群哪裡口條可以更露骨一點(哪裡冒出來的好貨色,去!)

這樣,也不枉我揮老了十年的彩虹旗,去!去!去!

台灣同志遊行2022主題與精神

0
2022同志遊行主題

圖片來源:2022台灣同志遊行官網

無・限・性−−解構框架,性/別無限

今年2022年對臺灣同志遊行而言,實為意義非凡的一年,自2003年從新公園(今二二八和平公園)出發的那一刻起,臺灣同志遊行已走到第20個年頭——這20年來,遊行的主題從第1屆的「看見同性戀」到第18屆的「成人之美」、第19屆的「友善日常 in Taiwan」,我們期待社會大眾能看見性多樣社群(LGBT+)、理解並尊重每個人的認同,更進一步讓友善落實到日常之中;但在臺灣同志遊行已持續倡議邁向第20年之際,為何還是有很多性多樣社群無法被看見、理解與尊重,或無法生活在友善的環境之中呢?在談論這個議題之前,我們不妨先聊聊這20年來,同志遊行乃至整個同志運動都在做些什麼吧!

在目前性別二元的概念仍未鬆動下,很多人無法理解性/別是「無限」的,因此我們在做的其實就是「解構性/別的框架」——也就是「性解放」。或許你聽過「性解放」,但你知道同志運動其實是性解放運動的一環,而同志遊行就是在做性解放嗎?性解放的意涵為:「破除所有對性的壓迫與汙名」,進而讓每個人都能擁有身體與情欲的自主權。反同團體一直以來拿「性開放」來攻擊性解放,聲稱傳統道德或家庭價值會被性解放運動消滅,正是因為他們不曾也不願去理解性解放的核心理念,認為性解放就等於性開放,會讓道德淪喪,故高舉一夫一妻的家庭價值來迫害不符此道德想像的人們;甚至以為同志運動必然也是用倡議「性解放」的方式來壓迫非我族類,實落入了狹隘的二元對立思考。

但我們的立場並非如此,臺灣同志遊行歡迎任何人來表達意見,不論你是贊成或反對某項議題,更不會排除某種聲音。因此,我們從不否認性開放是性解放的一環,但相對地,「性保守」也是性解放的一環,甚至「不需要性」亦同,因為性解放的真諦就在於——不論一個人選擇了性開放、性保守,或原本就不需要性,都不應受到社會中任何的壓迫與汙名。是故在性解放運動的傘下,每個人的選擇或不選擇都應該被理解與尊重,這也是臺灣同志遊行一貫的立場;更進一步言,我們也期望有一天,任何人都不再需要特地標明自己的身分,在保有其自我認同的前提下,無論一個人是否為LGBT+,或不論他出櫃與否,都不影響社會看待他的眼光及對待他的方式,每個人只單單以他的身分認同被尊重,活在一個看見多元、理解並尊重差異的社會之中。

然而,這樣的願景並非一蹴可幾的,目前在社會上仍有許多性/別的框架需要被解構。首先,雖然同婚立法已通過數年,但不論是在適用的法律上,或對社會大眾而言,同婚和異性婚仍舊是有別的,如在禮俗祭祀上,或族譜稱謂等;縱使未來有一天同性可以適用民法結婚,但法律不會因為它被寫進法條中,就真的成為法律,而是要讓社會大眾接受它背後的價值,或其所要塑造的秩序。因此在現階段,我們不僅要讓社會大眾知道同婚和異性婚在法律要件上並無二致,毋需另立專法,且在共同收養、人工生殖與跨國婚姻上,同婚仍設有諸多限制外,更希望社會大眾可以理解同婚和異性婚在實質上的差異,而不是再把同婚套進異性婚的框架之中——真正的尊重差異,是在給予平等權利保障的同時,也尊重對方與自己相異的地方——如在稱謂部分,若能避免不假思索地將「夫妻」、「爸媽」等稱謂套在對方身上,而是先花一點時間確認對方希望如何被稱呼,對於建構多元友善的風氣就相當有幫助;而建構友善風氣這件事,不論我們是什麼身分,都可以從自己開始做起。

再者,對於關係的想像可以更多元。目前除了異性家庭外,社會只接受一對一同性別的封閉式伴侶關係或婚姻,而同性配偶甚至不能共同收養小孩;但婚姻只不過是眾多關係型態中的一種——且是全餐的概念,無法與對方協商要負擔何種權利義務——其他如BDSM中的主奴關係、開放式關係等議題也應被看見;伴侶法、多人家屬等制度也應被建立。此外,維持單身也是一種選擇,但社會對於單身者也存有不少歧視與不公平的待遇,如店家不收單人客或要加價等;單身者往往受到各種揶揄(如被視為「魯」)或催/逼婚的壓力,導致當事人自信低落或過度焦慮,反而採取極端或錯誤的追求方式,如跟蹤騷擾、PUA等,造成被追求者的傷害。因此我們呼籲,在沒有傷害到他人的前提下,任何人都有追求自己舒適關係的權利,法規、社會輿論等不該成為一種阻礙;各種關係模式都只是生活中的一部分,不會再有人高舉一種關係型態作為典範來要求他人,而是每個人為自己的生活打造舒適的人際網絡。

此外,「刻意強調的友善」也可能變成一種框架。我們在去年的主題說明已有提到,何時才能不用「友善」這個詞,就是當我們不再需要用「友善」去標榜任何特定人事地物時,也就是處處皆友善、無處不友善,這才是真正友善的社會。以現階段而言,我們的確看到不少同志友善的場所、店家,乃至同志友善企業等,但可以進一步思考的是:當我們強調「友善」的同時,不就代表有其他地方不夠友善,所以才需要一個避風港、一個世外桃源嗎?而這友善正來自於「你是同志」——這樣的友善容易劃分你我,且甚有可能變成「隔離但平等」的工具,因為「你們同志」就待在那個「同志友善」的地方就好了。(雖然去年主題說明已有強調友善不是專用,但仍不乏有心之人利用這樣的概念,將「友善」作為區隔異己、眼不見為淨的柵欄。)然而,同志身分不該是個框架,「身分」可以作為一種認同、一種找到歸屬感的方式,因此我們要做的是打破加諸在同志身分上的框架,而非同志身分本身,更不是空泛地強調我們的愛都一樣——唯有當我們都能尊重每個「人」的自主性與多樣性時,才能看見不同身分認同的「無限」可能性。而要撐出每個人都能不受限的空間,不僅需要不同倡議團體在各自關注的議題上持續發聲,更需要的是你我對於每個「人」的尊重、理解甚至站出來爭取權益,才有可能邁向真正友善的未來。這正是臺灣同志遊行每年持續舉辦、邀請不同團體上台發聲,更希望大家能在遊行這天走上街頭的原因——不只是為自己而走,也為了無法上街的人而走,讓現身成為改變的可能。

走過這風風雨雨20年,臺灣同志遊行承載著各式議題、各種標語,也一直致力於在社會中推動各類平權議題——從早期讓大眾看見同性戀、呼籲政治人物採取實質行動,到倡議除了同性戀,各個性多樣社群(LGBT+)都應該被看見,乃至於後來見證同婚專法的誕生,臺灣同志遊行一直都與性多樣社群站在一起。然而,遊行並不以此為終點,在這20週年的十字路口,我們希望社會大眾都能看見、理解與尊重每個人的「無・限・性」——因為性/別可以有「無限」多種可能性,也應該「不受限制」;我們想推動的不只是性別/同志友善,更希望整個社會對於友善有更深入的認識,當我們解放各種侷限與壓迫的既有框架,就能朝向無處不友善的多元社會前行。期盼在未來,無論你的身分、性別、性傾向、喜好、關係狀態為何,都不再需要接受任何標籤與框架的束縛,而是能在社會中以自己喜歡的樣貌生活著,社會氛圍、法律制度、相關措施等都不會再是阻力而是助力。這樣的社會,正是臺灣同志遊行走到這20年後,繼續向前行的動力。(引用自2021台灣同志遊行官網)

遊行地圖

遊行團體

社團法人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50% FIFTY PERCENT、磊山保經 諾億團隊、LesPark、彩虹酷兒健康文化中心、雙全國際股份有限公司
35th SCORA、AWS Taiwan、KyivPride、Mamak檔—大馬旅台同志會、Microsoft(微軟)、MISTEAK、TABOO Night club、台南彩虹遊行、台大人類學系學生會、台灣性別平等教育協會、台灣美光、國立臺灣大學皮繩愉虐社、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性別教育研究所學會、太古可口可樂、女子恋愛俱楽部、手天使暨障礙團體隊伍、東吳待業阿姨連線、桃緣彩虹居所x中華身心健康促進暨研究協會、水男孩、皮繩愉虐邦、縛.生、臺大學生會性別工作坊、臺大男同性戀社、臺大社會系系學會、銘傳心理系性心理學課程
GisneyLand 諸羅部屋、台灣新滋識同盟、帕三小事務所、帕斯堤聯盟、感染誌 HIVStory、社團法人台灣愛之希望協會、社團法人台灣露德協會、紅樓部屋、財團法人台灣紅絲帶基金會、為i篩檢|讓i發聲、愛滋權促會、財團法人台灣關愛基金會、中華民國台灣懷愛協會、社團法人台灣基地協會、Gilead、ModelTV 影音串流平台、TPO、高誠公關 GOLIN Taipei、臺灣阿斯特捷利康股份有限公司、18+肌肉健身館、HPE Pride Taiwan、HPI(惠普全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LEZS 女人國/頤創藝、PrEP 台灣、中正大學酷斯拉社、台東團、台灣人文煮意麵團、台灣北區同志健康服務中心-Gisneyland風城部屋、國際社會主義道路(ISA台灣)、好孕工作室、愛滋感染者權益促進會、法商法國巴黎銀行 BNP Paribas、法商法國興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台北分公司、清交部落革、社團法人台灣基地協會、社團法人台灣性產業勞動者權益推動協會、臺灣諾和諾德 Novo Nordisk Pharma Taiwan、荷商波士頓科技有限公司台灣分公司、賴芊芝宗教協會、金門馬祖彩虹前線
國際特赦組織台灣分會、lululemon Taiwan、G*STAR、臺北市觀光傳播局
ASML(艾司摩爾)、Fairy and Locker Room、G大調男聲合唱團、Logitech 羅技、M·A·C COSMETICS TAIWAN、Out in Taiwan、Sony Group、Taipei European School Pride Alliance、Yahoo、一點都不像的姊妹、中央大學女性向ACGN文化同好會、台大女性主義研究社、台灣伴侶權益推動聯盟、同志父母愛心協會、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學生會、暖閣彩虹酒吧、桌遊群-狼窩、毛姐一家人、社團法人台灣民主實驗室、美商高通、美國在台協會(AIT)、臺大濁水溪社、臺大香港研究社、臺師大人文學社、青年樂生聯盟
人權公約施行監督聯盟、台灣人權促進會、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社團法人廢除死刑推動聯盟、西藏台灣人權連線、香港邊城青年、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
Nike、Pride at Google Taiwan、無心戒酒互助會
Australian Office 澳洲辦事處、British Office Taipei 英國在台辦事處、EMI教會、European Economic and Trade Office、Goldman Sachs 、Kinn Porsche The Series MileApo_TWFC、LVMH Fashion Group、MAKE UP FOR EVER 、南臺灣水姑娘、台大動物權利發展社、台灣人型犬與主人嗷、台灣華特迪士尼股份有限公司、向山社、女神卡卡台灣粉絲團 Lady Gaga Taiwan、婦女新知基金會、彎的for land,彩虹podcaster們、彩虹城市管樂團、東海大學女性主義與性別工作坊、桃園市性別權益促進協會、法商東方匯理銀行、滙豐銀行、真光福音教會、社團法人女性學學會、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綠黨、緋紅國際、羅氏大藥廠股份有限公司、美商百富門有限公司、蘭陽青年人文社會工作坊、輔大性別研究社、遊行酒組聯盟、陽明交大人社系系學會、風船葛之家義工團
社團法人台灣親子共學教育促進會
聯合利華、台灣蓋璞、Uber、台灣百健
BAT Taiwan、Blizzard、Dell Technologies、Glaysses 眼鏡群、P&g 、Schroders 施羅德投資、SHL Medical 瑞健醫療、世新大學性別研究所、中華民國童軍臺北市第410團-臺北彩虹童軍410團、小民參政歐巴桑聯盟、彩虹阿替團、時代力量、清華大學愛慾實務社、渣打銀行、羅浮童軍人權興趣小組 Taiwan LGBT Scouts、美商美國紐約梅隆銀行、臺師大性壇社、花旗(台灣)商業銀行
18歲公民權 X 臺灣青年民主協會
台灣樂天集團、杜蕾斯、同窗會、亞曼瑞國際舞蹈學校
Alphabet Mafia、Bi the Way‧拜坊、Chulalongkorn University, Thailand 泰國朱拉隆功大學、GSK Taiwan、Just米和TA、KU 四木禽星、Sam Yan Press, Bangkok、Tesla Taiwan、ubi taiwan 台灣無條件基本收入協會、World Movement for Democracy、中華民國就是中國台灣不是中華民國你說對不隊、勵馨基金會、南華大學學生會、台中基地志工隊女同志小組、台北市松山信義區議員候選人吳崢、台灣共生青年協會、台灣基進內湖南港市議員參選人吳欣岱、台灣民眾黨、台灣無性戀小組 Taiwan Asexual Group、同光同志長老教會、哈囉、國民黨青年團、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輔導與諮商、婚姻與家族治療所學會、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及日本語文學系學生會、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系學生會、小年夜、彩虹平權大平台、必治妥施貴寶(BMS)、新北市政府家庭暴力暨性侵害防治中心、新竹縣學校助人工作者、東華同志普拉斯、民主進步黨、河神的丸子、消防員工作權益促進協會、清大人社系學會、社團法人台灣同志家庭權益促進會、社團法人台灣生育改革行動聯盟、社會科學實踐種子論壇、紫色象徵智慧、臺師大學生會、薛薛、行動山棧花、酒鬼按摩、陽明交大學生會陽明分會、高中生串連、龍氏家族帝國、🌈美力彩虹 X 切ㄋㄟㄋㄟ🌈

贊助

白金級

黃金級

白銀級

銀級

贊助企業

(引用自台灣同志遊行官方網站)

台灣同志遊行2011主題與精神

0
2011同志遊行主題

圖片來源:台灣同志遊行聯盟網站

彩虹征戰,歧視滾蛋!

重新看見歧視

除了法律和制度層面的不平等之外,對於性傾向和性別氣質的歧視仍然深刻的存在於社會文化之中。現在的歧視者已經學會偽裝成開明尊重的樣貌,打著尊重之名行排擠壓迫同志之實。’’因此同志朋友們要意識到這樣的歧視依然存在,進而做出行動,這樣同志平權運動才有健康穩固的基礎。

否定兒童及青少年同志的存在就是歧視

毫無科學根據的”同性密友期”謬說,卻在學術界及社會上普遍流傳,完全否定了兒少同志的存在。事實上,整個教育環境預設了所有人都是異性戀,當兒少同志的性傾向開始啟蒙時,缺乏支持力量與正面肯定,因而陷入孤立無援的困境。如果不在國中小學教導學童多元性傾向及多元性別的知識,並建立學童各種性傾向及性別都具有平等權利的觀念,對於同志與非同志的兒少都會造成負面影響。偏見及歧視會透過家庭以及其他管道流竄,使得同志兒少面臨孤立霸凌威脅,同時非同志兒少也會因為歧視的觀念,而錯失發展成為健全公民的機會。(引用自2011 LGBT Parade 台北同志遊行網站)

遊行地圖

遊行路線

今年遊行首度採取雙路線。遊行隊伍將六色大隊以「紅、橙、黃」「綠、藍、紫」分成兩條路線。

西大隊依紅、橙、黃順序出發:

沿途經過:凱達格蘭大道→公園路→懷寧街→衡陽路→中華路一段→漢口街一段→館前路→忠孝西路一段→中山南路→凱達格蘭大道,約4公里長

東大隊依綠、藍、紫順序出發:

沿途經過:凱達格蘭大道→信義路一段→金山南路二段→和平東路一段→羅斯福路一段→中山南路→凱達格蘭大道,約4公里長

今年的三位彩虹大使作家馮光遠、媒體工作者陳安儀表達對同志族群的支持,最後由歌手張懸以歌聲為大家獻上祝福。

遊行團體

同光同志長老教會、社團法人台灣關愛之家協會、跨性別資源中心、高中生制服聯盟、台灣大學男同性戀社NTUGayChat、國立成功大學TO‧拉酷社、暨大社工、清交部落革BLG、世新飛魚同志社、彰師大性酷社、東吳大研社、TABOO、女人國-火女孩、EnjoySex性致勃勃、財團法人台灣紅絲帶基金會、老媽的好朋友們~、皮繩愉虐邦、仙女諧會aka.珍奶協會、GisneyLand風城部屋、ANIKi、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海洋酷兒社。
青年要好野、南洋台灣姊妹會、「我願意和感染者交朋友」台灣露德協會、台大浪達社、教師同盟、台灣女性學學會、「我念諮商,我挺同志」、銘傳大學諮商與工商心理學系 性心理學課程第一隊、小YG 行動聯盟、PLU Malaysia、自由嵐風 、世新高潮社、大馬心同志、真理大學『彩虹同玩節』活動團隊、中央酷兒及女性文化研究社、NK站、同志心靈成長工坊(同心坊)、台灣科技大學G型男社、中華商海 、彩虹天堂-中區同志健康文化中心。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海洋酷兒社、台灣醫學生聯合會 性健康推廣部 (SCORA)、M1魔男誌、Taiwan Gay Open 4 第四屆台灣同志網球公開賽、zxcv1234、白雞與黃雞、臺中市基督教以勒團契、混亂t pub、應許者基督徒行動聯盟、HK BOO BAR、台大意識報、HXproduction & Club JUMP、長庚大學性別與媒體文化課程&性別議題研究室、臺大學生會 、台灣伴侶權益推動聯盟、台灣同志家庭權益促進會、國立台灣大學女性研究社、國北教大同鬩社-多元性別研究社。
水男孩、台灣性別人權協會、中央大學性/別研究室、女同學社(香港)、東吳大學同志社QC、台師大人文學社、清華大學性別研究社、真情酷兒挺殘酷兒、千障權益行動聯盟、同志父母愛心協會、台灣青少年性別文教會(好性會)、南人(窩)獨立工作室、政治大學陸仁賈同志文化研究社、台灣跨性別權益行動會、聽障同志聚會、南華大學彩虹平道、輔大黑水溝社、清華大學人文社會學院學士班、台灣性別平等教育協會、女書店、綠黨、集合出版社、國立東華大學Rainbow Kids 同伴社、社工挺妖團、Destiny、人民老大開開團、中山G.BI.拉、Google、高雄同志遊行聯盟、馬來西亞、台灣國際勞工協會(TIWA)。
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台灣人權促進會、財團法人關愛基金會、Animosa福爾摩莎動物權利小組、東華通是性別、致理技術學院雙向緣社、Bi the Way.拜坊、OTOKO Men’s Boutique、ROOM CLUB、銘傳大學諮商與工商心理學系 性心理學課程第二隊、世新大學性別研究所、花蓮快樂彩虹團、國際陰陽人組織中文版 / Oii-Chinese、後山同遊、彩虹同心原、大衫元超超大尺碼、國際特赦組織台灣分會。
基本書坊、南風一同二所、天蠍部落[scorpio]、友善的直 (Friendly Straight)、動漫向上推廣協會、輔大同好、中正大學酷斯拉社、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性別平等教育輔導團、林梓天彩虹戰隊、師大性壇社。

捐款 & 贊助

捐款徵信錄:

*2011起有ezpay小額捐款,到2017

Andy10,000
HK Eddie20,000
米漿200
陳敬學1,069
無名氏8,000
男人計時Model群2,550
彩虹蕾夢娜500
女性權益促進會1,000

贊助徵信錄:

Aniki
Funky
Guy Shop
Jump
Leatherstud皮革專賣
Mr. Rich小版男裝
Sagami
Samlanton
Taboo
T-Studio束胸
女人國
台灣伴侶權益推動聯盟
同志諮詢熱線老年同志小組
鈞達股份有限公司
紅樓商家
海樂影業
現代婦女基金會同志親密暴力服務方案
瑜珈小客廳
壞男情趣
海克利斯健身補給

2011國際反恐同及反恐跨性別日活動 : 國際連線攝影展

國際攝影師查理斯.米契(Charles Meacham),在2009年,因為看到一張台灣對抗保守教會反同遊行扛十字架對抗的照片,引發他到台灣拍攝同志遊行的念頭。台灣行,是他的第一站,之後造訪了耶路撒冷、雪梨、雅典、布達佩斯、維爾紐斯、布加勒斯特、薩格勒布、伊斯坦堡、明斯克、華沙、索非亞、倫敦、莫斯科、馬尼拉等不同城市的同志遊行。

東歐及亞洲城市是主要對象,捨棄了商業化、嘉年華形式的遊行照片,他挑選了仍須抗爭、還存在恐同氛圍的彩虹對抗行動畫面。透過新聞攝影,每張高度張力的照片極富運動性,訴說著在地彩虹社區與國家警察、保守右派勢力、保守宗教抗爭的故事,有人被毆打、有人被圍困、有人面對新納粹份子的挑釁!

    在517國際反恐同及反恐跨性別日,超過20個城市同步舉辦了「國際反恐同及反恐跨性別日 國際連線攝影展」,台灣同志遊行聯盟也加入這次的主辦,分別在全台灣六個城市串連展出,並同時舉辦講座。在保守教會偽裝「真愛聯盟」對校園同志教育進行大張旗鼓反對連署之際,藉由本次攝影展,希望喚起更多人關注恐同與恐跨性別帶來的壓迫與傷害。


(引用自台灣同志遊行聯盟網站)

zh_TW繁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