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同志遊行2017主題與精神

圖片來源:2017台灣同志遊行聯盟網站

澀澀性平打開開,多元教慾跟上來

論述:

台灣同志遊行已邁入第十五年,每年的主題都希望讓社會看見多元、尊重差異。2015年,我們談社會規範透過年齡與性別,妨礙自我的展現;1 2016年,我們談環境中無處不在的假友善;2 而在看到層出不窮的校園歧視事件,以及變形盟持續聚焦的抹黑後,今年我們要談的是——因為年齡而被「設限」學習、又被「假友善」氛圍壓迫的——性別平等教育

性平教育應是性/別多元的教育

  「性別平等教育」是指:透過教育認識並尊重各種生理性別、性傾向、性別認同、性別氣質,以及LGBTIQA──性多樣社群的文化差異,藉此消除因歧視而產生的暴力與霸凌,促進性別地位的實質平等。在教育現場,「性別平等教育法」(以下簡稱「性平法」)初擬時,其目的是落實「兩性」平等教育,2000年因葉永鋕事件影響4,才加入尊重多元性別差異的內容,希望藉此保護下一代。但施行14個年頭後,不論是性別平等教育,或政府的政策、調查、補助的研究等,仍多以「異性戀」、「兩性」為主。

  在性平法、性侵害防治法的規範下,國中、小學每學期應實施至少六小時的性平相關課程及活動,讓性平教育得以在學校裡慢慢扎根。然而鷺江國中楊同學、屏東女同志學生自殺等憾事一再發生,顯示性多樣社群在成長過程裡,仍舊缺乏認同上的支持,及外在環境的友善接納,且當城鄉資源分布不均時,情況更加惡劣。

  此外,為避免學生遭受性騷擾、性侵害及性霸凌,法律規定「疑似」即需「通報」,以致於學生若與人發生合意性行為,想詢問相關問題時,老師便背負「必須通報」的壓力,反讓學生的性平教育一片空白。5這樣的性平教育既無法保護性多樣社群,又限縮學生受教空間,已失去本意。原期許不漏接任何人的保護機制,反而讓人窒息其中。

  若性/別多元的性平教育能真正落實,年輕的生命便能知道自己的「不同」並沒有錯,有機會認識進而喜歡自己,產生自信、有力的自我定位;若校園內的每個人,保有開放的態度去認識他人的不同,讓同理心化解恐懼,霸凌便能真正減少。若各級學校面對學生的親密關係議題時,對學生的情慾需求與困惑視而不見,持續用「你長大就會懂」來迴避問題,拒絕陪伴與對話,形同「放生」學生自行摸索;而校園之外,更有一群號稱「尊重」多元的人們,多年來努力不懈地造謠、抹黑性平教育,更讓性/別多元的性平教育岌岌可危。

拒絕假友善的性平教育  

  變形盟從 2011 年開始,便用扭曲事實的方式,阻撓性平教育:先以「專家學者」的身份與權力位置,包裝歧視;且有組織地「動員家長」,散佈謠言,積極「卡位」成為學校事務代表;更透過民代與議會,施壓各地教育局處,抹殺性平教育,6企圖以「地方包圍、中央滲透」雙管齊下的政治動員,將力倡的樣板家庭觀、反墮胎、反同性戀等議題與各種保守勢力結合,不擇手段地持續煽動恐懼與仇恨。加上十二年國教新課綱延後在108學年度分段上路,各縣市公聽會恐正重現「跳針大軍」入侵的夢魘。7 當這些家長以「為孩子好」為由,多年來藉親權凌駕教育專業;但身為專業代表的教育部,卻曲解「多元差異」之意,將「不認同性別平等」的學者,納為「性別平等教育委員」,不僅令「政教分離」的民主價值岌岌可危,更帶頭放任惡意肆虐。

  今年婚姻平權的釋憲案通過後,攻擊性平教育不停歇的變形盟更加強火力,以看似美好的教育願景,包裹「假友善」的蜜糖外衣。他們聲稱性平教育是必要的,但需要「適性適齡」的學習;揚言以「尊重」為出發點、「愛」為核心價值,建構友善校園,但實際上卻將概念偷換成兩性教育,認為生理性別只有男、女,無視陰陽人的自然存在;而放入「性別光譜」、「跨性別」、「恐同症」、「異性戀霸權」內容的課本或教師手冊,竟被斥為不適齡且具爭議的性平教材──「會讓孩子變成同性戀」!然而性平教育的精神,本應是尊重各種認同、讓多元並存,不論保守、中庸或激進的理念,都有其參考價值,但變形盟總是排除並否定他人,「真理唯我獨尊」,徹底違背民主社會的原則、侵踏他人權益。

  無數性多樣社群的生命經驗告訴我們,性傾向與情慾的啟蒙早在兒童時期便已開始。每個人的生命進程與議題各不相同,教育不該是由上而下的主導主控,也無法輕易將學生分類。因此,多元的性別認同、親密關係、性喜好,甚至性工作,都應該被認識,也值得擁有開放討論的空間,譬如:開放式關係、娛樂性用藥、指交與肛交、各種性愉悅的方式(多P、BDSM等)、身體裸露權(例如 Free the Nipple)、被排斥在婚戀市場之外的底層性權等議題,都真實存在於社會中;這些議題與生命的慾望、平等、解放、自由,都有所連結,並影響著社會的運作與環境氛圍。因此性平教育的多元概念,不應僅限於校園內,而是與全民的「性」福息息相關。

人人都需要性平教育

  因為「兩性教育」的根深蒂固,對於多元性別與性事,家長及老師其實也是被「放生」的世代。當學生正透過各種流行文化或社會議題討論,反過來與師長、既定課程,產生抵抗、互動或討論等種種關係時;老師如果不進修、家長獲得資訊的管道又有限,自然不知道該如何教小孩,也才更需要性平教育,打開眼界、跟上慾望的發生與探索。

  我們都需要愛與被愛、需要性/別議題能被探索的空間,更需要教育帶來生命的自由、而非恐懼。回顧過往的求學歷程,當我們踏入社會,面對親密關係的種種,是否都能瞭解、享受自我的身體情慾?是否能發展出比較成熟的人際關係,在性事上懂得協商或拒絕?甚至看見「一男一女、一生一世」之外的情感關係與慾望?從多元性別出發,看見多元族群,特別是身心障礙者、年長者、未成年者的性探索與性需求;降低各種對性多樣社群的污名,譬如對愛滋感染者的理解與接納,「讓愛走在恐懼之前」9

  台灣自詡為「民主」多元的社會,那麼教育的目的和內容,應是培養能獨立思考的人民,在面對日益複雜的社會帶來的挑戰時,學會如何替自己作主;讓不同生命經驗的個體,能在相互尊重、不被差別對待的前提下,進行價值的衝突與對話,並反省自我,才能促進社會的進步。因此我們呼籲:

  • 拒絕升學主義帶來的慘淡青春!青少年才是校園性平教育的主體,讓每個人帶著自己的差異去理解他人的差異,才能體現多元教育的真諦。
  • 老師秉持教育專業,持續進修多元性/別議題,將教室打造成能自由坦言、相互理解的開放空間。
  • 握有親權的家長,請誠實面對孩子對情慾的渴望和探索,陪伴他們走過不安、接受真實的自我。
  • 政府不要再將進步詞彙當作包裝、大行倒退之實,卻無視性多樣社群的存在及權利。應拒絕變形盟的騷擾與政治算計,拿出堅定立場、實踐性平教育,減少城鄉的資源落差。
  • 身為社會中的一份子,多元平等的性/別教育需要你我一同努力,請以友善的支持與行動,讓各行各業都有真正的平等!

  第十五屆台灣同志遊行,讓我們一起上街,展現不同的生命樣貌與議題——你我就是活生生的性平教材,不僅為自己而走,也為無法自在現身的朋友,「開開」性平教育的大門,一同給這個社會一場繽紛多元的「性教慾」10遊行!(引用自2017台灣同志遊行聯盟網站)

註解

  1. 2015 年「年齡不設限——解放暗櫃●青春自主」─主論述  
  2. 2016 年「一起 FUN 出來——打破「假友善」,你我撐自在」─主論述 
  3. 「變形盟」泛指基督信仰系統相關的保守團體,包括:真愛聯盟、守護家庭聯盟、下一代幸福聯盟、台灣公民權團結組織等團體,及信心希望聯盟(無愛盟)的政黨組織⋯⋯等等 。 
  4. 葉永鋕原是屏東縣高樹國中學生,因較陰柔的性別氣質遭同學霸凌,不敢在下課時間上廁所。2000年4月20日早上,他於上課時間去上廁所,後被發現倒臥血泊中,送醫後過世。此事件引起社會大眾對於性別教育的討論,使得2004年「兩性平等教育法」改為「性別平等教育法」,教育政策也從兩性教育延伸為多元性別教育。
  5. 可參考「性別平等教育法」第21條主論述Q&A版第六題。​
  6. 今年7月,雲林縣政府發給所有雲林縣國中小公文,要求排除多元性別意識教材,並去除「性別光譜」的內容,目前新竹市、花蓮縣、台中市、高雄市等各地政府,也都出現類似提案,完全違反性平法的精神與規範。可見報導:政治凌駕專業? 雲林縣禁教「多元性別意識」
  7. 今年9月3日至11月4日,國家教育研究院會在各地舉辦「十二年國教社會領域課程綱要草案公聽會」。目前已在花蓮縣、高雄市等場次,出現高舉家長之名、行反同之實的變形盟大軍,以偏離主題的歧視性發言,佔據公聽會。
  8. 由性衍伸出來的,可以是從個人出發的性傾向、親密關係、性喜好;可以是身體的性自主、性權;更可以是社會議題面的性暴力、性霸凌、性工作權等——這些都由每個人的慾望所生。此外,無性戀雖不會對他人產生性慾望,但仍有喜歡浪漫愛、親密關係,以及以上兩者皆不需要的群體,這些都是慾望的多元展現。當這些慾望被否定、被認為不正常時,「性」福將影響個人的幸福,進而影響伴侶、家庭、社會,因此與其侷限慾望的多樣性,不如讓大眾認識各種慾望的可能,才是真正的「性」福。
  9. 陳伯杰,YouTube-「生病之後」。
  10. 本篇主論述中的「慾」,泛指人的基本需求,包括:情慾、食慾、性慾、對成家的想望等等,是驅動人追求更多美好與進步的源頭。因此使用「性教慾」一詞,是希望能藉由認識每個人多元的性/別樣貌,讓大眾正視慾的存在與衍伸而來的各種性/別認同、親密關係、性喜好等議題,這也是主標題將「教育」改為「教慾」的原因。
    ​2011年變形盟曾推出一部名為「性教慾」的影片,藉由強化社會對於「慾」的汙名,扭曲、抹黑當時校園內的性平教育。此處再次使用該詞,便是希望能翻轉大眾對於「慾」的恐懼與避談,讓多元性平教育能真正落實社會。

遊行地圖

遊行團體

社團法人台灣基地協會、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性別教育研究所、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同志文化研究社、 彩虹旗飄揚團隊、清華大學服務學習兩岸學生交流計畫、 國立中正大學酷斯拉社、台灣紅絲帶基金會、紅樓、風城、諸羅部屋、 國立成功大學TO.拉酷社、彩虹城市管樂團、東吳大學社會系、Taboo。
LGBT Inter-Co Network、HP Inc.、HPE、博仲法律事務所 Winkler Partners、Lexie Tai X 同志道合、TAIWAN LGBT SCOUTS、國立嘉義大學六色性別研究社、NTPU international students、Hornet。
水男孩、UNICORN獨角獸、台大BDSM社、台師大 多元性慾友善社、Google Gayglers、縛.生、外國駐台代表處聯合大隊、桃緣彩虹居所 X 洄瀾居所 X 中華身心健康促進暨研究協會、樹德科技大學人類性學研究所、關愛之家、花旗銀行 (台灣)、TSUJIRI辻利茶舗、G大調男聲合唱團、Airbnb LGBT Community、Tokyo Rainbow Pride。
婚姻平權大平台、台灣同志家庭權益促進會、台灣親子共學教育促進會、Oath Taiwan (Yahoo Taiwan)、彩虹重擊龍舟隊、TIQFF台灣國際酷兒影展、國際特赦組織台灣分會 Amnesty International Taiwan、同志父母愛心協會、台灣女性學學會、工具青年陣線、台灣人權促進會、台灣大學學生會、彰師大輔導與諮商系所/婚姻與家族治療所、同志人權法案遊說聯盟、島國前進、台大女性研究社、LEZS&女人國、花東彩虹嘉年華、社會民主黨、交大敵霸閣、台中同志遊行聯盟、moon、時代力量、BEAROLOGY。
台大社會系、海西同心社、北台灣學生性/別社團聯盟(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性壇社 、東吳大學同志合作社、國立交通大學部落革、國立清華大學部落革、臺北市立大學性/別工作坊、國立宜蘭大學原色思潮、文化大學性/別研究社、淡江性別平等工作坊、輔仁大學性/別研究社、輔仁大學好社、淡江大學同進社、國立台灣大學浪達社、國立台灣大學男同性戀社、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同屭(ㄒㄧˋ)社-多元議題研究社、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性蘋社、淡江大學淡蘭彩虹船社、長庚性別納異陣線)、中部學生性/別社團聯盟(朝陽科技大學-彩虹夢境社、逢甲大學-性別友善社、東海大學-同伴社、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性酷社、靜宜大學-異同夢想社、暨南大學-天晴性別研究社、國立中興大學-性別文化研究社、亞洲大學-Rainbow百姓社、大葉大學-彩虹同話社、台中教育大學-Mul-thought社、中國醫藥大學-性別探索社、國立中興大學附屬臺中高級農業職業學校-虹性社)、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性酷社、彩虹旗正飄飄、GAP。
集合出版社、美國在台協會、國際社會主義前進、世新大學性別研究所、台灣醫學生聯合會性健康推廣部(FMS-Taiwan SCORA)、Greater Seattle Business Association、T-STUDIO緹威公司、彩虹大道、向山社、台北文華東方酒店、G和絃吉他社、台灣微軟股份有限公司、宜塊 Equal Rights、社團法人台灣性別平等教育協會、婦女新知基金會、愛囡仔小組、Outdoor山居登山社、為自己驕傲吧—彩虹男孩、Sunpride Foundation驕陽基金會。
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障嘆Seafood~掃礙大隊(手天使、殘酷兒、台灣酷兒權益推動聯盟、新活力自立生活協會、香港婦女基督徒協會的「有愛無陷」團隊、台灣障礙者權益促進會、台灣殘障希望工程協會)、台灣性諮商學會、澳門彩虹|Rainbow of Macau、南風一同二所、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海洋酷兒社、同光同志長老教會、TAIWAN PVH、Rooit.Inc、政大106高中輔導班、女人迷、新竹市諮商心理師公會、長庚科技大學LGBT異同社、lespark拉拉公園。
Study in Sweden、PLU(People Like Us )、Asians and Friends Taipei、60712、政治大學陸仁賈同志文化研究社、台科酷兒同樂會、世新大學飛魚同志社、綠黨、國民黨青年團、GaLesy銀河火箭隊、台灣電子電機資訊產業工會、淡江大學學生會。
Bi the Way‧拜坊、Ace Home無性戀社群、Women’s March Taiwan (台灣女性長征)、社團法人台灣伴侶權益推動聯盟、大愛同盟、銘傳心理系性心理學課程、大台北同學會、批踢踢 甲板及拉板、清大人社子團體、彩虹酷兒健康文化中心。

捐款 & 贊助

捐款徵信錄:

一群臺大學生 1500 
陸一萱900
謝群5000
hibeetle甲蟲手繪 3500
Green Tea  500
小邊  1000
程石 50000
Commander D. 30000
楊志翔300

贊助徵信錄:

T-STUDIO 緹威國際有限公司
國際特赦組織台灣分會(Amnesty International Taiwan)
雪豹科技
2017同志大遊行 Uber 平權贊助計畫
北京 DESTINATION CLUB
Hornet Taiwan
GAP
驕陽基金會
LesPark拉拉公園
艾緦整合行銷有限公司
台灣預防醫學學會
婚姻平權大平台
Esha 束胸
辻利茶舗

「澀澀性平打開開,多元教慾跟上來」主論述Q&A

Q1. 今年的主題「澀澀性平打開開,多元教慾跟上來」,要表達的是?

A:第一句「澀澀性平打開開」包含多種解讀:「澀澀」可以是「滯澀」、「青澀」或者「色色」的諧音;「性平」則是多元的「性別平等教育」。整句來看,希望整體社會滯澀難行的性平空間被打開;也希望校園中的青澀生命能夠學到多元的性平教育;更希望聽起來「色色」的事有被討論的空間。

第二句「多元教慾跟上來」,承接第一句被打開的各種空間,希望不同的情慾、性傾向、親密關係等與「慾望」相關的議題,都能一起跟上來,一同在性平教育中被看見並加以討論,不再避而不談,所以把「教育」改為「教慾」。此外,這裡的「多元性平教育」,不只針對體制內的校園,更是面對整個社會進行倡議!

遊盟希望各種議題透過更多的討論與理解,能減少無知所產生的恐懼、歧視與可能的暴力

Q2.「慾」是私領域之事,為何要當成公共議題來討論呢?

A:「慾」泛指人的基本需求,包括:情慾、食慾、性慾、對成家的想望等等,是驅動人追求更多美好與進步的源頭。特別進入現代社會之後,個人是組成社會的最小單位,於是由個人出發、看似屬於私領域的「慾」,其衍伸出的各種認同及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交織成社會中大大小小的網絡,並反過來以公共議題的方式影響個人。因此整體社會是否能讓多元個體能安放自己、開展更多可能性的空間?也與社會是否更加平等、進步、開放,息息相關。

而在性平教育的領域中,關係相對密切的就是性別認同、性傾向、親密關係、性慾等等的處理。這些議題需要學習、觀察、討論,才能讓個體面對自己的慾望、找到相對應的位置,不因自己的不同而痛苦、壓抑、羞恥;同時透過不同個體的分享與疑問,從中了解多元與差異,才有機會從自我經驗的侷限中跳脫出來,進一步讓社會在尊重、同理中達到共融——各種不一樣,都能被平等相待。

Q3. 遊行主題中的「性平」是指學校所教的性平教育嗎?包括那些範圍?

A:長期以來,台灣同志遊行倡議的對象是社會整體,所以本次主題所談的是「包含多元議題、教人能夠尊重差異的性別平等教育」,不只限於校園內的課程,更包含兩性以外的多元性別。如同主論述的第三個副標題「人人都需要性平教育」,就是指不管校園、家庭、社會等場域,性平教育都能被社會大眾所關注、普遍落實。

Q4. 遊行提出多元的性平教育,是想告訴老師怎麼教學生嗎?

A:今年的主論述並不是想告訴老師怎麼教學生,而是想將多元的性平教育從校園推廣至社會大眾,也期待性知識的衛教之外,更能貼近、看見生命的徬徨與疑惑。並邀請家長、老師等教育者,能留意個體的差異,「開開」教育現場的空間,回應「澀澀」個體真正的需求,避免遭遇疑惑的學生,求助無門。

同時,多數家長及老師其實也是被「放生」的世代,因校園時期並未接受多元的性平教育,所以長大後只能自行摸索,遇到孩子詢問性/別相關問題時,自然不知該如何回答、聆聽,遑論陪伴孩子共同學習;甚至有些家長會以「為孩子好」為由,藉親權凌駕教育專業。因此,教育者也需要和孩子一樣,時時進修、學習,沒有人能窮盡所有的議題和解答,而且隨著社會的複雜化,議題將不斷推陳出新。這也是每年遊行作為一個平台,希望讓各種議題的討論與思考,百家爭鳴,一起透過差異來對話、拉扯,為每位獨特的個體打開更多一點自在的空間。

Q5. 「適性適齡」的性平教育是重要的,難道國小就教孩子怎麼指交、肛交嗎?

A:目前十二年國教的規劃中,性平教育的確有適齡教學的設計,依照國小、國中、高中,分為五個學習階段(可參考國家教育研究院《議題融入說明手冊》第31頁),並且強調「學生是自發主動的學習者」、「兼顧個別特殊需求」、「尊重多元文化與族群差異」的精神。
所謂「國小就教孩子怎麼指交、肛交」,一直以來都是變形盟的抹黑與扭曲,並沒有任何性別團體如此主張。變形盟提出的「適性適齡」,其實是以各種明示暗示的手法,強調婚前守貞、婚後才能有性關係,並藉此否定或不教任何性教育;同時也否定兩性以外的多元性別(如「性別光譜」),認為會「感染」孩子成為同性戀⋯⋯等等。這樣的「適性適齡」,正是歧視與假友善的最佳範本,完全違反性平教育的核心價值。

現實生活中,許多學生的確會在同一個階段,遭遇各自的性/別教育問題,因此遊盟主張:回歸學生主體,同時照顧到多元性別的需求,不以教材為限,真實回應個體的差異和情感需求。

Q6. 學生詢問和「性」相關的問題時,老師就需要通報嗎?為何通報機制會限縮性平教育的空間?

A:「性平教育」不僅限於衛教知識、認識多元性別,如何面對親密關係、初嘗禁果的狀況等等,也需要引導和討論。

由於「性別平等教育法」第21條規定,只要學生「疑似」遭受性侵害、性騷擾或性霸凌,該校校長、教師、職員或工友等人,就必須在24小時內通報學校。若學生詢問的不是單純的、與性有關的衛教知識,而是跟喜歡的人發生合意性行為,想找老師聊聊,就必須技巧性地迴避當事人的身份,否則老師一旦知道未成年的學生有合意性行為,將被迫通報並進入行政流程,
反使學生想求助老師時,因雙方隱微的壓力,間接壓縮了性平教育的空間。

除了法律手段之外,在未成年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好好教導他/她們性教育和情感教育,是否更加重要?(可參考:蘇芊玲,〈兩小無猜需要的是教育〉,國語日報,2017/6/1)

Q7. 主論述所列舉的多元性別關係與議題(譬如:開放式關係、娛樂性用藥、多P、BDSM等等),代表遊盟贊成這些議題嗎?提出這些爭議性議題,不怕被變形盟扭曲或斷章取義,反而限縮學校性別平等教育的空間嗎?

A:台灣同志遊行一直是個平台,希望多元的關係和議題都有被看見與討論的可能,特別是各種邊緣、小眾、承受污名卻又真實存在的群體/課題。遊盟並不持贊成或反對意見,謹守作為平台的原則,倡議一個多元差異能被呈現與討論的友善社會。

整理變形盟阻撓「性平法」歷年事件如下:

時間事件
2008輔大神學院反對「性平法」保障懷孕學生受教權,依照宗教立場應予以退學
2011「台灣真愛聯盟」阻擋「性別平等教育」課綱及相關教材,進入校園,並在教育部舉辦的課綱公聽會、網路平台、電子郵件等各種管道,散佈歧視與不實謠言,引起社會恐慌。「真愛聯盟事件」大事紀 https://goo.gl/U30Lz基督教右翼綁架政策 成性平教育最大阻礙 https://goo.gl/9XL9f
2011/10/30鷺江國中楊同學因為「娘娘腔」的性別氣質,長期遭受歧視與霸凌,他在台灣同志遊行舉辦的隔天,跳樓身亡。 又一個玫瑰少年的隕落 https://goo.gl/S1RHSZ
2012/4/17性平課綱延宕多時 同志處境調查 近六成遭他傷 https://goo.gl/EU1kzt
2013/11/30「台灣守護家庭聯盟」發動「1130全民上凱道」,反對2013/10/25「婚姻平權草案」通過一讀。現場發生多起禁錮他人人身自由事件 https://goo.gl/5e5mBp
2014教育部公布「性別平等教育委員名單」,曾發表歧視同志言論的曾品傑教授(中正大學財經法律系)及丁雪茵副教授(新竹教育大學幼教系、台灣真愛聯盟成員),赫然在列。當時教育部認為,性別平等教育委員會不能只有「認同性別平等」的委員,也需要有「不認同性別平等」的委員,才能聆聽「多元的聲音」,政策才能「兼顧不同立場」。 身為專業代表的教育部,卻曲解「多元差異」之意,不僅令「政教分離」的民主價值岌岌可危,更帶頭放任惡意肆虐。楊巧玲:反同者豈能變身性平委員 https://goo.gl/QLYkLZ
2015/10-1212年國教課綱-各地公聽會激戰
2016/8/24機械系甄試涉性別歧視 台大遭罰3萬元
2016/12/5全長聯:性平教育必要 需適性適齡學習 https://goo.gl/pJRtVQ 請參考本 Q&A 第五題
2016/12/9性平教育二十載 保守團體抹黑不斷 性別團體籲十二年國教課綱納入性平https://goo.gl/k4Pd5M
2017/3/28性平教材 引發高雄挺同反同戰火 https://goo.gl/d7SXJf
2017/6/21「教育部性別平等教育委員會委員公開推薦作業須知」公告施行
2017/6/27王欣儀「性平提案」昨闖關失利 委員會刪除「更高」參與權 https://goo.gl/zd1Cq1
2017/7雲林縣政府發給所有雲林縣國中小公文,要求排除多元性別意識教材,並去除「性別光譜」的內容,目前新竹市、花蓮縣、台中市、高雄市等各地政府,也都出現類似提案,完全違反性平法的精神與規範。可見報導:政治凌駕專業? 雲林縣禁教「多元性別意識」https://goo.gl/gY1dTM
2017/9/3~11/4國家教育研究院會在各地舉辦「十二年國教社會領域課程綱要草案公聽會」。目前已在花蓮縣、高雄市等場次,出現高舉家長之名、行反同之實的變形盟大軍,以偏離主題的歧視性發言,佔據公聽會。

Q10. 目前性平教育似乎只在學校裡教,若已經離開學校,要去哪裡學習?

A:目前只談兩性的(偽)性平教育與婚姻的課程和宣導,仍是主流。學校以外的多元性平教育,管道有限,多是性別友善團體或社區大學的演講、課程,也有少數企業會舉辦相關的內訓、演講,但整體資源仍舊太少,並有著城鄉資源的巨大落差。而當我們回頭檢視,性平法雖已規定從中央到地方皆需貫徹多元的性平教育,為何校園內的教育環境,仍得遭受變形盟的壓迫與騷擾?遑論校園外的資源更是付之闕如!

對青少年而言,性平教育的推廣與落實,體制內的教育只是第一步,需要更多元、友善的管道。例如瑞典廣設的青少年諮詢中心(youth center),讓青少年對性有充分的了解和準備;也因為青少年能在諮詢中心獲得信賴和尊重,如果遭遇困難,也願意主動求助(可參考:蘇芊玲,〈兩小無猜需要的是教育〉,國語日報,2017/6/1)。[返回]

最後,遊盟長期關注法律的規範與施行下,對性多樣社群所造成的影響。但法律只是基本權利的保障,並不是萬靈丹,更何況法律落實成為政策的過程中,往往有許多瑕疵或不足。遊盟做為一個平台,更希望關注的是埋沒在主流社會、文化與教育中,微小卻深刻的呼喊,並期待藉由點出這些議題所受的壓迫,能提醒你我時時保持警醒。多元性別的生命,不僅止於遊行當天自由、自在的現身,更希望在遊行外的每一天,能平等、自在、酷異地綻放,安穩生活!

在當前的學校體制裡,這些看似聳動的議題,的確可能被變形盟以一貫斷章取義的方式抹黑、施壓於體制內的性平教育。然而,避而不談並不會讓變形盟消失,反而限縮了議題被討論的機會,喪失性平教育空間被「打開開」的可能。此外,學校以外的倡議若能撐開更多自在空間,也會由外而內影響校園內師生的討論,將有助於整體社會朝向「人人都需要性平教育」的方向發展。

Q8. 家長、老師是為了教育孩子,才需要學習性平教育嗎?

A:遊盟主張「人人都需要性平教育」,每個人都能以自己為主體來學習性平教育,共同創造友善、自在的社會氛圍。

對家長或老師來說,面對日益複雜的社會環境與孩子的提問,更需要了解環境所帶來的挑戰,陪伴孩子共同學習與成長,避免升學主義獨大的慘澹青春;此外,在職場裡,才能免於各種因差異造成的職場霸凌、歧視與性騷擾等,藉由多元視野的建立創造真正的平等。

Q9. 既然性平教育的精神是尊重各種認同、讓多元並存,不論保守、中庸或激進的理念,都有其參考價值,那麼為何遊盟要針對變形盟,不斷指謫其謬誤?

可參考主論述第二個副標題「拒絕假友善的性平教育」,接續其下的原文。簡單來說,多元理念的兼容並蓄,正是民主社會的可貴之處,但不應該排除或抹黑和自己不同的立場,然而變形盟總是恣意踐踏他人權益,「真理唯我獨尊」,徹底違背民主社會的原則,惡行罄竹難書。

(引用自台灣同志遊行官方網站)

最新故事

zh_TW繁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