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陸LGBT群體的困境:台灣同性婚姻法案引發的思考
- 林琳(Lara Owen)
- BBC國際部東亞女性議題記者
台灣的同性婚姻法投票間接地將中國大陸LGBT(同性戀、雙性戀、跨性別)群體的困境放到了聚光燈下。中國同性戀活動人士對於中國大陸在這方面改善的可能持懷疑態度,這是為什麼?
5月17日,台灣立法院通過法案,允許同性伴侶婚姻合法。這是這座小島的LGBT族群數十年來爭取權益的結果。
此法案的通過意味著台灣在亞洲率先實現同性婚姻合法化,而LGBT平權活動人士則希望,這一進程能夠帶動更多國家和地區推進同婚合法化。
不過,中國大陸LGBT族群中的女性表示,她們想要像台灣人一樣獲得這種權利,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家庭與邊境的雙重阻力
雖然中國政府從1997年開始不再將同性戀定為犯罪,但是這個國家的LGBT群體仍然受到歧視,而最近的一些發展顯示,當局對於這個少數群體的敵意有上升的跡象。
肖美麗是中國著名的女權運動人士和LGBT活動家。
她向BBC表示,中國大陸LGBT人群的狀況與台灣不一樣,而且「越來越差」。
「今年早些時候,新浪微博上似乎在屏蔽代表女同性戀的'#les'話題標籤。在社交網站豆瓣上的'Les Sky'小組也被設為私密,並且在公共搜索當中被隱藏起來,這很令人擔心。”
根據中國的LGBT活動人士所說,去年有兩名衣服上佩戴彩虹標誌的女性在北京著名的798藝術區被保安人員襲擊。
28歲的台灣人劉婷和31歲的中國大陸居民楊夕是目前居住在大陸的情侶,而台灣同性婚姻合法化的新聞令她們覺得五味雜陳。
台灣的同性婚姻法案只適用於台灣籍人士,而當結婚雙方有一方不是台灣人時,就只有在該人士的國籍屬地也同樣允許同性婚姻的前提下,才會在台灣得到承認。
這對情侶在中國大陸的女同志通訊應用程式「Les Park」(拉拉公園)上認識,之後很快就墜入愛河。 2018年,她們在高雄作為同性伴侶完成了戶籍登記——這個台灣南部城市從2015年起就開始接受申請。
不過,她們的居住許可與真正受到法律承認的婚姻登記不一樣,給她們的權益也有限。
在台灣的新法之下,她們不能結婚,因為中國大陸不承認同性婚姻或民事結合。
雖然劉婷為台灣修改法律的消息感到鼓舞,但她卻擔心自己和伴侶的未來。
「我和從前任何時候一樣,擔心跨國同性婚姻的問題,特別是因為中國大陸與台灣的關係這麼緊張。到我們最終死去的時候,我們希望法律承認我們的關係,也希望能夠保障和保護我們的家庭,」她說。
這條路對她們來說,不好走。
「我們的家庭都是非常傳統的,他們了解的關於LGBT群體的資訊很有限。他們會把同性戀和愛滋病聯想到一起,所以他們用盡一切辦法反對我們在一起,」楊夕說。
兩人在雙方父母極力抗拒之下一直努力,劉婷的爸媽終於決定要見楊夕。
由於台灣與中國大陸的緊張關係,楊夕和劉婷交往的過程很多時候都是分隔兩地。
身為大陸居民,楊夕每次只允許在台灣停留15天。
今年較早前,劉婷搬到了中國大陸,與楊夕住在一起。在中國內地,作為LGBT伴侶的生活,對她們來說非常不一樣。
兩個世界
「台灣的LGBT族群發展得更成熟,而在媒體和各個LGBT組織幾十年的維權之後,保護人們免受歧視的新措施和法則已經開始實行,」劉婷說。
「我們在武漢的LGBT組織不得不在一幢居民樓裡會面,」楊夕說。
“鄰居甚至會投訴