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麥研究發現PrEP使用者性傳染病診斷增加,但主因為檢測增多
在最近於丹麥進行的一項研究中,科學家們對開始使用預防性抗HIV藥物(PrEP)前後,前往性健康診所就診人群中三種細菌性性傳播感染(STI)——衣原體、淋病和梅毒的年發病率進行了繪製。研究結果顯示,這些人群的感染率比開始使用PrEP之前高出了115%。然而,這一增加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於檢測次數的增加所致。
在開始使用PrEP之前,受訪者的平均STI檢測率約為每100人每年50次(即每兩年進行一次檢測),而在使用PrEP後,檢測率升至每年3到4次,每次檢測達到高峰時均在開始PrEP後的幾個月內進行。考慮到這一點,PrEP使用者中任何細菌性STI的診斷率僅比PrEP前高出35%,而梅毒的增加則沒有達到統計學意義。
此外,研究人員還發現,在人們實際開始使用PrEP之前約10-20週,檢測數量就已經開始增加,從每100人年約200次增加到500次,即使在PrEP啟動時的費用被打折的情況下也是如此。
哥本哈根大學醫院的Sebastian von Schreeb博士及其團隊表示,他們的研究證明了PrEP直接導致「風險補償」這一理論的證據。風險補償是一些行為科學家提出的理論,認為如果人們因為採取一種保護性行為而感到不那麼焦慮,他們往往會增加相關的危險行為。在PrEP和U=U的早期,一些研究人員擔心這會導致保險套使用量大幅下降,從而可能消除生物醫學預防的部分或全部益處。
然而,作者指出,他們的研究表明,PrEP和性傳播感染的情況並非如此。他們表示,如果風險補償有效,則預計當人們感到受到保護,免受愛滋病毒侵害時,性傳播感染的發生率會增加。但由於沒有看到這種增加,因此提出了另一種解釋,即性冒險行為的變化導致人們進行PrEP。
這項研究的數據特別可靠,因為丹麥進行了徹底的醫療保健監測。每個公民都會獲得一個獨特的民事登記號碼,該號碼可以連結到微生物測試結果的綜合資料庫。丹麥公共衛生系統於2018年開始提供PrEP,所有開始PrEP的人都參加了一項全國性前瞻性隊列研究DanPrEPD,並且即使停止PrEP,也將繼續作為參與者。
研究結果顯示,PrEP使用者在開始使用PrEP後診斷出更多性傳播感染的原因之一是,在PrEP之前,人們可能只有在出現症狀時才來接受檢查。這項研究並不意味著PrEP會導致風險補償,相反,它表明在性傳播感染風險增加時(即最需要時)給予PrEP。作者補充說,這使得PrEP計劃成為乾預的關鍵點,因此提供一個安全和支持性的環境,包括全面的性健康諮詢是至關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